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他给予青年的影响之大和胡适之、陈独秀不相上下。”这是当时文学家苏雪林的评价。
27岁,周作人从日本留学归来,34岁进北大教书。在北大,他是第一个讲欧洲文学史的教授。
他的翻译活动比胡适还要早上七年,爱翻译那些别人很少光顾的作品。
五四落潮后,从漩涡中心剥离的周作人换了一种“隐士”的姿态,看似漫不经心,但依然留下了不少杂文,许多和吃有关。
他写吃,意不在吃,多引经据典。
1937年的《谈食鳖》,实则是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救救孩子”。
谈及《国语》与《左传》两则与“鳖”的典故,一是“文伯羞鳖”,一是“楚人献鼋”,也谈及《随园食单》里吃鳖的讲究。
由此,周作人联想到三年前自己所说的“只有不想吃孩子的肉的才真正配说救救孩子”,那些“看见人家蒸了吃,不配自己的胃口,便嚷着要把它救了出来,照自己的意思来炸了吃”和蒸了吃的人本质上并无差别。
周作人(1885-1967) 《谈食鳖》手稿
镜心(三页) 水墨纸本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言下之意,暗讽运动中各派只是按自己意思拉拢青年人,新旧并无区别。“旧礼教下的卖子女充饥或过瘾,硬训练了去升官发财或传教械斗,是其一。而新礼教下的造成种种花样的使徒,亦是其二。”
而周作人所呼吁的,当是让小孩子自由生长。“我想人们也太情急了,为什么不能慢慢的来,先让这班小朋友去充分的生长,满足他们自然的欲望,供给他们世间的知识,至少到了学业完毕,那时再来诱引或哄骗,拉进各帮去也总还不迟。”
在《中国文艺》上发表的《谈食鳖》最后有一段周作人1940年1月10日补记的文字:“我写这篇小文,算起来已有三十个月的光阴过去了,如今再拿来发表,未免有陈旧之感,但是别的文章做不出,只能以此赛责。这里只想补充一句话,我虽赞成露睹父的意见,却并真想找大甲鱼来吃,因为甲鱼这东西实在并不怎么好吃。”如此看来,此《谈食鳖》是周作人谈吃一如既往的风格——“谈吃而意实不在吃”。
《中国文艺》上发表的《谈食鳖》
周作人其实并不是一个讲究吃的人,他之所以喜欢写这些文章,“谈吃也好,听谈吃也好,重要的并不在吃,而在于谈吃亦即对待现实之生活时的那种气质和风度。”“有此种气质和风度,则在无论怎样枯燥、匮乏以至窒息的境遇中,也可以生活,可吃,可弄吃,亦可谈吃,而且可以吃得或谈得津津有味也。”
本文最早发表于1940年2月刊《中国文艺》第1卷6期,后收入于周作人的文集《秉烛后谈》,1944年9月由北京新民印书馆出版。这篇文章后来又收入《周作人文类编》《生活的况味》《周作人绝妙小品文》《周作人小品文全集》《周作人集》《知堂美文》《知堂谈吃》等周作人文集中。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而言,“五四”究竟是什么?
诚如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先生曾在《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的“导言”中说:
“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关键时刻’,其巨大的辐射力量,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必须认真面对,这样,才能在沉思与对话中,获得前进的方向感与原动力。对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文化进程来说,‘五四’便扮演了这样的重要角色。……‘五四’之于我辈,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既是学术,更是精神。”
而今我们再回头看,无论当年那些青年是新派还是旧派,从他们的知识结构与学术成就而言,纯粹传统或纯粹西化的文化模子,根本就无法铸就那样的知识和人格。
“五四”最迷人之处,恰在于那一位位心系家国天下,自信、自省又坚守立场的学人。
正如陈寅恪先生在王国维纪念碑铭中写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批评、自信、独立、平等、自由……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传统中最为宝贵的那部分,让那个诚然不完美的时代,在而今看来是如此生机盎然、富有魅力。
此时此刻,透过这些尚存温度的物件,重返百年前那个众声喧哗的黄金时代。
更 多 作 品
胡适(1891-1962)、胡蝶(1908-1989)、张嘉璈(1889-1979)、卢寿联(?-1985)等 为夏莲英题词
册(二册137页) 水墨纸本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部分释文:
(一)卖药游方廿二年,人间传说小神仙。于今回向人间去,洗净蓬莱始上天。四十七岁生日 诗,写给莲英。胡适。卅,六,二十。
(二)胡蝶。
(三)莲英:奋斗!是人生着实的基础。能奋斗,才找着光明呢!璧如草于香岛。一月廿二日。
(四)莲英小姐:博爱互助。卢寿联,廿六年二月六日。
(五)莲英女士:勤敏。张公权。廿六年三月书。
说 明:其中一本是1936年至1940年夏莲英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时,后赴香港生活期间,夏莲英的父亲夏鹏,张公权、陈光甫、伍汉民(宋子文副官)、丁明玉(世界女青年会上海设女青年会干事)、胡毓秀(1906-1983,早年加入***,参加中国民主民盟)等亲属、友人、同学题字。一本是1940-1941 年,夏莲英在香港、美国读书期间,胡适、胡蝶、王慧明(民国名闺秀)等友人、同学题诗、题字。上款人夏莲英(1926-1982),江苏青浦人。毕业于上海中西女中,1938年后经港,赴美求学,毕业于瓦萨女校,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师从韦慕庭教授。中国口述历史第一才女。著有《张发奎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等,并有大量王正廷、陈光甫、左舜生的口述历史文稿。
蔡元培(1868-1940)致曹惠群、大同大学校董会信札
镜片 水墨纸本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镜心 水墨绢本 辛亥(1911年)作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题 识:更生,辛亥二月。
钤 印:更生、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
鲁迅(1881-1936)行书佛偈
立轴 水墨纸本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清水安三题盒:朝花夕拾。安三七十七。此书是周树人先生真笔也。思慕故人不尽,添四个字在此。这是鲁迅先生书名也。
释 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佛经,立地杀人。
题 识:鲁迅。
出 版:
1.《当代文坛》2016年第1 期,第4页(陈子善《鲁迅赠清水安三字幅考略》。
2.《海内与海外》2016年第3 期,第15页(黄乔生《朝花夕拾又思君——清水安三藏鲁迅手书佛偈》)。
康有为(1858-1927)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释 文:海纳黄河浊,天包大地圆。
题 识:鉴斋贤兄。康有为。
梁启超(1873-1929)致王万年信札
镜心(二页) 水墨纸本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说 明:附实寄封及王万年神户领署东西文翻译委任状。王万年(1877- ?),号绍贤,广东中山人。清末任中国驻神户领事馆翻译、代理神户领事,民国后任驻长崎领事馆随习领事、代理领事等职。澳门圣何塞学院毕业。1917年曾接待上海记者访日观察团。
钱玄同(1887-1939)赏云轩未见书籍录
册 水墨纸本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钤 印:玄同
说 明:本《赏云轩未见书籍录》共37 页,为钱玄同手抄本。目录内录元、明、清各种稀见版本,其中以明代弘治、万历、嘉靖及康乾校勘本为多。具有重要版本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