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王增军:为什么一定要学汉隶

2021年02月02日 10:42:131997人参与0

为什么一定要学汉隶

热门文章推荐

王增军:隶书学习的关键在审美特征

王增军:隶书的学习难点在哪里

名家临帖——王增军临《张迁碑》

河北书法家王增军书法作品欣赏


衰落消失的是汉隶.清代要复兴的是汉隶,难学但不知道难在哪里的还是汉隶。汉隶这么纠结.不学或者学习别的隶书不行吗?特别是现当代出土了那么多秦代、汉代简犊隶书.直接写它们不是更好?

    正如前面讲的隶书的审美特征,也就是汉代刻石隶书即汉隶的审美特征,它的美是独一无二的,它拥有的法度也是其他载体或者其他时期的隶书不能比拟的。汉隶集审美和法度于一身,高度统一,无出其右者。秦汉简9隶书虽为墨迹,且数量巨大,但是也不能替代汉代刻石隶书的价值。为什么?后面会陆续讲到。

    再有就是.汉隶在中国书法史上独特的位置决定了.不仅隶书要学习汉隶,其他书体也绕不过去。

    我们已经知道,汉隶处于古今两大书体之间.上通篆下达草行楷.是中心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草行楷书.如果想窥高古殿堂,非先登汉隶门槛不可。


不急于学笔法

    学习汉隶审美特征是关键.但是审美特征毕竟是概念,是虚的,它具体体现在笔法结构里面。所以,要从笔法结构里面学习。

    学习书法往往要求先学笔法.汉隶学习一开始不宜在笔法上较真。因为汉隶先书后刻.是复合笔法,笔法隐藏在笔画结构里,没有导师的正确引导是体会不到的。

    学习汉隶注意不要把楷书写法,或者硬笔书写习惯带进来。学习汉隶笔法最重要的是警惕笔法楷化。

    再有就是关于执笔.也就是怎样拿笔书写。原则是怎样舒服就怎样执笔。只要不违背生理运动规律,无损健康的都可以。

    社会上有这样的说法.“追寻古人的书写状态”。挖空心思揣摩古人执笔方法、姿势,甚至连因为生理缺陷造成的个人书写习惯都要学,认为这

样才得到古法。古法不是时间概念,是审美哲学概念.包括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方面。古法主要是指在天人合一的理念原则下,形成的笔法、字法和章法,反映的是主流社会普遍的认知和行为。在笔法字法章法方面,一般表现为自然、简洁、质朴、浑厚、含蓄、肃穆。不是指古代人的书写方式方法.特别不应该是个性化的书写习惯。方法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没有意愿诉求和任何意义。只有承载了思想意识、审美意愿,方法才具有指向性。执笔站着写和坐着写不一样,写大字和写小字不一样,用不同的笔墨纸执笔也不一样。所以.不要学习个性手法.不必揣摩古人个性化的执笔方法、姿势.这无异于刻舟求剑。需要研究的是,共性方法规律.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现审美特征更准确有效。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好。


无处不相背

    从结构人手学习汉隶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结构是直观和感性的,最容易接受。

    传统学习结构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双钩临摹、笔画训练法、偏旁部首归纳法,等等。这些方法有得有失,有的甚至远离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规律,学习时须甄别,择善而从。

    比如,偏旁部首归纳法。归纳出了帖中一百个点的写法,那一百零一个怎么办?硬拼凑吗?要知道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生命体,笔画结构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移植排异不说,重要的是与母体不能融合共生,看着总是不自然。

    中国传统审美哲学中,结构的理念是“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每一个汉字都是阴阳相背的组合,以中宫、重心、主笔形式体现结构关系。

    因此,学习汉隶结构就是研究字的中宫、重心、主笔三者关系。

    汉隶结构体现的是阴阳相背,其实,汉隶笔法、结构、章法无处不体现着阴阳相背。只要字是活的,就一定有相背。

    相背的相为什么不是方向的向?因为,相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背与方向无关,相在这里是顾盼、转换、生发的意思。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