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篆书作品

书坛精英:顾翔书法作品(含四届正书展作品)

2019年08月07日 23:11:4013675人参与0

书坛精英:顾翔书法作品(含四届正书展作品

顾翔书法作品(四届正书展作品优秀作品)

顾翔书法作品(四届正书展作品优秀作品)


教学相长 笔墨寄心

我的学书经历与体会

文/顾翔

顾翔

顾翔,1977年11月生于河南项城,艺术硕士,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印社理事、漯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许慎印社社长。

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二十余次,曾获第二届“兰亭奖”三等奖,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获奖作品,“许慎杯”全国书法展金奖等。参与编写中小学教材《书法艺术》,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等专业报刊。

不觉间我学习书法已将近三十载,回头看自己的学书之路,既有找不到方向的彷徨,也有冲破迷雾的喜悦。今借《青少年书法》杂志与大家分享学书之路上的所思所想,以乞诸方家教我。

顾翔

我学书的启蒙阶段和大多书友一样,从唐楷入手。很幸运,我有一位酷爱书法篆刻艺术的父亲。我小时候他在我们当地已经有一定的名气,整天见他笔耕不辍、乐此不疲。那时家里条件很艰苦,九平方米的房子里放了一张比床还大的画案,床上、案子上到处都是书和纸,毛笔、石头就成了我的玩具,柳公权颜真卿字帖就成了我的“课外书”。现在想来,“无为而治”的父亲真是高明的教育专家,艺术的种子在我心里已经生根发芽。

1993年我因为书法特长考进了当时比较热门的漯河艺术师范,上学期间迷上了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米芾《苕溪诗帖》《手札》,在老师的教导下初入书法门径。毕业之际,不知深浅地举办了人生第一次个人书画展,并被留校任教,漫漫学书之路才真正开始。

1996年毕业时举办的个人书画展开幕式,很荣幸王威、马国强两位老师为展览剪彩

教里寻理 学中悟道

从事书法教学,对我来说是幸运的事,也面临许多压力与挑战。从书法学习者到传授者,身份角色的转换,逼迫我必须丰富自己的理论修养,提高技法水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把每一次备课当作学习的过程,翻阅不同版本的资料,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我把每一次课堂示范当作自我锤炼的过程,把为学生纠错的过程当作自我提高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逐渐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由教到不教;学生要做到由学会到会学。我培养了一批书法教育人才,有四十多位学生加入了国家、省级书协,十几位学生考上了书法专业院校。

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写组

由于教学的需要,各种书体都要涉猎,这也常常让我感到力不从心。“专与博”的问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我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荀子曰:“好一则博。”“一”是“专一”。我认同学书法,要先专后博,然后再专。人生精力有限,集中兵力才能打赢歼灭战。

学习书法首先技法要过关。书法的基本功绝不仅仅是练好“颜柳欧赵”。我认为书法基本功要具备三种能力:

一、熟练掌控工具、材料的能力。

二、不同书体的造型能力。

三、整篇把控能力。

要想具备这些能力,准确临摹这一关一定要过。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说“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在新字帖临摹的初级阶段,应该克己入帖,准确临摹。要找出字帖中的典型字、典型笔画,在形似的基础上找寻书写者的用笔习惯与变化规律,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形成肌肉记忆。这个过程就像我们学习开车,苦练基本动作,默记要领、参照点,这个过程很费劲,也很枯燥。没有这机械记忆过程,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肌肉记忆、条件反射以及人车合一的境界。许多书法爱好者进入不了更高层次的原因,大多是缺失这一环节。学习书法没有捷径,但不代表没有科学方法。我们用手练的同时,一定要多用心去体会、去琢磨,熟能生巧,悟能得道。

顾翔临王珣伯远帖

书法学习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的前进过程。创作是把在临帖过程中所掌握的技巧与自己的个性相结合,让情感、笔法、墨色、个性尽情宣泄在宣纸上。创作不是原帖再现,也不是信手而为的张扬,而是一个将临帖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的、正确的笔法与书家自己固有个性中的优美特质进行有机融合的书写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不仅是书写能力与技巧得到提升,更主要的是让我学会主动地思考。

书从印入 醉心金文

1997年我参加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举办的第一届篆刻培训班,在那里听了李刚田王镛石开等老师的授课,深刻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篆刻家,必须把篆书学好;要想形成自己的篆刻语言,必须要有自己面目的篆书做支撑。

当代篆刻艺术大展

几乎可以这么说,没有哪个成功的篆刻家精篆刻而不擅篆书,更不用说那些开山立派的大师级人物了。抱着成为“篆刻家”的梦想,我开始走近这古老的文字。悠远静谧的气息,凝练诡秘的线条,自然古朴的造型结构,常常让我为之流连忘返,废寝忘食。

顾翔篆书考古出游联

我学习篆书主要以大篆为主,大概分三个时期。起初因为性格使然喜欢宾虹老人篆书,旁及《散氏盘》铭文、秦诏版

顾翔临散氏盘

这一时期以战国古玺文字为形,运用宾虹老人笔墨技法来表现,也很幸运地在第四届正书展和兰亭奖上有所收获。

河南兰亭获奖作者合影

后来发现这类范式很难创作长篇内容,我又写了几年的楚简类风格,始终不得门径,没有找到自己的书写语言。最近这两年反思前期的得与失,我广泛临读钟鼎铭文,想通过《虢季子白盘》等端庄静穆的书风来弥补一下自己篆书学习中的不足。当然这只是我篆书学习中的一个阶段,轻松放逸、古茂雄秀的风格一直驻我心中。

顾翔篆书周丕期敦铭

对具有一定笔墨功夫的书家来说,篆书笔法不是难题,篆书学习难在识篆与用篆。篆书的临摹不仅是对笔法的训练和字形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对篆法的研究。不能比葫芦画瓢,徒有形式。写篆书必须研习“六书”及《说文解字》,明白字形、字义、字源,以免写错,贻笑大方。书写的篆书形体应该有可靠的根据,随便错写古文字的笔画,或者把后起字用偏旁拼凑法仿造成古文字形体,都是不妥当的

相同的铭文,不同的书家临摹与创作出的风格迥异,一是每个人对结字和章法,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变化;二是不同的书法家会注入个性因素,产生不同的笔法与线条,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顾翔书法作品

说到金文的笔法都绕不开“铸”与“写”的转化问题。金文经过铸造,很多铭文笔意丧失过多,但大篆的用笔可以从相距不远的简书、盟书等参照物中窥测,体味、揣摩上古三代先民“未知有法,而法在其中”的那一种空间姿态和自主率真的书写。“欲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求水流远,源泉需博深。”学习篆书,只有从古人的技法宝库中含英咀华,加之当代审美观照,方能锤炼出富有个性特色的艺术语言。

顾翔书法作品

八分为本 简牍求趣

我们学习隶书一般从东汉隶书碑刻入手,这些名碑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笔画讲究起讫波挑,不相萦带,是我们学习隶书的最佳入门范帖。隶书学习我认为光守住一个碑刻,想形成自己的面貌是很不容易的,同时期相近风格的融合与借鉴很有必要。除了东汉隶书碑刻,像《莱子侯刻石》《开通褒斜道刻石》以及清代以来发现的西汉摩崖等波挑极少的刻石及民间日用书写,也十分有研究价值。它们没有强烈的表现书法艺术的意识,石质粗粝,制作不讲究,石面不平整,也不打磨,刻工简率。两千年以后再看这些作品,却显得遒密质朴,或意态飞扬,我们可以从中寻到八分书中找不到的稚拙之趣和创作营养。

顾翔书法作品

作为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简牍书法对整个20世纪的书法史、书法理论及书法创作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简牍的大量问世,为我们呈现了形态各异、生动活泼的汉人墨书真迹。这不但为研究汉代书法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笔法、字法等方面的参考借鉴,进而全面地理解碑刻隶书的独特魅力。这些墨书真迹使书法艺术走出了“碑”和“帖”的窠臼,冲破了魏晋唐人的樊篱,以其“率意、质朴、粗犷、雄健”的艺术特点展示了一种粗犷和博大的境界,为我们学习隶书提供了多元的审美取向。

顾翔隶书李贺青花紫石砚诗

构成文字和字体的主体要素是基本点画,构成风格的主要元素是修饰方法。隶书不仅蚕头雁尾,左右拨发,而且是横竖基本平直,空间划分相对均衡的字形字体。不同的碑刻只是在此基础上的修饰方法不同,才形成各自风格。汉隶与汉代的石雕、陶器、汉印都透出一种整肃感、秩序之美。隶书创作既要表现出秩序感,点画线条也要有疏密、长短、搭接关系变化,平移横竖线与局部夸张呈放射状是组织字形空间的主要手段。字形生字势,笔形生笔势。架构好符合隶法又有自家特点的字形结构,加之生动又有个性的用笔,这样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

顾翔隶书游子吟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