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资讯

近400位高手选出96人参展,这次大展非同一般!

2019年08月06日 23:29:291986人参与0

一石激起千层浪,“源流·时代”绍兴论坛虽已落幕,但论坛的余波还在延续,各种媒体上有关论坛的感悟、诗词唱和活动此起彼伏,高潮迭起,可见此次论坛活动影响之深、之广、之远。

我作为入展作者躬逢盛会,亲历本次展览作者的遴选和稿件准备的全过程,从各省区市、各专业委员会推荐的近400人到入围119人,再到最终确定的96人作为当代二王源流骨干书家。在名单确定后,我们就像是一个“特殊部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经历一场神秘的战斗。

入展作者微信群就像一个没有围墙的军营,近一个月时间里接受各种强化训练,筹备组工作人员一声令下,群里一呼百应,隔着手机屏幕,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书协筹备这场重大学术活动的良苦用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此次学术活动的分量。我们感到幸运的同时,更觉得责任重大,毕竟肩负着展示当代二王源流书家水平现状的神圣使命。

活动在无数期盼中揭开神秘的面纱,古越名城,群贤毕至。千人论坛气势宏阔,紧张热烈,我经历过不少经贸文化的论坛,此次绍兴论坛最真、最实、最有料。论坛整整开了两天,中午不休息,晚上接着来,大家虽然很累,但谁也不敢懈怠,因为每场都有现场电脑摇号,抽中的人员要上台当着千人的场面即兴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作者还要随时准备接受现场拷问。

活动中几十位学者发表了真知灼见,切中书坛时弊,开出时代药方。专家之间、专家和作者之间的思想碰撞相当激烈,学者与书家之间的辩论甚至充满着火药味,这是书坛的一次文化大餐,一次思想洗礼。

四场主题论坛各有侧重,但贯彻始终的是中国书协“十六字方针”中“艺文兼备”的主题。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对当代书坛作出了“传统书法的时代嬗变”的准确判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书坛正在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个变革不是颠覆从前,而是继往开来,在过去几十年积淀的基础上,把书坛引入更加系统全面、更具文化内涵的一次变革。

过去40年来,中国书协完成了匡正时风、根植传统的历史使命,全国书坛追根溯源,崇尚经典,学书先临帖已经蔚然成风,成为书法界的主流共识。但高度发达的展厅文化和艺术市场,使当代书法演变成单纯的视觉艺术,书家更多关注作品外在的视觉冲击力,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技法的锤炼和形式的表现上,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书法创作成为机械抄书活动,作品不够耐看、耐读、耐品,失去了中国书法以文载道、文墨同辉的独特艺术魅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往后的路怎么走?中国进入新时代,书坛也走到了时代嬗变的关口。“源流·时代”学术活动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举办的,也许会成为当代书法前进的一个历史节点,把广大书家从纯粹技法层面引向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引导书家从“写手”向“文人”转变。这对书法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这辈人是从小学着拼音、简化字长大的,与古人从小诵读四书五经的语言生态截然不同,他们是喝着旧文学的墨水长大的,骨子里深藏着传统文化的基因。

有了深厚的文化支撑,当代书坛才有可能在高原的基础上出现高峰。“艺文兼备”已经成为书坛发展的风向标,“文墨兼修”也因此成为摆在当代书家面前的时代课题,这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作者的历史使命。

“识时务者为俊杰”,正像陈洪武先生所说:“谁在书法的时代嬗变中抓住机遇,去弊而新成,谁就会领时代之先,开一代之新风。”我们要做的是顺势而为转变观念,要像过去对技法的传承一样去锤炼自己的“文心”,一头钻进文、史、哲经典中,用文化滋养心灵,以文化人,内化于心,外塑于形,使我们笔下有自己的思想表达,自然流露出静气、文气、书卷气,让当代书法作品不只是一副漂亮的皮囊,而更赋予其有趣的灵魂。“文墨同辉、我写我心”应该成为今后书家创作活动的新常态。

论坛海量的信息和复杂的思绪,引发我们更加长久的思考。在论坛活动即将结束时,我在问自己: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到底要具备哪些品质?我在笔记本上试着写下了心中的答案:高尚的道德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书写技巧,独立的思考能力,超人的艺术才情。

书法真的太难!我们需要不忘初心,重整行装再出发!

供稿:2019《书法报》第31期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