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书协: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作品选登(100高清图)

2021年04月17日 23:23:0624952人参与0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



获奖感言



三幅作品之中,八尺中堂大草难度最大。小稿初成之后,以惯用长锋笔就八尺整纸,欲造遒健苍茫之气,然纸偏厚而枯涩积重,草意不达。十多遍后,皆不得要津。转以六尺拼接,始有几分模样。大草以气象沉郁、行间生发为难点,此作似可兼得一二。内容以自作七律《源流时代绍兴论坛感赋》,亦切题。横卷草书自作诗《登黄山二首》,以连绵畅达为立意,而开合跌宕、抑扬顿挫,皆欲自然推移。精选绢本底涂写意山水与文意契合,落款亦拟山水画题法,悉心经营,唯愿不着痕迹。行书条幅气息力求古雅基调,采用仿古熟绢。行气贯畅而断连离合、纵横交错,章法空间融通谐和,使之自然流落、从容闲适而层次第开。

三幅作品历经数月、数十遍打磨,虽不能完全尽意,然当下所思,大率若此。既成墨迹,亦为心迹。


书法创作方向铜奖·刘长龙


颁奖词



老米手段,并参颜行。

醉心二王,久久为功。

废纸三千,强学博闻。

恣媚俊逸,落笔如风。

刘长龙发心攻书,以苦为乐,专心致志立足行草,其创作不激不厉、标榜中庸,技法精熟,讲求线条的张力和质感,振迅天真、自具风华。从他身上可以看到辽宁书坛长期致力经典、提倡临帖的成果。





作品照片







获奖感言



学书二十余载,自知愚钝,故始终未敢懈怠。初学唐楷,虽潜心摹拟数年却未得法理之要领,全凭记忆贯注于心手。后涉猎米元章《苕溪诗卷》体会其用笔精神,一改往日描画陋习。然而,曾一味追求米书“刷字”风范恣意表现笔墨性情,逞一时之快险些误入歧途!幸得书界前辈指谬,推荐二王经典法帖以正书路,以《集字圣教序》为主,兼习《阁帖》及手札等。渐悟文雅平和雍容之正大格局,逐渐摒弃多年习气。

近些年,我曾热衷于大字创作,取法《郑文公碑》及汉魏铭石诸法,尝试碑帖融合,但尚未形成规模,偶尔“试水”国展,以期检验和调整创作方向,探求系统技法之规范。作为国展这一竞技平台,其具有一定的客观导向和评判准则,作品能入展应有其合理因素,但仍须客观理解传统与时趋之宿弊,切须冷静思考把握创作,力避盲目跟风!每逢展览创作我皆力求能尽己力而随天命,如此,任何结果方能坦然视之。有佳绩当感恩命运之眷顾!感谢评委专家之鼓励!更要感谢给我指导帮助的所有老师及同道!


书法创作方向铜奖·杨科云



颁奖词




二王法脉,宋贤精神。

恬淡古雅,功力精深。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芝兰玉树,少年老成。

近几年一批八、九〇年代出生的书家风起云涌,成为书坛猛将,杨科云就是其中代表。他的作品以二王为基,得宋人风仪,点画精到,气息清和,能以楷、行、草三件书作获选十二届国展,可见实力超群。


作品照片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