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中国书法史学

中国书法史——总论 引言(丛文俊 著)

2020年05月07日 23:21:012576人参与0

中国书法史——总论 引言(丛文俊 著)


中国书法

引言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在汉字形体的发展过程中,古人不仅要求其满足子实用的功能,而且不断地为其赋予艺术的品质,使之逐渐丰满、成长起来,成为一种多姿多彩、足以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特殊式样。这里,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两个基本要素。其一,书法附着于文字.在其使用和传播的过程中,古人使书写技术具有艺术品位的高低优劣及普遍适用的可比性,这是保证书法健康发展的杜会墓础。其二,古人使书体式样和书法风格具有复杂而微妙的象征愈义.并且始终与文化相伴,由此使关于书法艺术的所有内容,都必须凸现在文化的背景上,以体现其价值。

    创造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不会基于艺术的需求,那么;为什么汉字的书写会具有艺术的品质?如果说书法艺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古人是怎样从实用中发现、确立和完成这种转化的?随着文字形体的不断发展变迁,古人是如何保持观念的连续一贯、在有限的风格样式的调节变化中寄托精神世界的?书休演进为什么不排斥旧有形式,反而会诸体并行至今?人们又是怎样来认同这种历史与现实并重、古今共存的艺术行为?古人是怎样进行比较鉴别、确认优劣去取的?又是怎样不断拓展书法艺术的审美空间与文化涵义的?如果说历史是不断发展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解释书法的发展?……诸如此类,许许多多很有价值的问题,都在等待我们的回答。

    书法史是书法艺术各分支学科研究的基础,但迄今为止,这一基础的研究还很薄弱,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例如,一部书法通史,必须按照史学的要求,提出并回答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书只是简单地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列叙作品和书家,三千多年的书法史往往呈散断现象的缀合,对现象的解说,很少能体现通史之融会贯通的学术思想,也很少有史学意义可言。再如,随着地下出土文字遗迹的日益宏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累积日巨,不断地对书法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影响着书法史很大的部分。但是,人们尚缺乏与之相应的学术准备,未能很好地借鉴汲取,以推进书法史的研究。在没有把各种出土文字遗迹的性质、作者身份搞清楚的情况下,即对作品进行了时i司序列上的简单衔接,使得历史上本不处于同一层面、不属于同一性质的书法现象,人为地混淆起来,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我们不妨设想,书法附着于文字,而关于文字的各种问题,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和书法有所牵连。音乐、美术之类是由少数人从事的行业艺术,而书法却是由所有识字用字的人参与的社会性的艺术,无论哪一个历史时期,全社会关于书法的人和事,都可能会对书法史造成影响,没有理由把注意力局限在帝王、士大夫和书法名家的身上。修史在于结构和连贯,只有各种书体的变迁和作品、书家的列叙,充其量是书法风格史的现象解说,决不是完整的书法史。如果看到书法的稳定传承,确认它是历史的发展,那么,一定会有支配着发展的内在动因。如果看到观念、性情在影响作品的艺术风格,那么,就应该尝试去发掘可以影响观念、性情的文化与生活等各种相关内容。总之,要编写‘部书法通史,必须做到正确解释各种书法现象,提示其内在规律和外部背景,使书法史学充满生机活力,具有理论的支撑。

    古代书法论著是我们认识书法、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文献,数量虽大,却有所不足。其一,中国书法兰千年,而古代书论的历史尚不到两千年,所缺部分正当其源,应该如何弥补?其二,汉晋南北朝书法论著内容简略,缺环亦多,明清则过于繁浩。简略则不易发掘深人,繁浩则难于取舍和全面。其三,讲述基础知识的内容多,谈理论的少;散断的感悟性评论多,系统的论述少;著录、笔记、题跋类多,史著类少;随意性强,规律性差。这种状态往往会使人望而却步,投人既少,收益亦微,无形中增加了古代书法论著之研究和使用的难度,也影响到修史的质量。例如,有些书把书法论著与书法史视为二事,修史中仅零散地选取对书家和作品解说有关的部分,其余尽付胭如,致使古人关于书法史的大量精彩见解蒙尘闲置。

    古代书法论著的起点很高,从经验到哲学,从书写技术到精神归依,都建树起高大恢宏的框架,给人以艺术的启蒙和审美的诱导,吸引人们不断地探索、·充填并发展它。古人关于书法艺术的两千年智慧结晶,对今天的书法研究来说,不过是初启尘封的宝藏,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准备和想象,去接近它、全面地了解它,使之重述书法史是怎样的一回事,之后才是今天的评说。

    本书分工写作,合七卷断代史而为中国书法通史,其优点是集各家所长,全书充实而丰韵,不足则在于难以融会贯通,前后呼应而一致。例如,凡涉及两卷以上的问题,均难于展开讨论,也不易把握评价的标准,加之各分卷作者的学术思想和观点、方法本不尽相同,各卷之间难免存在不尽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之处。为弥补这一缺憾,本书特置总论于前,系统论述以下四项内容。其一,探讨书法史与书法艺术:的传统,为三千年书法史的发展寻找活的灵魂,并试图由此建立起新的书法史观和指导学术研究的理论方法。其二,总结、评价古人对书法的理解和阐释,充分利用古代书论,帮助我们复原或接近历史的真实,并与传统相结合,为中国书法艺术确立坐标。其三,以书体演进的线索系挂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概括说明前期书法史。其四,以书家和书法传承系挂作品,证以时代风尚及流变,系统梳理后期书法史。在前、后期书法史之间,东汉魏晋是兼乎二者的过渡时期。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