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书法作品_当代书法网

王羲之十七帖

2019年01月11日 15:29:419722人参与0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简介

    由于《晋书·王羲之传》只云羲之“年五十九卒”,具体生卒年代失载,故后世出现多种生卒年说,至今莫衷一是。所见共有五说:

    一、公元303-361说。即谓生干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卒于东晋穆帝升平五年。在前些年的争论中,人们认为,此说首见于唐张怀91《书断》和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宋黄通《广川书跋》、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亦主此说;清人用此说者有包世臣《艺舟双揖》等。今人用此说者人数亦有不少。

    二、 321--379说。即生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卒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首见干宋《太平广记》和桑世昌《兰亭考》中所引羊欣《笔阵图》。其中谓王羲之三十三岁书《兰亭序》,由此推出。清人钱大听《疑年录》、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等用此说。近人用此说或将此说同其他说法并列者不乏其人。如198。年出版的王仲革《魏晋南北朝史》独用此说,同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和《中国美术家辞典》以两说或三说并列。’

    三、307-365说。即生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卒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首见于清人鲁一同《右军年谱》。近人郭沫若《(兰亨序》与老庄思想》一文用此说;日人须田义树以此说为主,编制《王羲之年谱》(见《墨》杂志1986年7,8月号,王羲之特集)而将其他诸说作为附录。

    四、305-364说。即生于西晋惠帝永兴二年,卒于东晋哀帝兴宁二年。此说系根据传为王羲之所作《题卫夫人<笔阵图)》一

文所记年代推出的。

    五、303-379说。见于近人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

    以上五说,以前面三说影响较大。姜亮夫说未指明该说来源与根据,似是生年用张怀灌说,卒年用羊欣说。此说享年76岁,与本传不合,故可不论,所谓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社会已公认为后人附会。且其中错误甚多,如说此文作于永和十四年,实际永和只有十二年。且载有此年号者只《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之《右军集》一个孤例,其他书所载此文都无此年号,故其不可靠亦很明显,传为羊欣所作之《笔阵图》亦是伪作,许多重要事件与史不合。如其生年距周0之死只有二年,与年十三渴周吱牛心炙那个茗名蜜件抵9就是明显一例;又,如羲之生于该年,比谢安还小一岁,共为荒谬。鲁一同说是从坏疑张怀难说开始,举所谓与史不合考数例,自创新说。其实他灼新说实难以落实。麦华三《王爹之年谱产、徐邦达《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等都已有驳议,这里不再详说。

    理论上的辨析是必要的。但更有力的证据还要靠早期材料的发现。近年来终于重新发现了两个早于唐代的原始材料,而且都是具有权威性的。其一是南明陶弘景的“《真浩》注”,其二是隋代和尚尚呆的《瀑布山展墓记》。

    陶弘景在其所编’((真谙·十六阐幽微))中有一注文云:

    “逸少为会稽太守,永和十一年去郡,告灵不复仕。至升平

    五年辛酉岁亡,年五十九。”

    《真诊》是一本冷僻的道教书,记神仙授受真诀等事,事多涉玄虚,故久已不为人知。近人余嘉锡先生首先重新发现了这个材料,录于所撰《世说新语笺疏》一书中(见该书632页,企羡第十六之笺疏部分)。该书1983年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余先生在引文之后指出:“《真皓》虽不可信,而隐居(陶弘景)之注,考证不苟,必有所据”。所说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对该书的看祛略同。另外,陶弘景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也说过:“逸少亡后,子敬年十七八”。王献之生于公元344三年,按十七周岁计算,同_L述羲之亡于升平五年之说正好相合,可为旁证。

    《黄庭经

    小楷书,传王羲之作。梁武帝说:“右军名迹,合有数首:《黄庭经》、《曹娥》、《乐毅论}}是也”现传王羲之《黄庭经》版本很多。《黄庭经》是道家重要著作,王羲之世奉五斗米教,故喜书此经。

    此帖结字疏朗,笔短意长,寓古朴于精细之中,字形或大或小,章法错落有致,无算子之消。

    《曹娥碑》

    又称《度尚曹娥徕辞》。传世有一绢本墨迹小楷,亦有刻

本。传为王羲之所写。亦有人题为晋人书,也有人认为系宋、齐间工书人所写。

   有人评此帖说:“宽稳多风致,实所罕见。宜乎其为人所称贵而学习。”此帖许多用笔还带有浓厚的隶意,字势古拙跌宕。书写于升平年间,如系羲之书,已是晚年绝笔。

    《怀仁集王书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曾为高僧玄奖所译佛教经典三藏作序,唐弘福寺和尚怀仁以唐太宗好王宇,用晌拓方法级集王字成此碑。从贞观二十二年至唐高宗成亨三年(公元648-672年)历时二十四年始成。

    《圣教序》幕拓极精,保存了大最王羲之字迹。有“逸少剧迹,咸萃其中”之誉。有人说“碑中字与右军遗帖所有者,纤微克肖。”此碑集成后,又有许多集王字的碑刻出世,如《大雅集兴福寺碑》等,但都不及此碑好。

    就每个字说,此碑描攀甚精,但整体来讲,因系集字,虽已

作了很大努力,但也无法保持原来章法之优点。

    此碑因为字数很多,故成为学王行书的优秀范本。

    除以上介绍的作品以外,佳作还有很多。如墨迹中的《上虞枯》、《此事帖》、《三月十三日帖》、《大道帖》、《长风帖》等,小楷中的《乐毅论》;刻帖《大观帖》中的((知座丹阳帖》、《适得书帖》等。《豹奴帖》是王羲之章草书的代表,此外,带有章草笔意的书作还有不少。总之,王书佳作甚多,从以上所述可以举一反三,不再多举。

草书学习从《十七帖》开始,肯定是条正道

《十七帖》,被誉为逸少“书中龙”,面世之后,皆被视为草书入门的佳本。宋朱熹在《朱子文集》中称:“《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气象超然。”

用以上观点去看《十七帖》,果然有许多技法构成可在教学实践中引为借鉴:

其一;用笔。《十七帖》在用笔上脉络清晰,顿挫提按的动作非常鲜明。每一个点画都能细致表现,草书草法中减省点画的特点也表现较为规范,这非常有利于对快速又有法度的草法训练。

其二,结构。《十七帖》作为小草书系的代表,它首先反映出小草的特点,即单字内部连贯,这样在节奏上相对利于把握;另外此帖整体以“端正”为主,没有大起大落的动荡,这也利于初学者人手。

其三,行气。此帖在上下字的连贯上,还多以“暗势”出现,即通过“笔势”的相连、偶然也有两字相连。行轴线整体多以直行为主,局部会出现左右摇摆,但并不突,出。行间布局上,呈现朴素的行距大于字距。

附《十七帖》高清全本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