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上“火”了两段小视频,一段是“吼书”大师曾翔走进了大雅之堂,走进了北京电视台的《书画里的中国》,另一段视频是当今中书协理事洪厚甜老师力挺“吼书”大师曾翔,洪厚甜老师评价道:如果你看不懂曾翔,你就弄不懂当代中国书法。这两段小视频,也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关注。
视频引起大量网友关注,引发了泾渭分明的争论。当然,好处在于让大家更清醒地认识道书法变化的重要性,和书法艺术表现得思路。
很多网友们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关注的主题就是,“吼书”是不是“丑书”?,显而易见,明显的两个派别,一方是支持“吼书”大师曾翔的,另一方就是说“吼书”是“丑书”的,两方争论的不可开交,我们来梳理下事情的大致脉络。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吼书”大师走进《书画里的中国》的场景,想必这一段小视频大家都曾经看到过,地点选择在了北京万寿寺,这可是皇家佛教圣地,可见其隆重的程度。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刚老师也在场,而且还做了视频的叙述,到场的都非等闲之辈,这一次也是曾翔第一次“吼”进北京卫视,而且还是一次大张旗鼓地“吼”。
从拍摄的现场来看,规范很是宏大,而且“吼书”大师曾翔现场书写了“至情”两个大字,那种场面很是震撼,众所周知,“吼书”大师曾翔其实也是频频出现在小视频中,周围往往围着一群人,这种场面是司空见惯了,而这一次,却意外“吼”进了北京电视台。
之后,我们在小视频中,也看到了中书协理事洪厚甜的一段评价“吼书”之辞,他这样说道:“他才是真正把中国书法技法和人的情感,那种交融,吃得透的大师,你不要看他吼,你看他笔下好不好,吼是一种表象,是人情绪的意思,文人的一种潇洒,他笔下的东西才是心灵内心的东西,如果你看不懂曾翔,你就弄不懂当代中国书法”。
对于这一段论述,很多网友也是在质问,但小编觉得相当理性,如果最后一句话,稍微修改一下,也许会更贴切(当然是小编瞎想)。改为:如果你看不懂曾翔,你就不会明白,中国书法人对创新之渴望。
另外,节目里,曾翔也对“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进行欣赏点评。
曾翔说:“我看这个作品,要用三个字来解释它的好。
第一个字就是‘真’,主要是这个作品表现的颜真卿在写这个作品的时候,他不是当作品来写的,他是一个真性情,抒发他自己对安禄山对敌人的恨,对自己亲人的爱,所以写起来涂涂抹抹,修修改改,没有在意。”
曾翔接着说:“第二个好呢,我觉得它是一个‘厚’,他写得非常的厚重古朴,他是一个忠臣,所以写起来,他把自己的性格表现进来。
第三个我们说的可能是技术的,大家都知道颜真卿44岁写的是《多宝塔碑》。这个作品写的时候快到50岁了,49岁时候写的,所以他的技术已经到了盛年,应该是炉火纯青,而且他用的是篆籀笔意,就是写得很有古意。
所以这个作品确确实实地把他自己这种寂冷的心情,应该是非常心手相合的一个作品。”
曾翔虽不是广泛认可的书法名家,却是不折不扣的“网红”,北京卫视邀请曾翔出场,当然是为了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不过,在这杆大旗之下,我们不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是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怎么说呢?一个需要自带网红热度的书法家,保证收视率;另一个是正名吧,或者说,对一种书法新尝试的宣传和对它认可的期望。
之后,我们在小视频中,也看到了中书协理事洪厚甜的一段评价“吼书”之辞,他这样说道:“他才是真正把中国书法技法和人的情感,那种交融,吃得透的大师,你不要看他吼,你看他笔下好不好,吼是一种表象,是人情绪的意思,文人的一种潇洒,他笔下的东西才是心灵内心的东西,如果你看不懂曾翔,你就弄不懂当代中国书法”。
洪厚甜老师此话有一定道理,但略为尖锐。换句话,可能更温润些:“如果看不懂曾翔,就难以理解当代书法家对书法之探索、创新及创造付出的努力。”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不代表本号立场!
曾翔号一夫、曲堂、木木堂、三牖竹榴堂1958年出生,湖北随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艺委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曾翔书法工作室导师湖北书法院副院长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陶瓷印艺术研究中心艺术委员会主任
曾翔,在当代书坛曾翔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书法家,作品曾连续获得全国第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一等奖,公开的身份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办公室主任,全国多所知名大学的书法特聘教授,不过对于这些身份知道的并人不多,大家所知道的曾翔就是“吼书”的代名词,甚至是“丑书”的代名词。
曾翔在书法界是极为活跃的人物,姹紫嫣红的艺术与人生季节,他很畅意、很潇洒,而皆缘乎其从艺、修身、处世有道,用曾先生自我调侃的话言之谓“玩”。
内容|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泣空相向,風塵何所期。
盧綸送李端一首木木堂
尺寸|37cm×22.3cm
年代|2020年
曾翔书法作品欣赏
《心经》 20 X 35cm 宣纸 2018年
落款:木木堂
铃印:曾
《心经》 20 X 35cm 宣纸 2018年
落款:木木堂
铃印:曾
范仲淹《岳阳楼记》 22 X 35cm 宣纸 2018年
落款:木木堂曾翔抄
铃印:曾
《杂抄三则》 17 X 24cm 宣纸 2018年
落款:木木堂
铃印:曾
王羲之《兰亭集序》 18 X 35cm 宣纸 2018年
落款:木木堂
铃印:曾
《心经》 35 X 15cm 宣纸 2018年
落款:木木堂
铃印:曾
《心经》 35 X 18cm 宣纸 2018年
落款:木木堂
铃印:曾
普济《五灯会元》卷第三 23 X 27cm 宣纸 2018年
落款:木木堂曾翔
铃印:曾
陈益祥、张岱文两篇 23 X 28cm 宣纸 2018年
落款:木木堂曾翔
铃印:曾
普济《五灯会元》卷第三 30 X 35cm 宣纸 2018年
落款:木木堂曾翔
铃印:曾
作品尺寸:23 cm X 35 cm
曾翔的书法,乍一看生涩乖戾、稚趣横生,似诙漫地调戏着传统与法度。不能否认他玩得逾越了凡人的眼目,不识书者,往往会惑然拒之;而稍通笔墨者用心览之,则有挺然出尘、妙不可言之感。其书法以秦汉砖瓦、魏晋石刻、简牍写经为形质,而以帖学为神韵,放胆变通,随性挥运,结体无拘如枝蔓横斜,点画刚健如铁线银钩,涤除凡庸而险中求势,力避熟滑而生中求朴,在强烈的矛盾纠缠中倔然而立。他以超拨的笔墨驾驭能力,沉着与轻松地剔解着书法的传统语素,并予以重新整合缀连,搭建起了一座欹斜凌空的险峻楼阁,在传统的视野中形成了一道惊心的风景。
曾翔书法作品欣赏
作品规格:180cm*24cm
写书法为什么要“吼”呢?曾翔曾经自述吼书经历。他说,我是把书法当作一种玩的心态来学习。就像我往年办过展览一样,“好好玩曾翔书法展”。“玩”书法的时候往往就不择手段,我认为开心就好,有时候我在写字的时候会大喊大叫。其实我在部队的时候,别人给我取的绰号就叫“神经病”。小孩哭了之后,常有人用我的名字吓唬小孩,小孩就不哭了。
曾翔说,我写字大喊大叫跟我自身的习惯有关系,这是艺术家的一种创作状态,是一种生命意识。到了这样一种忘我的状态来书写自己的性情,表达此时此刻的内心境界,心无挂碍,作品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也能给朋友们带来一种乐趣。
曾翔书法作品欣赏
作品规格:68cm*34cm
曾翔的吼书,可谓毁誉参半。最近笔者看到中书协理事洪厚甜谈曾翔老师的话,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洪厚甜说:“你要知道,曾翔老师下了多少功夫!很多人说,你说那个曾翔他那个吼书真是吼吗?我说狗屁!他是逗你玩的!我说他才是真正把中国书法技法和人的情感那种交融吃得透的大师!”
该人接着说:“你不要看他吼,你看他笔下好不好!不好,你弄中央电视台说你好都没有用。吼是表象,是一种人的情绪的意思,文人的一种潇洒,知道吧!笔下的东西才是心灵内心的东西!如果你看不懂曾翔,你就弄不懂当代中国书法。”
“大礼老师,曾翔老师,他们这一代,当时小刀会在北京的这一堆真正的精英分子,在相当大程度上,他们这么多年撑起来北京的这一片天!如果北京的书坛,没有这一批艺术家,就没有北京的书法!所以我们这一点,一定要非常庆幸!”
对于洪厚甜老师的观点,各位老师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