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书协: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作品选登(100高清图)

2021年04月17日 23:23:0624959人参与0






获奖感言



《周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中国古代先贤谓“道”者,论之已甚。“道”为中国哲学之心,艺为中华文化之缆。文以载道,艺以弘文。

为艺之法,古人云,必先立志。志道者,当有“修齐治平”之心。此即大道,人人宜修,为艺之道亦然也。

书印艺道,技法为本,纯以技炫胜者,则近乎匠,弃技而空谈艺论道,有欺世盗名之患。匠人、匠心,一字之别,差之天壤。吾以为书印艺道,技精以外,亦需致思绪于金石,忘寝食于翰墨,参化古意于本心,生发性灵于自然,善读书,贵力行,蓄素守中,淡然平和,率真超拔,养浩然之气,方可得文人风骨,入艺之大道。

近钟情于战国古玺陶文临习,摹写重法尚韵,消而化之求形散神聚之气,融通辨道,尊古为新也。

“技”乎,“道”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书法创作方向铜奖·林峤


颁奖词


书坛老将,画界精英。

汉碑章草,法古本心。

潜修静养,元气充盈。

巴蜀扬名,不忘山阴。

林峤是当代书坛中生代书家的优秀代表,也是“巴蜀画派”的先锋主将,数十年潜心艺事,书画并进,深入生活,情系乡民,实践了“立人品、储学养、扩眼界、美气质”的艺术主张,不断进取,成绩斐然。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我这次兰亭奖获奖,意外若惊,鼓舞非常。承蒙评委老师们看重,对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如今复吟细味,书写的个性风格、轻松自然的书写状态,可能是这次偶尔获选的关键。

我认为,书法也应讲究“气色”(清蒋骥《传神秘要》)。气色者,神气情趣,墨色纷采,不在一点一画,而在整体的蔚然可观。书法作品不唯欣赏单字,最重整体“气色”效果,既要有通幅笔法形态上下前后的贯气,还须有墨法枯润随机的自然变化。

我一向奉信清代唐岱《绘事发微》里讲的“艺成而下,道成而上”“书画有正派,须得正传”的说法,视为笔耕至理。艺家出门首先路子要正,得正传,勿亲歪道;其次埋头为艺,一定要远离熟俗;沾染熟俗,未必不能成艺,但失去正传,自陷下次,习俗愈久,日后愈难打理。

书法艺术的创作很像长亭短亭送别友人,就此别过,可能会留下一些遗憾和惦记,最后都会翻篇成为过去;只有储学悟觉,再次投入更多的努力,才会有更好的作品不负期待。所以,我经常提醒自己,临摹或创作书法作品都必须尽心追求,不懈努力。艺无止境,长亭更短亭!


书法创作方向铜奖·彭双龙


颁奖词



不趋时趣,敬慕前贤。

既能妍美,复求平淡。

君子之风,搏象之力。

五入兰亭,名动书坛。

彭双龙儒雅优游,志存高远。习书自颜、褚楷书入,兼擅隶书,尤精行草,遍临晋唐名帖又得宋元风流,用功之勤,金石为开,不追险绝,意思冲淡。临池之余,重视书学修养,有论文全国获奖,殊不易得。



作品照片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