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杂论
朱以撒:当代书家批评之丁申阳
丁申阳的作品有草书、隶书、魏碑多种,如果要排列等第,草书、隶书较优,魏碑次之。草书是丁申阳最常用来表现的。丁申阳的草书有两种类型,一为大草,一为带有章草韵致的草书。有人说当代很少有...
4年前 (2021-02-01) 2975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朱以撒:当代书家批评之张建才
张建才的书法,见得最多的是隶书和行草书两种。行草书已经成了当代书法家之必备,究其缘由,与这个时代迅疾的节奏是紧密相连的。人们需要一种与生活节奏相适应的形式,以此来遣兴,抒发胸襟情意...
4年前 (2021-02-01) 2618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陈海良|草书“三线”的界定
草书线条的形质、性能等都因相应笔法的合理转换而变化无穷,并体现出了丰富的内涵,这种变化与内涵无不是以线条的外象来体现的,由此显现出的线条形状、性能、线质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书法作品质量...
4年前 (2021-01-30) 2327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陈海良:创作出现的问题都临摹不够导致
1、临摹先临形式感:第一步是先临章法,然后是局部节临和通临结合起来。2、节选范本其中的段落、节点,把特点放大。节临是取得智的突破,通临是量的积累。陈海良热门文章推荐陈海良:创作出现...
4年前 (2021-01-30) 2104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陈海良:颜体是“破”二王的法宝
作者:陈海良对于颜书取法,有家学说、二王说、张旭说、民间书法说等。其楷书敦厚,彰显所谓的道德意念。行书三稿等,则自由而情性,有浪漫主义色彩。唐人的谨严与性情,颜书兼而擅之。&nbs...
4年前 (2021-01-30) 2638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陈海良|书写的真实和自由(狂草作品欣赏)
中国书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言。书法之道是一条门槛很低,只有前途却很少能见到光明的道路。今天的书写,往往总想把它当成一种技术,把它归纳于易于操作的层面,书家犹如技工。更有甚...
4年前 (2021-01-30) 3142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陈海良:我是这样进行书法创作的(附:临摹视频)
陈海良无疑是一位有着草书先天禀赋的人物,他对草书的直觉性敏感和视觉空间的出色把握都说明了这一点,而后天严格的学院化训练,更从技术层面深化和巩固了他的草书才能,同时也从经典层面对他的...
4年前 (2021-01-30) 3020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陈海良:只知道“二王”的几招,怎成“书法家”?
陈海良:书法创作的“二王难题”问:请谈谈“展览效应”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陈海良:展览是现代文化发展、展示的一种重要形式。他的现代性、事件的唐突性对于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来讲是始料未...
4年前 (2021-01-30) 2662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顾亚龙:从国展作品看楷书创作现状!
顾亚龙,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楷书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经典意识与古法传承——十二届国展...
4年前 (2021-01-29) 3884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刘月卯 | 临帖和创作,为什么很多人脱节?
临帖展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在当下,中国书法艺术特别需要一种传承与发展。从来稿来看,目前全国的作者们对传统的取法还是比较多元的。历史上这些经典作品都有所临摹,甚至原先不被关...
4年前 (2021-01-29) 2780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刘颜涛:正体行草化问题值得重视——由五届正书展想到的
正体行草化问题值得重视——由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览想到的文/刘颜涛 绘画色彩学中,除红与蓝的色相冷暖对比强烈之...
4年前 (2021-01-28) 1933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全国第五届正书展专家六人谈
邵佩英:正体书法的外延不可被无限扩大(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本次正体书法作品展之所以称为“正体书法”,我想应该是为了避免引起误解的缘故吧。毕竟正书通常是指楷书,...
4年前 (2021-01-23) 2734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王大禾:创作难!难在“高度”和“风度”
创作之难,不是难在出作品,而是难在怎么样使创作的作品更有高度或别有风度,这是对个人的造型综合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考验,也促使作者对创作立意、技法表达和创造力提升等创作元素作进一步思考...
4年前 (2021-01-19) 3084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于明诠 | 也说“书法本体”
有些流行语、流行说法,细究一下还是蛮有意思的。比如“书法本体”,就是最近几年的一句流行语。朋友们都喜欢说,似乎大有泛滥之势。“本体”这词儿,显然是来自西方哲学的一个范畴、概念。因为...
4年前 (2021-01-18) 2388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于明诠|于右任书法的意义
大风起兮云飞扬——于右任书法的意义于明诠––至清末民初,碑帖合流融合发展,成为日渐明显的一个转折点,于右任就是居于这个转折点的代表书家之一。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
4年前 (2021-01-18) 2334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于明诠:书法史就是书法家的心灵史——兼论书法史的历史分期
书法史不应止于对书法“现象”和书法“事件”的描述,而应揭示书法发展的内在规律及书法艺术的本质。故书法史可分为“人书分离”的古典书法时期、“人书合一”的文人经典书法时期和“见技难见人...
4年前 (2021-01-18) 2331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于明诠:别从外表上学得一点大师皮毛,就算得了真传
于明诠(山东书协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工作室主任、教授)现如今艺术家族的门类越分越细,也越分越滥,就像“文化”一词儿,本来挺高不可攀的,突然就泛滥的不行,连供人拉屎尿泡的...
4年前 (2021-01-18) 2206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于明诠 | 让技法退到后面,而不是时刻在表面上显摆
学书法从哪里开始学都是一样的书法史的常识告诉我们,先有篆书,再有隶书,再有行草书,最后才有楷书的,对吧?如果学书法必须先从楷书写,写好了楷书再写行书,然后再写隶书,再写篆书的话,书...
4年前 (2021-01-18) 2154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于明诠 | 书法的文化特质与书法家文人化
我之所以选择书法艺术的文化特质与书法家文人化这个题目做一些探讨,基于两点:一是这几年我对当代如火如荼的书法展览现象的反思;二是当前书法教育现状促使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4年前 (2021-01-18) 2185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于明诠 | 创作与制作
创作与制作于明诠艺术创作与制作的区别就在于作者付出聪明与智慧的同时,是否熔铸了自己的心性和情感。曹雪芹写《红楼梦》与当代某些作家如金庸王朔等以编故事写小说是不完全相同的。前者是“字...
4年前 (2021-01-18) 2181人参与 0 书法杂论
- 搜索
- 师友题字
-
- 猜你喜欢
- 最新发布
-
- 【全国征稿】中国梦·翰墨朝阳第六届全国书法大赛征稿启事(2025年6月30日截稿)
- “简知杯”第二届广州大书法作品展获奖名单
- 2025“新艺力·时代黔韵”新文艺群体书画展书法类征稿启事(2025年7月15日截稿)
- 黑龙江省第九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2025年7月10日截稿)
- “状元故里 魅力永福”2025年第三届“状元杯”书法作品展征稿启事(2025年5月1日—7月31日)
- 福建省第一届“翰墨薪传”书法篆刻作品展征稿启事(2025年5月31日截稿)
- 泰州市第二届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入展名单公布
- “墨韵金陵·青春飞扬”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展入展名单公布
- 临沂市第十二届书法创作与临帖展获奖、入展和入选名单
- 【公示】临沂市第十二届书法创作与临帖展获奖、入展和入选名单
- 最新评论
-
- 访客2025年03月20日
- 访客2025年03月14日
- 访客2025年02月25日
- CpjJwWHV2025年02月09日
- CpjJwWHV2025年0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