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书法作品_当代书法网

王羲之书法入门

2019年01月11日 15:24:326953人参与0

王羲之书法入门

    《兰亭序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和谢安等四十二人在山阴兰卒集会“拔楔”(一种除灾祛邪的祭祀仪式),大家饮酒斌诗,王羲之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即著名的《兰亭集序》或称《楔序》、《临河序》。据说原序先在和尚辫才之手,唐太宗使御史萦冀赚得,始大显于世,唐太宗死后陪葬昭陇。著名书家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有临本,公认最好的摹本是冯承素的“神龙本”。最好的刻本是以欧阳询幕本为底本的“定武兰亭”。因为此序文字数较多,字势生动,变化丰富(二十余个“之”字无一重者),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影响甚大。清朝末年有人对此帖的文字和原书写者提出怀疑,认为都不是王羲之作品。本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王羲之同时代《王兴之墓志》等王氏墓志的出土又重新提出怀疑,形成颇具规模的“兰事论辨”,至今仍未取得一致意见。

    《行被帖》

    纸本,双勾填廓。曾藏清内府,晚清流出,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据记载,现存十五字下还有十五字,早佚。

    此帖是现存王书中最古朴、浑厚的一帖。明蓝其昌评此帖说:“有篆摘遗意。”释文:

    “足下行核九人还,竟应决不?大都当佳。”

    《雨后帖》

    竹纸本。从墨迹看,无勾慕迹象,应是古临本,也有人疑为伪造。鉴定家们认为,临写年代当在北宋至南宋之间。这是建国以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得的惟一一件不见于古代丛帖的古临写本。

    此帖字偏肥软,骨力不足,有些结字也不够精密,但却有一种萧散出尘、甚至天真烂嫂的情趣。故比一般化或偏于俗气的临本,自有其可爱之处。释文为:

        今日雨后未果奉状,想口能于言话,可定便得书问,永

    以为训。妙绝无已,当其使转。与都下口信,戴适过于口

    也。羲之。

    《快雪时晴帖

    原作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赵孟镇等人将此帖视为王羲之真迹,清乾隆弘历列为他的“三希”(三件稀世之宝,另“二希”为王献之《中秋I)、王殉《伯远帖》)之首,备加宝爱,故此帖名声极大。现在,“真迹”一说已为鉴定家们所否定。因为此帖用笔过于圆熟,结字、笔画已趋于雷同。如“羲之顿首”四字两次出现,笔画粗细一致,结字亦变化极少,且比较板刻。王羲之佳帖所有之笔法和结构的多变以及凤神的潇洒凌厉之势所存甚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释文: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十七枯》

      《十七帖》为王簇之草书集帖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二字得名。唐初,李世民收集王羲之书法三千纸,以一丈二尺为一卷,分装多卷,此为其一。共27帖(一说29帖,或说全卷应为38帖),134行,1160字。内有行楷书4行20字,余皆草书。原墨迹已经不存,刻本甚多,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为“救”字本,帖尾有一“救”字,唐弘文馆臣解无畏勒石,褚,遂·良校定,又称“馆本”。另一种为唐人摹硬黄本。此外,丛帖中亦有不少刻本。《淳化阁》本仅15枯,云为贺知章临本。以“放”宇本最为世重。

    此帖内容都为信札,主要部分都是写给他的好友、益州刺史周抚的。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周抚随桓温破蜀,留为益州刺史,直至羲之逝世,他仍在那里。《十七帖》中与他的书信都是永和三年至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所写,都属羲之晚年之作,也是羲之书中为数不多的可以确指年代的代表作。此帖写刻都极为精采。宋黄伯思谓此帖为“逸少书中龙也”。也有人说此枯“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箱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也有人认为,此帖最能代表王书的本来面貌。

王羲之书法入门笔法

  1、起笔  

起笔者不下,于腹内举,勿使露笔,起止取势,令不失节。起笔是不同下走笔,从笔画中部同上推,不要露笔锋,起止要考意结构。如托字的两短横。

  2、藏锋  

藏锋者大,藏锋在于腹内而起。大,有粗的意思:或说藏锋的动作大,从笔画中部入笔;

如年字的中坚:

  3、侧笔  

侧笔者乏,亦不宜抽细而且紧。侧锋乏力,但用中锋也不能太细。侧锋用于起笔,中锋用于行笔:竖画横起,横画竖起:开始八笔都是删锋,转八行笔时必用中锋侧。

  4、带笔  

带笔就是笔画的连带。如矣字一横与二横之目的连带。带笔者尽,细抽勿赊也,带是回转走入之类,装束身体,字含鲜洁,起下笔之势,法有轻重也。尽为其著而复反笔抽之。

  5、翻笔  

翻笔者先然,翻转笔势急而疾也,亦不宜长腰短项。翻笔是用在前面,急而快,不能写成长腰短项。如林字的两竖的头部,用的就是翻笔。

  6、打笔  

打笔者广度,打广而就狭,广谓快健,又不宜迟及修补也。打笔是与行笔方向垂直方同快速落笔,然后行笔稍细,不能慢也不要修补。如少字的竖的头,畅字申旁的中竖的头。

  7、押笔  

押笔者入,从腹起而押之,又云利道而牵,押,即合也。押笔是写下一笔之前的连带,从下一画的中部(大概)入笔,即押入:连带与下一笔的前半部重台:如无字二横与三横的连带,与三横的前部分重台;贤字又横的前押。

  8、结笔  

结笔者撮,渐次相就必始然矣,参乎妙理,察其径趣。结,有收束的意思。撮是聚合。把展开的笔毫收拢回来,笔锋如展笔以前一样尖挺:如竹字,右边一横。

  9、憩笔  

憩笔者侯失.憩笔之势,视其长短,侯失,右脚须欠也。

憩,有休电的意思。俟,有大的意巴。意为写字时右下角的笔画象有大的缺失。缺失多少视笔画长短而定。

关于憩笔,看一下憩流的解释:在海峡,水道,河口或狭窄的港湾内,当涨落潮流交替时,出现短时间近乎停止流动的状态,称为憩流。若用水流比作行笔,憩笔就是突然停止行笔的意思。

  10、息笔  

息笔者逼逐,息止之势向上,久久而紧抽也。息有休息、停止的意巴:指笔画结束时先要顿笔,然后迅连向上提抽:如左与至的最后一横。

  11、蹙笔  

蹙笔者将,蹙,即撩角也,将谓劣尽也,缓下笔要得所,不宜长宜短也。蹙有短促的意思,将有保养的意思:指撩角要写的短促,不要尽力写尽,写捺角时要慢点。王羲之写人字头的捺几乎全部用的蹙笔。

  12、战笔  

战笔者合,战,阵也,合,叶也,缓不宜长及短也。战笔意为颤动笔法,如长蛇阵,与其它笔画配合协调:下笔稍慢,不能过长或过短。如曲和巨字的左竖,所字右竖。

  13、厥笔  

厥笔者或机,促抽上匆使伤长。厥,谓其美者:视形势成机,是临事而成最妙处。厩笔有逆笔的意巴,快速向上反抽笔,不能太长:用厩笔是说这一画很美。使其成为这一画最关键的妙笔。如及字撇的末笔,仰字右坚的末笔。

  14、叠笔  

叠笔者时劣,缓不宜长。笔画叠垒时不能写成强势,要写的势缓细弱,笔画不能太长。有积弱或强的意思。如长字的三个横,集字的四个横。

王羲之谈书法入门:学篆书

王羲之曾不止一次告诫其子王献之:

勿播于外,缄之秘之。

学篆籀,工省而易成。

—《笔势论十二章》

李世民为此点赞,在他为《晋书》写的《王羲之传》中,历数各家书法之短,唯独赞王羲之曰:“祥察古今,精研篆素,尽善尽美惟王逸少乎!”封建帝王为书家亲撰传论,并如此推崇,这是十分罕见的。 王羲之之所以能光耀百代成为“书圣”,显然也是与他认识到了学练篆书的重要意义,并苦练篆书是分不开的。

我们来看个图:

大家熟悉这张图吧?这是在大量书法培训班或书法老师推荐使用的“土方法”,高效有用,其实本质上是篆法的提炼。此事充分说明了篆法的重要性。那么,学篆书为什么这么重要?

  学篆多益  

1、打基础,益他体

先学篆的理由也很多,历代书法名家都极为重视篆书的学习,从而在书道上取得惊人成就。清代楷书理论《书法正传》说道: “古人以书名者,必通篆籒,篆籒所以为诸体之本。”“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籒然后结构纯古,使转劲逸,伯喈以下尽然。”北宋米芾称:“谢安石《中郎帖》、颜鲁公《争座》书有篆籒气象,乃其证也。”

楷书名家溥心畬说:“书法始于篆隶,次北碑、右军行楷,兼习行草。“—《人民政协报》1990年7月17日。清代书法何绍基说得更为直接和肯定:“余学书从篆、分入手。”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