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资讯

羲之书童:108岁的文怀沙,到底是国学大师,还是江湖巨骗?

2018年06月25日 12:27:505730人参与1

文怀沙,到底是国学大师,还是江湖巨骗.jpg



6月23日凌晨3点10分,“国学大师”文怀沙在东京医院驾鹤西归,享年108岁。

通过简历可以看到,这位百岁文化老人在国学、红学、书画、金石、中医学等多方面均有所涉猎,尤其是楚辞研究领域的专家。

文怀沙生前性情活波、诙谐幽默,常以“公岁”记年,记者要采访他,“她说长得不漂亮只给20分钟,长得漂亮时间不限”,在熟悉的人眼里“他就像一个老顽童”,

不过,比起这些生活细节,他的生命历程就显得更加多姿多彩——

他一生坎坷,蹲过国民党的牢房,也被共产党判刑;

他风流多情,能够十年如一日纪念钟爱之人,又在诸多公开场合表达对美女的喜爱。

他交往广泛,既和钱钟书、艾青等先生学者交游甚密,也积极提携包括范增、庞中华等后辈;

一百多年的光景,给文怀沙带来纷繁复杂而又难以言说的人生经历,他接触太多的文化名流和官员领导,当然也被许多学者指出学术水平不值一提,基本是欺世盗名。

即便他业已身故,许多人对于这个“大师”还是不明就里.jpg

即便他业已身故,许多人对于这个“大师”还是不明就里、雾里看花——文怀沙,到底是国学大师,还是江湖巨骗?

这个质疑在他生前就争论不休,曾经也算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新闻。2009年,著名传记作家、《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李辉在《北京晚报》发表文章“文怀沙的真实年龄及其他”。

文中通过详实的资料提出三点质疑,言之凿凿的论证让这位大师的形象瞬时在许多人心中“崩塌”——:

1、年龄问题:文怀沙生年为1921年左右,而非他宣称的1910年;

2、因何原因入狱:他被判刑的原因是“流氓罪”,放出来是因为劳改结束,而不是因为写诗嘲讽江青,最后被国家领导人过问才释放;

3、是否为楚辞泰斗:他算编撰的关于楚辞等文章不过“教员”水平,许多前同事说,当时编书目的是为了普及文化而非什么学术著作。

因此,也谈不上是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更不用说什么大师。



针对这些质疑,文怀沙的回应显得云淡风轻,“谁年轻还没有犯过错!”但当记者问“您说的错误,是指自己还是李辉?”

他又开始含糊其辞,表示“但求无愧于心”,给人一种高风亮节的感觉,然而,人们始终也没有听到关于质疑的正面回应。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考证他的年纪是真实的,而文革造成的冤案不胜枚举,不同的说法不仅没有让真相清晰,反而好像更加糊涂。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轩然大波发生期间,张贤亮、陶斯亮、高占祥、沈鹏等文化和领导人纷纷对文怀沙表示慰问

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一次会议声称:“文老是我的老师,我永远都是他的学生。

很显然,从别人的评判中要得出文怀沙的大师真相基本不可能,本来自古成功者就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一个文化名人亦是如此。

那么辨别“国学大师”真伪的方式就只剩下了其著述了,按照中国学术的定义,凡国学大师,必在义理、考据、辞章三方面均有建树。

可以看到那些公认的民国大师王国维、梁启超、钱穆、陈寅恪无不是这样踏踏实实做学问.jpg

可以看到那些公认的民国大师王国维、梁启超、钱穆、陈寅恪无不是这样踏踏实实做学问,并完成著述而影响世人。

细查文怀沙的涉猎范围,早期大体包含楚辞、吟唱、鲁迅研究;晚年包括“正清和”箴言以及据说有上亿字的《四部文明》丛书。

楚辞研究的著作《屈原今绎》、《屈原离骚今绎》前文提到目的在于普及,笔者从京东翻看这些书籍不过是将《离骚》等文章逐句翻译,有的句子甚至还不太通顺,也印证了当时的一些说法,“前后无照应、非常不连贯”。

该书纵然在书籍的封面写着“郭沫若、游国恩、钱钟书一流学者校订,毛泽东、柳亚子、沈尹默、胡耀邦各界专业人士推荐”,但是依旧掩盖不了内容的低水准。

针对文怀沙研究鲁迅的著述《鲁迅旧诗新诠》,有记者专门请教北京大学教授、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先生,他直言,“恕我孤陋寡闻,我在北大图书馆没见过这本书,前几代鲁迅研究专家好像也没有这个人名字。”

至于吟唱,他确实在一些公开场合公开表演,诗词专家叶嘉莹也表示肯定,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学术著作,也无法判断高下,我们只能将此作为一项受众不太广泛的兴趣爱好。




到了晚期文怀沙引以为豪的“三十三字箴言”——正文就是“正清和”三字。

注释却有三十个字,写着“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他曾经在各种访谈不断演示这几个的书写,更说这是“长寿的秘诀”。

可是稍微对儒释道有理解的话,这些所谓的箴言也不过是他一家之言,只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十分肤浅的认识和解读,还够不上能够启示后人的作用。

而皇皇巨著《四部文明》的出版更是显得滑稽,据知情人回忆,这部书是由一些高中生学历的人针对一些古籍扫描,然后经过电脑PS处理,但是借助文怀沙的名声,竟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各部委领导和一些省长纷纷出席了首发式。

并且丛书要价8万元,堪称天书!不过这些只是满足了这些文化官员的“意淫”,依旧没有什么学术水平。这就是这个文化大师的“全部家当”,当我们一个个分析完了之后,发现这个大师好像“毫无凭借”。

既没有“言为人师”,更谈不上“行为世范”,到了晚年最骄傲的不过就是他的养生之道,比如“多吃肥肉多喝酒,多与异性交朋友,最少活过九十九”等言谈都属于这个范畴。

而且,文怀沙的红学也没有多少新的观点,书法虽然取法篆书章草,却没有什么深的造诣,放在现在肯定连中书协都入不了,诗词呢,基本上也就是一般水平,没有什么高妙的诗句。

难怪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说.jpg


难怪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说,“文怀沙是否是国学大师根本不成问题,因为国学界和学术界从来没有将其当成什么大师。”

在中国知网搜索1978年到2009年期间,以“文怀沙”为标题的检索中,博士、硕士论文库为零,更从侧面印证了上述的观点。

这就是中国的奇怪文化现象,许多人空有其名、而难见其实,自称或被人包装成“国学大师”,但是其实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一些人笑称,“谈国学,必称为大师”,类似翟鸿燊都是如此,他们背过经典的只言片语,就大放厥词,哗众取宠,百姓见之却惊为天人。

所以行文至此,文怀沙是否是国学大师已经呼之欲出,“他写过几部书,发现学术太难,后来也无心于此了”。

最后只能在官员和公众的簇拥下,出现在各种场合,这时“真才实学是多少”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

当然这样说,只是说文怀沙够不上大师的级别,也算不得什么学者,但是至少还是有点本事的,尤其能造起来这么大的名声。

虽然他本身没有学术水平,也没有像他说的师从章太炎,但是观察期人生经历始终活在这个圈子或者说一些大师的周围。

比如文怀沙的前妻青林与文怀沙离异后,在50年代嫁给的正是卞之琳,就是写《断章》的那位诗人;

1963年2月27日杨绛写给文怀沙的信有一句:“锺书每日必念你至少三遍,爱和你开玩笑”。钱锺书曾经赠给文怀沙一首诗,诗中有“非陌非阡非道路,亦狂亦侠亦温文”一联;

据诗人艾青的儿子艾丹回忆:“我认识文怀沙很早,早年他来我们家,和我父亲一起讲楚辞,讲李白,讲书法,能把楚辞唱出来,没有对古诗词的领悟,谁能唱下来呢?”

有了这些经历,就像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说的,“当大师死光了,你自然就变成大师了!”何况文怀沙既聪明又活得那么长,被捧出来也是意料之中。




当然如果从这个国家历史而言,文怀沙的成名之路还有更深层次文化土壤,本质而言文怀沙的“国学大师”头衔来自“文化江湖”的需要。

我们知道民国诞生了很多大师,在西学东渐的形势下,他们坚守一方故土,在不同方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整理和梳理,从而诞生了很多影响后世的大师。

这些大师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等——

第一等,就像陈寅恪先生所提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他们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钻研,有自我的文化坚守,他们既能著书立说,又能影响时流,像梁启超、胡适、蔡元培都是如此。

第二等,这类人能够在一个领域进行深挖,并且形成自己一整套的理论体系,他们知行合一,不论是遇到什么困难,对自己的信仰都能一以贯之,比如顾颉刚、钱钟书、傅斯年等;

第三等,他们能在单一学科等学术领域立一家之言,提出观点进行系统阐释,虽然他们的书籍普通人已经无法了解,但是在自己的领域足以影响后学之人,比如季羡林、饶宗颐等。

对于那些大师,不论是哪个等级都是颇有风骨的人.jpg


不过,对于那些大师,不论是哪个等级都是颇有风骨的人,不和权贵叫板已经是很给面子了,自然不能够卑躬屈膝。

等建国之后,海峡两岸思想都得到整肃和统一,思想只能有一种,大师必然是一代不如一代,后来成长的大师也变得等而下之。

然而,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都需要一些精神的,权贵很显然还是需要一些大师来赚点门面的,就像我见过的一些土豪,明明不读书就要在办公室放一套《资治通鉴》、《辞海》或者《辞源》,都是这种虚荣的心理。

如果要求苛刻一点,1949年厚第一等的大师在大陆是没有的,原有的大师基本上被打压,在牛棚中荒度岁月。当然在这样的境遇下,才看到他们的情操,就像只沈从文在劳改的过程,竟然写出《中国服饰史研究》。

而在台湾的大师就只剩下李敖,就像他说的,“当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成为权力的走狗,只有他让知识分子扬眉吐气,给他们带来了最后一缕荣光。”

然后,李敖之后,再无李敖!因为在这时,社会已经改变,传统社会知识分子影响社会的时代已经远去,我在“当代知识分子哑然失声,遇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提到的——

到了新时代传统知识分子所拥有的知识解释权已经不复存在,就像西方宗教革命,当教廷失去了对于圣经的解释权,他们的地位自然岌岌可危。

到了今天,人们都能读书识字,再也不用知识分子用新知和观念开一代风气了,更重要的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知识结构早已经改变。

原有的知识体系和道德观念再也无法指导新时期的生存与发展,而社会的精英从纸堆走向商业,企业家接过知识分子的手杖重新开始引领时代。

所以,我说中国在此之后,再也不会有什么国学大师,更不需要国学大师,所有知识分子唯一的出路就是像企业家学习。

就像李笑来、吴晓波等人,只有踏踏实实依靠商业的手段来传播知识、为人带来价值才能让更好的适应未来。

本来逝者已矣,我们只有默默的纪念,但是从文化的角度,还是需要有人来正本清源。

所以我们固然尊敬一个长者,但是由此带来的文化现象一定要正确的辨析。


评论列表1条评论
你猜我是谁
你猜我是谁回复 艾青的儿子不是艾未未么。。。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