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资讯

洪厚甜:当代文化背景下的书法艺术

2021年03月06日 22:01:011829人参与0

当代文化背景下的书法艺术是什么样子呢?当代文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呢?都是我们每一个从事书法艺术事业的人需要思考的。书法艺术有几千年的历史,书法艺术可以上溯到文字的起源和发生,也就是当中华民族的祖先书写文字的时候就萌生了把文字写美观的意识,那一刻起,书法艺术就产生了。书法艺术肯定是写字,写字不一定是书法艺术。理念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书法同样是这样,因为有对汉字的书写,才有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历史上的书法艺术,尽管是汉字书写的衍生物,但是书法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实现的。而书法学科的确定就在这一百年内。

为什么说在这一百年之间才确定了它真正的学科地位呢?是因为书法艺术在经历了几千年之后,在这一百年间遭遇了最大的困境。大家都知道,从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国运走到了历史上的低谷。这个低谷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因为有了鸦片战争,列强开始侵略中国。说实在的,我们现在看很多外国人当初拍摄的清代末年民间的很多照片,看得都想掉泪。中国人在那个时候的生活确确实实太悲惨了,人的精神状态确确实实非常低迷。所以才有了中国的一批仁人志士,包括孙中山等一批有历史使命感的人随时在担忧中国的命运,随时在想拯救中华民族。但是事实上,清政府的“家天下”把中国拖入了一个非常悲惨的境地。抗日战争比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战争都惨烈。为什么最后取得了胜利?就是靠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这个魂这股气。党的十九大讲民族自信,讲文化自信,就是要唤起中华民族自强的这个魂。经过了抗日战争,再经过了抗美援朝,中国人的底气和自信一下就起来了。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中华民族从灾难中站起来的趋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现象就是文化,我们大家都知道,只有中国的文化是几千年连续地发展,尽管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遭受了很多文化冲击,但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活力。

甲骨文.jpg

赵孟题是浙江人,是宋代皇家的后裔,但我们看元代文化的时候赵孟题是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也就是说统治者到了中原之后,中华民族的文化迅速地成为他们主要的文化形态。北魏是中国书法楷书的第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但北魏的统治者是少数民族,中华文化的不灭源于文化本身的完善和强大。到了辛亥革命时期,我们大量的文化精英开始反思中国向何处去。这时他们第一个追问就是中华民族为什么走到这样一个低谷?为什么要经历这样一个漫长的灾难过程?他们归结到哪里?

最终归结到对汉字文化的怀疑。中华民族之所以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和西方列强抗衡的理念,是因为我们汉字的书写是一个拖累。所以提出了汉字拼音化。这个观念当时几乎达成了一个共识,我们现在知道的钱玄同、胡适、鲁迅他们当时都写过文章,就是主张汉字拼音化和文字改革,把中国的文化理念、文化观念跟西方迅速地接轨,让我们中华民族迅速地强大起来。再加之西方的书写工具进入中国,写毛笔字又要磨墨,又要宣纸,这个过程很麻烦,比起钢笔和圆珠笔,在使用上明显是落后的。毛笔在生活中的被取代可以说是短短几年就实现了,那个时候有一支钢笔夹在衣服上那简直就是时髦,就是现代文化的一种象征,就觉得很先进。再后来电脑的使用,包括我们现在的学生可以说不用笔书写都可以纵横天下。现在一部手机什么文章都可以写,或者说根本写都不用写,语音一说它就出来了,以前还要敲键盘,现在连键盘都不用了,这个时候书写就成了一个困境。

在20世纪80年代学书法,那个时候要找一本字帖非常难,90年代时在国内学书法最好的字帖是什么?就是日本二玄社出版的一套黑白的《中国书法碑帖》。那个时候中国书法界拥有这样一套字帖的应该不会超过百人。这样一个过程中有多少人在付出,有多少人在思考,又有多少人在努力。所有从事书法艺术的工作者都憋着一股劲,憋着一口气,书法艺术从20世纪80年代复兴以来,也就是四十年的时间。书法艺术从困境走到了今天的复兴,我们看一看这四十年,中国的书法展览是从无到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从无到有。外国总统到中国来访,国家领导人请他体验书画装裱。就是说书法艺术从一般的民众喜好到了一个国家文化战略意识的高度,是把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来看待的。

热门文章推荐

洪厚甜:当代楷书如何寻求突破?

洪厚甜:不用书写的时代,谈谈书法

洪厚甜:楷书要有盛大气象

洪厚甜:楷书学习摭谈


书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可以说是真正确定了书法艺术学科身份的现实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即书法艺术在高等学校里面开始建立教育体系。当然它的发端是20世纪60年代潘天寿在浙江美术学院建立的,之后浙江美院又在全国招收了第一批书法研究生,紧接着又设立本科,最后成立了书法系。现在全国有书法专业的高等学府一百多所,每年培养数以千计的书法本科生和研究生。这样一个高等书法教育体系的建立就确定了今天书法的学术地位。书法在历史上为什么有这种地位?汉字的书写,汉字文化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当把汉字自身的文化含量和汉字的传播跟当代科技接轨,已经把汉字文化的传播这个障碍彻底扫除。书法作为从实用书写蜕化出来的一门艺术,它已经成为人文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

书法.jpg

在历史上,书法都是作为当时那个时代的标志性符号出现的。因为有了王羲之,晋人的风骨在书法得以体现。因为有了褚遂良颜真卿这些唐代优秀的大书法家,唐代的美学,前期的以瘦为美和中晚唐的以肥为美,以丰润、正大为美的整个社会的审美理念都在书法家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宋代尚意,书风跟宋代整个文化的形态高度统一。当下的中国书法,党的十九大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家对文化复兴有非常具体的措施。

优秀的艺术家是需要优秀的土壤来培养的,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今天在国展”上获个奖,明天就是大书法家。文化是要靠滋养、孕育来催生它。任何把文化搞成贴标签的行为都是浅薄的,文化是要讲传承的,历史上优秀的书法家都在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都是出现在文化有积累、传承厚重的地方。中国山水美的地方很多,但是你走在西湖边上跟在其他地方感觉完全不一样。西湖边有一大批中国优秀的文人曾经在这生活过,那里有很多中国近代的重大文化事件,看看三潭印月,再看看雷峰塔,哪一个地方不是跟文化事件和文化名人联系在一块儿的?这个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把它粉饰出来的。我们说“当代文化背景下的书法艺术”,核心是这一代书法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一代人的书法艺术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这一代人创造的书法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王羲之能够成为晋代书法的一个文化符号,颜真卿能够成为唐代书法的文化符号,苏、黄、米、蔡能够成为宋代书法的文化符号,赵孟频能够成为元代书法的文化符号,还有很多清代书法家能够成为清代书法的符号。中国现在的国家形象,中国的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都处在世界一流的地位,国家实力空前强大,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当代的书法家都在干吗?当代的书法家就是写几张字来卖几个钱吗?那才是悲哀。

当代的书法家要干吗?第一是责任意识,就是要知道作为书法家这个个体,这个身份,应该做什么事,为民族做什么样的贡献。要不然我们培养出书法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来干什么?能够作为当今中国的国家形象、文化形象的标志性作品有吗?现在有很多书法家,都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面干自己的事情,我们经常在手机上看到他们发布的“丑书”,其实说“丑书”的这些人也是没文化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是把书法等同于美观地书写汉字,美观书写汉字是书法诸多层次里面最浅的一个层次,如同当兵会走正步,这是一个军人最基础的事情,也就是说要成为书法家最基础的一个要求就是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我们现在如果把书法进校园搞成了正确规范书写汉字进校园,就是资源浪费,因为语文课已经有这样一个板块的内容。如果书法艺术仅仅是美观书写汉字,这个书法艺术就没有意义。书法艺术是要表现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我们大量的艺术家在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追求对汉字新的空间处理,或者是对汉字结构关系进行一种拓展和探索。这样一下就与我们惯常对汉字形态的观照拉开了距离,可能一个方的字写长了,一个正的字写歪了,字与字之间可能每个字都很端庄的,写成了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对比关系,比如挤压、聚散、动静、呼应等,把单个字的处理变成了一个空洞氛围的营造或者是视觉感受的构建。我们一般人一看,这个字怎么写这么长呢?这个笔画为什么长出这么多呢?这个字怎么压得这么扁呢?这就是没有用艺术的眼光去观照书法,或者是没有站在艺术家的角度去理解书法,所以才有丑书的这种感觉,那是因为你心里面接受不了。

但是我要说的是,艺术家在工作室里面的个人探索,把字写得歪、写得扁,光在工作室里面玩,我觉得怎么玩都不为过,艺术家就是要因个性而成长。但是,个人的探索能够作为国家民族文化的形象而放在书法大厦里面来吗?有没有跟当今中国的国家形象相匹配的书法形象和形式?没有。如果一个艺术家在这个时代没有这样的追求和努力,我觉得这个艺术家的价值是大打折扣的。

每一个书法家在“建设”自己的时候,都应该有一种国家意识和使命意识。那么我自己向往的这个时代的书法艺术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可以说中华民族文化的格局是在秦汉奠定的。秦汉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秦汉文化格局是什么样的文化格局?我们去看看霍去病墓前的那组雕塑就知道,秦汉文化的核心就是博大雄浑。看看《石门颂》《张迁碑》《西狭颂》,看看《礼器碑》那种庙堂之象,再看看《曹全碑》的精美,里面格局的博大、包容,那种正大气象。中华民族在这个时代的精神的实质性回归就是应该以秦汉文化的基本格局和形态来作为她的基本形态。

洪厚甜.jpeg

古人对大自然的观照就是天圆地方。秦文字的圆,汉代隶书的方,就是中国人的宇宙观。这种形象,这种气象,才能够跟当今中国大的格局相匹配。但是我们把它简单地写成隶书就不行,简单地写成篆书也不行,我们是要用这种精神来支撑当代书法的基本格局,要用这种精神来引领当代书法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的书法文化在当代的新的符号形象找到一个依托。从宋代开始,我们书法的格局是越写越精巧,越写越小,而不是越写越大。但是到了清代,篆隶书一复兴,清代的书法格局一下就大了。《龙门二十品》等碑版刻石都是在清代开始重新被大家重视起来的。明代那么多书法家,找得到明代隶书写得好的吗?一个都找不到。但是清代写隶书的一大批,写篆书的一大批,所以清代书法的格局就开启了历史的篇章。

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书法形态沿袭了清代,当今中国一流的书法高手都是篆隶书上面有成就的书法家,这方面没有积累是走不到最前面的。林散之每天早上不写草书,只写隶书。林散之的老师黄宾虹不是随时随地都在画画,黄宾虹大量的精力是在写篆书,他对金文的研究可以说是近现代最厉害的。吴昌硕写篆书,独步天下。齐白石没有他的篆书,哪有他的艺术呢?再看看弘一法师,每一笔都是篆隶。于右任晚年写草书全是大篆笔法。沈尹默在篆隶上没有深入的研究和积累,所以我们现在来看沈尹默书法的气象是没法和这些最一流的大师相比的。我们这个时代如果不科学、理性地认识清代的书法学术体系,不认真地关注、学习、借鉴清代的整个学术思想和学术体系,我们就真的很难在今后的学术上有大的成就。

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历史,这个光辉灿烂的历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当民族出现危机和灾难的时候,艺术大发展,文化大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但却是思想家诞生最多的时期,诸子百家都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思维都是以诸子百家的思维形态来思考的。明代末年,资本主义元素进入中国,整个国家虽然政府很腐败,但两种文化一碰撞,我们的文化还是发展到了一个高度,我们的一大批文化大师也诞生在这个时期。没有从明代的皇室到后来的挣扎,哪里会有八大山人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家呢?可以说在那种心理落差、文化落差之下才有真正属于他的艺术。今天中华民族又到了一个空前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华民族真正走向世界的时期。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每个人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知识量是古人一年都达不到的,那个时候“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这样社会高速发展、变革的时期,我们这一代文化人经历的是什么样冲击?所以说,我们期待这个社会的艺术家踏踏实实地学习古人,真正地把这一代人的智慧集中地迸发出来,孕育出我们这一代能够跟国家文化相匹配的优秀的艺术家。

谈到书法就不得不谈谈我们作为一个学习书法、观照书法的人,在这个时代应该怎样来学习、观照和思考。大家都知道,书法艺术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我们完全以历史上的书法家的形态来做当代的书法艺术,行不行?肯定不行。一个社会的进步是什么?是思维形态的进步。没有思维形态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没有人类思维形态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发展。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都坐过绿皮火车,绿皮火车不是火车吗?但是我们坐过高铁之后,绿皮火车还是火车吗?以前手机能打电话就很好了,现在出门带个手机就可以走天下。这就是思维形态的进步,思维形态的改变才有人类的进步。

对传统的书法学习不思考是不行的。我在教学中是不分书体的,有些人提出疑惑:学书法怎么能没有书体呢?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书法,它就没有书体。我跟他们说,酿酒的核心是把酒酿好,而书法就要从书法的本质来思考它的核心是什么?是怎么来实现书法本身的价值提升。那么我们认识书法是怎么认识的?书法是线条和线条的空间关系。什么是书法的核心内容?书法的核心内容就是线条和线条的空间关系诉之于人的直接的视觉感受。书法是看的,不是听的。什么是线条呢?毛笔在纸上书写的时候,每一条线都是线条。点画不过是线条的一个特定形态而已,就像我们说人,老张、老王只不过是人的一个特殊形态。

书法,线条是灵魂。线条分流畅和迟涩,流畅的线条反映的美感就像一个艺术体操运动员手里的绸带一样,那个力量很飘逸地传递出去,非常流畅飘逸,我们把这种线条的美感叫阴柔之美,它适合表现“二王”一系的优美的笔墨形象。褚遂良、虞世南、宋微宗、赵孟频、董其昌,都是这一路的笔墨形象。还有一种阳刚之美的、厚重的大篆线形,就好像一个水泥墩子在毛糙的地上被拽着走,拖出来的线,有强烈的冲击力,能够震撼人内心的这种雄壮、强壮的东西,就像坦克在地上推过来一样。这两种线是可以交互的,也就是说不断地在阴柔的线里面增加阳刚的成分,阴柔就变成了阳刚;不断地在阳刚的里面减少阳刚的成分,最后就成了阴柔。这就是阴阳交互过程,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也就是说天地基本的运转规律和存在形态都可以用阴阳来进行描述和表达。中国的哲学不是西方的逻辑思维,是对偶范畴。有大有小,有细有粗,有丑有美,有哭有笑,有近有远,有重有轻,有浓有淡,有虚有实。中国人认识的世界就是二元世界,但是你要知道快可能就是轻,慢可能就是重,粗可能就是阳,细可能就是阴,它既是独立的,又是关联的。

中国书法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是中国哲学思想最直接的表现,也就是说中国书法为什么能够有今天,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符号,就是它真正深刻地表现和传递了中国哲学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观念。它就这么深刻,这么有表现性,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化对世界的观照都简单、直接、深刻。线本身就有无穷无尽的表现力,那么你要知道,所有的线都存在于空间,当两根以上的线出现的时候就有疏密、有远近、有大小,线与线的交织、疏密又是一个独立的阴阳世界。书法是线的二元世界和空间的二元世界交织形成的。你这样认识书法一下就站在所有的书体之上了。

我们再落脚在一个具体的描述上,在所有的书体里面,只有篆书这一个书体的技术体系是能够提升线的表现力和它的信息量的,也就是说所有学书法的如果不研究篆书,都是等而下之。每一种书体都有每一种书体的特性,篆书的训练价值就是提升线的品质。隶书是奠定了中国汉字的基本格局的构架。中国的方块字是从隶书开始的,隶书改变了篆书环抱之势,篆书的每一根线条无所谓连贯不连贯的,但是到了隶书就不行。隶书是线与线之间从一个封闭的变成了开放的,字与字之间从没有联系的变成了有呼应关系和组合关系的一个体系。所以,在线的开放意识、排列意识和汉字的构架意识上看,隶书是一个核心点。

汉字的文字发展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叫“隶变”,隶变完成了中国文字体系从原始的象形符号到今文字体系的转化。这个里面非常重要的就是二次抽象,我们说书画同源,先人在创造汉字的时候,都是用符号对大自然物象的直接描摹。汉字就是从描摹物象开始的,所以才说书画同源。其实这个同源完全是天壤之别,具象和抽象之别。篆书里面的“水”还是象形的,那个水还在流动,它是对水的形态的直接描摹。二次抽象就是对这个抽象符号的再次符号化,所以我们汉字的偏旁部首最后的符号化体系就在隶书这个领域里完成了。所有的三点水都是三画,火都是四点,竖心变成了一竖两点。这样不仅仅是把汉字变方了,还有两个重大的意义,就是因为隶书的草写孕育了章草,也就是草书的诞生。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有了章草,孕育了楷书,由隶书的草写带出了楷书的体系。就是说在隶变的过程中孕育了三种书体:草书、楷书、行书。也就是说在书写楷书的过程中加入了草书的一些连贯的技术技巧,行书就出来了。这个过程是一个伟大的过程,进入隶书这个体系,才能够把握楷书、草书、行书的根脉。不懂隶书休谈其他东西,还是门外汉,跟别人一比就是个写字的,哪里算得上书法家啊!

行草书在书法学习里面的价值和意义何在?最重要的就是行草书的技术是解决线与线的连接形态的转换。线与线的连接、衔接和转换就是把一条线变成一组线,我们说的气韵生动就是靠这个线的衔接转换,而且这个衔接转换里面有丰富的技术技巧。这个技术技巧的完成是在王羲之,所以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不是他创造了书法,而是他归纳总结前人的创造,最后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体系。为什么叫“二王”呢?王羲之建立的技术体系的核心,是以短为主的,短节奏的线的衔接技术;王献之建立的核心技术是以长线连贯、连写的绵绵不断的运动的技术。就是说短线和长线,他们父子二人完成了这种转换和衔接。

中国书法到了王羲之以后,都是以这两个体系作为核心技术内容来实现人的情感上的充分表达。有了王羲之才有了小草的体系,有了王献之才有了大草的体系。草书完成了中国书法由单一书写变成了连贯书写,书法由那种短节奏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排列,变成了行草书音乐般的技术转换,这就是行草书的技术价值。

再说楷书,楷书的价值在哪里呢?楷书的价值就是完成了每一个点画形态独立的审美意识的塑造,即在楷书里面,每一个横都是不可替代的,每一个点画的形态都是不可替代的,左边的点和右边的点也是不能互换的,因为有了楷书才让我们书法的线和点画的审美得到了更深刻的表达。一个优秀的能够在当今中国书法界立足的书法家,他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积累构筑的优秀个体。

很多学生想跟我学小楷,我说我们好像一个皮球,不管这个眼在哪里,你打的每一股气都是让整个皮球充实。也就是说你在书法上只要按照我们的技术去训练你都可以获得全面的提升。我们的建设、学习、研究是全方位的,整个体系中的关键是在哪一个点上选择什么样的字帖,以什么样的技术解读来实现它的还原和能力的获得。我们只要有一个宏阔的视野,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有一个把握时代脉搏的胸襟和视野,你就会真正在书法这个领域里面不断地获得更多的突破,取得更大的成就。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