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王增军:临创转换需要“核心技术”

2021年06月22日 22:08:011848人参与0

临创合一

王增军

通常情况下,临摹到一定阶段就要考虑如何创作。这个过程,一般称为“从临摹过渡到创作”或者“临创转换”

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临摹啥时候是个头啊?什么时候能创作?还有,不要谈创作,想都不要想,一直临下去自然就写出来了。这是在讲临摹和创作的关系,前者期待着“从临摹过渡到创作”,实现“临创转换”;后者等待着“水到渠成”。两种说法,揭露出同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传统书法教育理念和方法是被动式的,高度依赖人的意识的不自觉,缺乏积极主动引导。其结果是,很少人能够顺利“过渡”实现“转换”,“水到渠成”更是可望不可及。

王增军 隶书礼节道明联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可是,两千多年来杰出书法家屈指可数。当代书法热四十年持续高涨,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史所未有。但是,真正写出来的可称为书法家的能有几人呢!事实证明,“从临摹过渡到创作”的理念存在严重缺陷,被动式教育方法不仅限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上将临摹与创作割裂,甚至对立,极大地限制了书法艺术的普及推广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书法教育的目的不是书法而是写字。描红、双勾、坐标定位、尺量,要写得“和字帖一模一样”,甚至不惜要求“往死里写”。将临摹当成目的,而不是学习的方法。认为先把字写像,再把字写活。事实是,这样的理念和方法,写像字的外形结构已经很不错了, “活”根本做不到,培养出来的多数是写字匠。

王增军 隶书贾岛《题李凝幽居》横幅

“从临摹过渡到创作、临创转换”理念,人为地把临摹与创作分割开来,使人错误地认为“过渡”“转换”是必须的过程,不可怀疑,不能逾越。殊不知,创作的本质是情感的表达,临摹碑帖即是与古人对话交流,这样的过程就是一种情感表达,也就是创作。因此,临摹与创作是相互交织。

临摹取法与审美更不应该对立,因为审美特征就在具体的笔法结构之中。技进乎道,没有游离于审美特征之外的技法。书法临摹应该紧紧围绕艺术本体进行,“写像”也就是把字写正确,平整好看是最基本的要求。写准审美特征,找到表现审美特征的笔法、结构、章法规律,才是既得“位置”,又得“笔意”的好理念好办法。这就是临创合一。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