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贺进:书法之路,路在何方?

2020年01月21日 23:43:222579人参与0


盲目的火爆

去年火爆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在山东济南、湖南长沙、陕西宝鸡展出,引发了全国的书友前往三个城市观看展览。有人统计总体的观展人数达到了10几万之众,这么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赶上了春运的“小高峰”了。让人更为咂舌的是展览前的面试现场,上千人聚集,同时“赶考”,无独有偶,江苏省书坛也刮起了千人“面试”的现象。种种现状给人一种新的认识,那就是书法在当代火的不要不要的了。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万人面试现场

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考生报考书法专业的场面,书法及美术考生上万人排队报名,报名学生的队伍七拐八拐地转了几个胡同,甚至穿过街道阻塞了交通。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不能不令我这个搞书法的激动、兴奋……我恍然大悟,难怪很多院校,沾边不沾边地都向书法专业靠拢,甚至连一些理工科院校也纷纷办起了书法专业。这种火的突兀,火的邪乎的现象,使我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起来。

没啥爱好,就让孩子学书法熏陶熏陶


书法的热度是从布满大街小巷的书法培训机构兴起的。无论走到哪个城市,哪个街道,都能见到“书法培训班”的招牌,甚至在综合培训机构里也含有“书法培训”的内容。大一些的机构走进去发现会有上百个孩子在学习书法,规模小一些的也有10几个孩子写字。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这样的大城市,还有浙江的温州、宁波、广东的中山、深圳等城市书法培训也是异常火爆。据说有很多培训机构都可以“上市”了。


某少儿培训机构火爆现场


我的工作室在一个居民小区里,时不时有邻居听说我是书法家,纷纷来问是不是可以教小孩子,在孩子所在的小学家长群里,有的家长为孩子寻找书法培训班,且不说现如今的书法培训机构参差不齐,对于书法学习的渴求现状倒也是让人感到书法的教育市场异常火爆。有家长说:“孩子写字不好看,老师说让学书法,纠正一下写字习惯。”“孩子没啥喜欢的,学学书法总归也是一种熏陶。”然而,我也听到过某书法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说:“书法学习的需求量太大了,随便找几个老师,培训一下教小孩子都能挣钱。”

写字与书法就这样被无奈的“捆绑”在了一起。让小孩子成为了盈利机构的对象,更多的无良商人充斥在书法培训行业,祸害着下一代。


学书法考学总归要简单多了

如果说小孩子的书法培训火爆的话,那么书法高考培训那就不能简单用“火爆”来形容了。由于目前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多达上百家,所以导致书法高考同样供不应求,艺术类高校几乎都开设了书法专业,上百家综合类高校、几十家师范类高校、甚至几十家理工类高校都开设了书法专业,更可笑的是建筑类、农业类、矿业类高校都开设书法专业了,这样的书法专业规模让人忍俊不禁。实在搞不懂某建筑大学、某矿业大学、某农业大学的书法学生走在校园里难道没有“违和感”吗?

据了解,目前部分具有书法专业的高校招生规模也是让人咂舌,少则几十名,多则上百名,甚至高达千名规模,总体算下来,每年所有书法专业招生人数达到了上万人,这样的招生规模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催生了书法高考这一行业的发迹。

有朋友跟我说,某书法高考培训班从每年九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二月份,这六个月的时间里有几百名书法高考生接受培训,我也看到山东某地,书法高考已经形成了学校规模化,有独立的教学区、住宿区,在校生达到了千人。我们以每位学生2000元的学习费用来计,千人规模的书法高考培训机构获利200万,还不包含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

如此多的学生报考书法专业,是什么原因呢?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首要解决的方法就是走特长:美术、音乐与体育,体育与身体素质有关,音乐与嗓音有关,美术也多少有些与生俱来的因素,那么相对来说较为容易的可能就是书法了,况且招收书法专业的学校这么多,总归有能考上的。那就选择最简单的,考书法相对简单,考个学应急。

甚至在某大学教书过程中了解到一个班内竟然寥寥无几对书法感兴趣,更不要说天赋了。尤其家长的话更令我哭笑不得:“这孩子学习不好,啥也考不上,只能让他学书法了。”我心里不禁涌出一股悲哀,是为这几个考书法的学生,还是为我自己?我也说不清。书法真的堕落到如此地步?书法的饭碗真的如这几位家长所愿,轻易地就能施舍给这几个“啥也考不上就来学书法”的学生吗?阿弥陀佛,但愿如此。

泡沫现象

上世纪90代初,市场经济的春风吹来,君不见,一时间画廊林立,书法作品影影绰绰,标价少则上千,多则上万、几十万。一些书法家学上了演艺界,亮相在各种名目的笔会上,粉墨登场,开始表演了。霎时间,书法们好像都成了摇钱树,信手涂来皆精品。伴之而来的是,书法家的架子大了,口气粗了,儒雅的风度不见了,谦谦君子的面皮不要了,似王婆卖瓜,一张嘴就吹嘘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值钱,如何如何深受某领导喜欢,如何如何让画廊盈利几十万。嘴上见工夫,谋略在画外。三十六计,吹为上策。


多年前青州某场艺术作品交易会


尤其是山东青州、甘肃通渭等出现的书法现象,让书法更为火爆。据说青州书画城最火的时候一天内有四个书法展同时开幕,五六层的书画城几百家画廊,每天交易额在上百万。利益的驱动导致当地所有行业从业者都转向了书画经营。资本注入、恶意炒作,将艺术价值极低的书法作品包装成翻上几十倍的价格,再将这些作品流向其它地区。“主席书法”、“博士书法”、“教授书法”等与书法本身毫无关系的作品充斥着书法市场,大街上都在谈论买谁的?怎么买?怎么卖?好不热闹,殊不知这种乱象终究成为了笑话。


这个书画家“挣钱”的摇篮——青州书画艺术城


再看甘肃通渭等地,书法家们在展览中摘得桂冠后蜂拥而至,白菜价入市,听从经纪人摆布,在某宾馆的小房间以几十元到上百元的价格出售刚刚书写的作品。因为书法家们相信来一次就能带走几十万的神话,结果呢?神话变成了笑话。

所谓的书法市场的春天都是泡沫,说谁谁谁的作品翻了十几倍,1千元入手一个月就卖了1万元,某某的作品是投资的洼地,他有可能成为下一届主席、院长、教授等空话都变成了泡沫经济的助推器,到如今,我们再冷静来看,泡沫不在,留下的都是哀怨。

打肿脸充胖子

有些书法家急于金衣裹身包装自己,出作品集办展览,几乎无例外地都用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办法,用上了自己的工资和别的劳务收入,甚至动用了妻子和父母的钱财。望着一本本精美的作品集,观者从画面上是读不出“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强作欢颜,到头来弄的比哭还难看。殊不知,哭也是艺术,哭比笑好早已被前人所证实,何必再打肿脸充胖子?疼则不说,再让你减起肥来,你就更哭笑不得了。


中国美术馆


我们再来看,中国艺术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书法部分的展览占据所有展览的重要方面,你时不时就会发现各种形式的书法展在这里开幕,由于有些书法家有ZF背景,或者有财团支持,动不动就连包一层展厅,开幕式更是厉害,从省部级领导到父母官,再到艺术界大咖,纷纷粉墨登场,吹嘘书法家作品多么高级,然后再上七楼,研讨会现场则更是“吹嘘乱叫”,殊不知这都是花了银子请来的老佛爷,我亲眼见到展览的主人安排人在某位学者讲完话以后就塞红包的场景,目测得有1cm厚度。作品集同样高档,他也不知道其实在美术馆外的地摊上其实在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售卖了。


某省主席的书法展轻而易举在这里做展览


还需要说的一个现象是,能在中国美术馆办一次展览,绝不是普通一位书法从业者所能做到的,也绝不是按照艺术水准来定的,多少所谓的书法家的作品如此低劣却堂而皇之的在这里展出。没有关系是万万进不去的。还有就是艺术界的优秀资源都被官办机构把持,某国家画院、某艺术研究院等等都在这里以各种形式举办展览,不可能为真正高水平且无背景的书法家做展览的。


国展的尴尬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都是要从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开始的,当然也有特例,比如艺术院校毕业的高材生,成为了独立艺术家,有自学成才且不参与任何展览的书法从业者,但是在社会上人们较为认可的还是“中国书协会员”,正是由于这个会员具有一定的含金量,所以如何成为会员也变成了一种新的规则存在。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开幕式火爆异常


最直接的方法无非就是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种展览,名目繁多的展览充斥着书法界,从国展、兰亭奖大展到以书体划分的书体展(楷书展、篆书展等),以作品形式区分的书法展(手卷展、册页展等),以性别、年龄层区分的书法展(妇女展、青年展、老年展等),以区域划分的书法展(西部展等),还有各种形式展览,一年来可参加的展览太多了,据说在六七年前的一年,展览居然达到了38个,这真的是让人蒙圈。

展览固然是好事,给了更多人成为中国书协会员的最公正的平台,然而,展览评审的机制导致展览的效果却很一般,每次展览开幕后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展览作品的水平较低、错字问题突出、抄袭现象明显、形式花哨、学古人单一化等等问题,甚至在刚刚结束的西部展中居然出现了一件水性笔书写的铁线篆的作品也堂而皇之地入展,让人忍俊不禁。



国展更是催生了国展培训行业,在国展中崭露头角的作者纷纷开班,招收大批企图入展的作者,更确切的说是急于入展的作者,正是这些人的需求,诞生了“国展复印机”式的培训模式,纸张机械化做旧、众人拼凑一件作品、代笔抄袭、集字临摹等十八般武艺全部用上,为了迎合展览需求,更是有人开发某软件,集字成作品,参加展览的作者只需要打印出来照猫画虎就可以了,结果是这种方法居然很有效,我们看到居然这样的作品在展览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国展的现状,让书法更是撕掉了最后的文质彬彬的遮羞布,就这样让人无法信服展览的真正价值。

评委让展览“蒙羞”

国展这种现象无疑说明了评审机制是有问题的,问题出在哪儿?似乎很难说清楚,就好比说中国足球,大家都知道是机制问题导致国足水平如此之烂,但是到底是哪个机制出问题?也很难有个准确的答案。

中国书协一定也知道症结所在,也在努力做着各种调整,从评审方法到评委选拔等,然而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却还是没有更多的改观,观众看到的就是最直接的问题,问题依旧存在嘛,那就是“改革”不成功嘛。


某书法展评审现场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决定入展作品的一定是评委,因为评委决定了作品的去留,决定了参展作者的命运,只要是当上评委,瞬间就会变得“黄袍加身”一样,掌握着生杀大权的评委,好不威风。也是由于当上了评委,才让他有更多的发言权。攀附者众多,弟子遍布各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讲究“人情”的,那么在自己有了一定权力之后就可以靠“人情”来为自己的弟子牟点利也是“人之常情”,据说多年前在某评审现场,自己弟子的作品被拿下,这位评委居然与其他评委说情,让这位弟子如愿入展。

这是风言,我不敢保证这个消息的准确性,然而在展览中我们看作品也能看到多少作品都是模仿某评委,水平极差的作品也堂而皇之地入展了。据说现在评审机制很严格,评审时投稿作品都盖上名字写上编号,评委在评审时全封闭评审,且不允许携带通讯设备,还不可以互相交头接耳。但是,种种外在的约束都很难阻止“拉关系”、“为弟子说情”的情况。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么,我们的评委做得怎么样呢?


书法界的癫疮

有这样一类“书法家”,一点也不夸张,看了他们的作品,只有一个感觉,看不懂。因为他们的作品都是恶意的表现。也许人家不同于我们的凡人之眼,人家眼里的人类世界全为那些丑恶的东西,他在将这一切丑恶揭示给“无知”的人们。世界上抽象、现代、后现代等所谓的“先锋艺术家”,确有其怪诞、扭曲、抽象等特点,但仍有内容与形式感,决不是无病呻吟,给自己给别人添堵。

这样的作品与美术界的某些作品类似,在作品中看不到阳光的一面,到处充斥着作呕、恶心、黑暗、丑陋。有的是作品形式肮脏无比,有的则是书写的内容让人心生厌恶,还有的就是故意吸引眼球而荒诞龌龊。如果是真情实意来书写也可网开一面,最怕的是这些“书法家”只是哗众取宠而已。

当我表述以上这个观点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会联想到我说的是曾翔,你说错了,我认为曾翔的作品是高级的,即使书写时的行为有些怪异,但丝毫不影响他的书法作品是高级的。

还是回到上一段的话题,如果人类社会像你认为的那样黑暗丑陋,你还能活到今天,在那里吃饱了撑得画毒瘤?人类社会是存在着一些丑恶、黑暗,如果想揭示它抨击它,表现的方式方法应有尽有,决不是用这种增添丑陋、制造垃圾的办法对付垃圾。推开房门走出扭曲的空间,外面有美丽的蓝天、绿草和花朵儿……,摘掉变形的眼镜仔细看看,向你问好的是畸形儿吗?为你服务的人身上长了脓疮吗?毒瘤在哪儿?说到底,毒瘤在你的心里!


帮倒忙的书法批评

书法批评近年来似迷失了方向,不知所云起来。看看刊物上的书法评论文章,很难使人一口气读下去,不是轻贱地阿谈奉承说尽好话,戴一些什么主义什么流派廉价的粉金帽子,就是隔靴搔痒、文不对题地说一些令人费解的苦涩难懂的词语,甚而竭尽攻击之能事,瞪着眼睛粗着嗓子唬人,鸡蛋里挑骨头,求全责备,似一个讨厌的蚊子,盯着某某名家咬住不放,以显示其杀伤力。反手为云,覆手为雨,把人家捧上天的是你们,把人家打人地狱的还是你们,好像真理永远掌握在你们手里。书法批评关键在一个“度”字,即理性的度,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尽管有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实上,只有作品才有理。


某展览研讨会现场


话还得说回来,书法评论家也只是用自己的文字来讨生活,人家让写文章要不是给银子,要不就是好朋友,人家是要出书做展览的,怎可能“帮倒忙”呢?人情世故往来很简单,你好我好大家好,互相抬轿子总比拆台子要更好混吧。但是,这样的书法批评实在没有任何价值,在这个时代没有价值,几十年以后也会让后人耻笑,再说你说的话也很难成为金条玉律,你说他的作品会在这个时代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就真的有意义了?后人笑话的不是书法家,而是批评家,你成为了后人的笑柄。


书法之路.路在何方?

书法之路就在我们创作者的脚下,崎岖坎坷而又永无止境。我们诚然承认现在书法界的问题要比我所罗列的不堪的方面还要多,之所以要赤裸裸的揭露伤疤,是为了更好的去改变,如果人人都视而不见,甚至无动于衷,任由发展,那么到头来我们这个时代就真的会让后人耻笑。

书法从来没有倒退,一直都在进步,我也相信某副主席所说的那句话“我们这个时代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古人。”网上关于这句话总是断章取义,不明就里的人在这里搅混水,让这位副主席处于尴尬的境地。我曾在一次大会上听到这句完整的话,就是如上所说,“某些方面”是特指,不是“我们已经超越了古人”。所以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我们所做的努力都是有效果的,我们看到了书法的繁荣发展且进步,但是在进步的路上会有各种坎坷,需要我们去正视且改正。

路在何方?由我们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人决定。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