Skip to main content

“书坛精英”栏目访谈———李啸

2019年08月07日 22:57:142609人参与0

书法导报》“书坛精英”栏目访谈  

  “通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书之道

            ——李啸访谈

本报记者  黄俊俭

黄俊俭:在诸体中,为何你更青睐楷书

李啸:正如你所言,在书法诸体中,我确实于楷书用功最勤。因为儿时受父亲的影响,当然也有可能楷书比较符合我的气质。其实,我参加中国书协的专业展览,最早是凭借行草书获奖的(第二届行草书三等奖),后来获“兰亭奖”的作品是楷书。近十多年来,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楷书的创作与研究上,因为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信息传播发达、印刷技术先进的时代,给我们书法学习者拥有资料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年来,我在楷书的碑帖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特别是在取法的宽度与挖掘的深度上,我觉得一定要下足够的功夫,才有可能实现融通与变法。所以,我觉得当代楷书发展的空间应当是很广阔的。

黄俊俭:请结合你的学书经历,谈谈你在楷书方面的取法范围,在哪些碑帖上用功最勤?

李啸:小时候,我学习楷书,没有别的字帖,当时只有颜真卿的《勤礼碑》、《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后来,才见到《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赞》、《大唐中兴碑》、《告身帖》等。我上中学后,开始学习欧褚,特别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倪宽赞》用功最多,比较喜欢褚书的跳宕与柔韧。20世纪80年代末,我才开始学习晋人书法,特别是对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小楷都用心临习。工作后,我师从戚庆隆先生,钟情于北魏墓志,但一直没有动手临摹,而是关注一些魏晋残纸墨迹,琢磨戚老师独特的用笔方法。很多人学碑初始特别关注字的结构与方笔的奇特与情趣,一味夸张结构,刻意描摹方折,而误入歧途。我是比较注重自然书写,不过多强化方折,而重空中取势与蓄势,强调书写的节奏变化。对字形结构的取舍是先求平正,找到共性规律,再追奇崛,找到个性特点。记得学过的诸如《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刁遵》、《李璧》、《李瞻》、《高道悦》、《穆亮》、《丘哲》、《元怀》、《元晖》、《元倪》、《元略》、《元瑛》、《元昉》、《元苌》墓志等。中年后,我喜习隋人楷书,复归平和,比较喜欢《龙藏寺碑》、《苏孝慈》、《巩宾》、《解方保》等。唐代以后的楷书,我最喜欢的是王宠书法,其它的都没用心学过。

黄俊俭:你认为如何才能将楷书写的生动鲜活?学习楷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啸:当下楷书创作有一种误区,只要是提及写楷书必求“灵动”、“鲜活”。其实,楷书很多经典作品是很安静的、很质朴的,甚至有的是很厚拙的。把楷书写扎实是很难的,从每个笔画、每个结字到通篇气韵完足,没有十来年功力是很难达到的。但是,许多作者没写几天字,就要所谓的“灵动”,其实没有“稳”,哪有“动”?没有稳,动就是做作搞怪。顶级的楷书都是静中寓动、动中寓静的。而不懂楷书,没有楷书功力,或简单以行书笔法替代楷书用笔不是真正意义的“鲜活”,是“活而不鲜”,也活不了多久。

学习楷书,建议从晋唐开始,写碑尽量要参照同时期的相关墨迹本,参透笔法。先找到共性,打好基础,再深研个性,书写性灵。没有思想,缺少才情的人,是很难真正写好楷书的。

黄俊俭:你觉得当前楷书创作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李啸:当前楷书创作相对于其它书体而言,在“普及”方面一直处于优势。楷书创作者众多,但是“高精尖”人才极少。总的原因是对楷书的研究表面化,重“形”而忽视“质”与“韵”。绝大多数作者有了简单的技法能力以后,不求精深,一味把玩形式,追逐表象,功利心重。抄书匠式心态、简单重复式书写,扼杀了绝大多数楷书创作者的创造力,终究沦为书奴、书匠。当然,当下楷书创作更加重视对传统的遵循,对经典的借鉴,这是主流。特别是许多中青年作者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特别是对楷书的技法研究比较深入,肯下苦功,技术层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要写好楷书,重要在于“通会”。许多作者取法过于单一,写楷书的只会写楷书,甚至写小楷的只能写小楷。试看历史上一流的楷书家钟繇、羲献父子到智永、欧褚、颜柳、苏黄米蔡、文徵明、王宠、宋克、赵孟頫王铎黄道周、倪元璐……哪个不是诸体兼擅?所以,当下的楷书创作者应当拓宽学习面,先博学后专精,最终实现诸体通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书之道、习楷之法。

黄俊俭:最近你在读些什么书?在思考哪些问题?

李啸:我比较喜欢读书,平时读的比较杂,偏好纯文学作品和美学方面的书籍。重点书目我喜欢重复阅读,有的书读了好多遍,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最近,我在重读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中国书法史》,思考的问题比较杂,一时也实在无法归纳。

黄俊俭: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访谈发表于2019年8月7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十版)

▲李啸作品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新闻出版传媒委员会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微信号:13700873716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