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篆书作品

刘子安书法作品网展【十二届国展人物篇】篆书入展

2020年02月28日 15:09:209351人参与0

刘子安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书法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湖北书法院书法研究员,湖北书画研究院院士,湖北十大青年书法家,孝感市书协主席,安陆市政协委员,安陆市文化名家

书法作品20多次入国家级展览,并多次获奖。

     2011年入展全国职工书法展;                                

     2011年古河州杯全国书法展优秀奖;

2011年入展贞元杯全国书法展;

2012年入展“瘗鹤铭”全国书法展;

2012年入展“中国贵州百里杜鹃”全国书法展;

2012年全国第二届册页展入展;

2012年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

2012年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入展;

2012年湖北省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二等奖;

2013年入展农行杯电视书法大赛;

2013年入展魏晋风度全国书法展;

2013年入展三苏奖全国书法展;

2013年入展廉江红橙奖书法展;

2013年入展王安石全国书法作品展

2013年入展沈延毅全国书法展;

2013年入展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

2013年入展乾元杯全国书法展;

2013年获陶渊明全国书法最高奖;

2013年湖北省在国展中入展获奖状元;

2014年入展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展;

2014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作品展获最高奖;

2014年入展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展;

2014年入展赵孟頫奖全国书法展;

2014年入展丝绸之路全国书法展;

2014年入展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展;

2014年入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化人才库(书法类);

2014年获湖北省十大青年书法家称号;

2015年入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展;

2015年4月13号首个“书法之春”湖北青年代表书法家刘子安作品展;

2016年获湖北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

2016年获孝感书法槐荫奖;

2017年入选“中国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法作品全国巡展

2017年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

2019年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隶书入展。


 刘子安,书坛的一匹黑马。他的名字在安陆、孝感、湖北成了书法的一个代名词,提起刘子安,都知道他的字写得好。对于许多习练书法多年的同道来说,刘子安是一个难解之谜。能在十年内一再突破自己,近三十次入全国展并多次获奖,乃至跨界荣登全国最高荣誉殿堂,这在湖北和全国都不多见。

 刘子安,安陆陈店乡九冲村人。论学历,小学都没毕业。1979年小学五年级辍学后回家务农,细嫩的手被粗糙的锄头把磨出了血泡。仰望蓝天,他恳求父母让他背米袋在县文化馆学习美术两年。他儿时的梦想是进文化单位工作,他觉得那特别体面、风光、受人尊敬。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社会关系出身贫苦农家的刘子安的文化梦很快破灭。他的两年底子的绘画功力不足以让他闯进任何文化单位。为现实计,他到赵棚街上理过发,后转行在赵棚街上卖过衣服,之后到安陆城做过门窗加工生意,卖过建筑材料,开过门厂,直到后来还搞过小型的房地产开发。

 刘子安思想活络,腿脚勤快,敢想敢干,没有多长时间,很快摆脱了经济上贫困的窘境。有点积蓄后,刘子安的那个文化梦又悄悄苏醒。忙碌之余刘子安喜欢写写画画。但提起笔来又不知从何入手。那时的刘子安不知道学书法还要临帖,更不知道历代有那么多经典法帖,也不知道历史上有王羲之、颜真卿等等书法大师。他在书法艺术的殿堂之外茫然四顾。2009年8月份,经人引荐刘子安认识了他的启蒙老师——安陆书法家协会主席聂武先生,开启了他的书法之路。

 刘子安悟性很高,特别聪慧,特别能吃苦。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聂武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帖,从怀仁圣教序到爨宝子,从楷书、隶书到草书,刘子安心领神会,进步很快。他每天白天忙完事,夜间便开始临帖。刘子安的书法之路正像路遥的那篇著名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白天从夜晚开始。有好长一段时间,他每晚临帖到转钟两点多,有时甚至到三四点钟。“初月山房”的灯常常彻夜长明。一年之后,刘子安便在2010年孝感首届正书展荣获二等奖。这个奖是刘子安获得的第一个书法奖项,虽然级别不高,但却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书法的热情。初尝甜头的刘子安,急切地渴望着能得到更高层次的指点和展望。2009年9月,刘子安与周明华先生一道报名参加了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函授班为期一年的函授学习,并去北京面授辅导一星期。人生有许多机缘,也有许多机遇,正是由于当年的一小步,才决定了他后来的一大步。刘子安坦言,北京函授学习让他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理清了什么是写字,什么是书法。从北京回来后他从十七帖书谱,从赵孟頫到杨维贞,一头扎进书法的海洋,每天5小时左右的临创量成为学习的常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2O11年刘子安3次入国展,荣耀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安陆市书法界第一个国字号会员。刘子安创造了学习书法两年便挺进国展的奇迹,同时打破了不是省书协会员而直接加入中国书协的先例。2012年刘子安更是5次入中国书协的展览,很多人说他成了入展专业户。奇迹还在继续上演,2013年刘子安9次入国展,1次获最高奖,成为当年湖北省在国展中入展最多的作者,受到省文联、省书协的表彰。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一定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促成。自己内心熊熊燃烧着的那团炽热的梦想火焰无疑是第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天生的那种聪慧和悟性也不能小看;但更重要的是那种目标正确的勤奋努力和博采众长的求学精神。这几点刘子安几乎同时具备了。

2011年,刘子安有幸认识了湖北省书法大家葛昌永老师,葛老师博学多才,不仅书法好,散文和诗都是一流,这样的文化学者内心深处的东西给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葛老师平易亲和,不仅从书法上给予刘子安很多指导,还教导他要写字先读书,做一个有文化的书家,并从国学经典到诗词歌赋,以弘堂书社读书会的形式给他上课,让刘子安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2015年刘子安6次入国展1次获最高奖,同年获湖北省十大青年书法家称号并进京举办展览。2016年在武汉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暨“书法之春”湖北青年代表书家作品展,这是湖北省文联、湖北省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百名青年书法展的首展,也就是说刘子安排在第一个。笔者曾经受邀参加了这一盛会,目睹了当时的盛况。

刘子安的确创造了书法界的一个神话,无论你怎样认识和评价他,都不能否认他的确创造了奇迹。这些年来,在书法的道路上刘子安不断挑战自己,行书、小草、大草、章草兼修,而且都入过国展并获奖。刘子安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善于学习的技巧,是支撑他走向成功的两块基石。他除了每天坚持临帖,确保临创量以外,还抽出时间大量阅读,恶补文化欠缺的短板,从知识的海洋里获取养份。他抱定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以谦逊的态度向各方面的高手学习,葛昌永、聂武、卓朝赋都给过他一些指导,,他跟他们学写字,学作诗,学写书论。刘子安学什么像什么,学什么,都追求极致和勇攀高峰。他作诗,追求意境,讲究格律、对仗,总是反复吟咏和修改,向人请教以求不贻笑大方。他写书论,以文言文下笔,竟也文从字顺,意韵通达,让人感叹。他投稿参赛的作品从原先抄古人文章,到最后写自己的随笔,不仅暗合了中国书协提倡自撰文的要求,文墨双美,艺道双修,使作品赋予文化内涵,而且提高书法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入展机率。

刘子安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于从失败和挫折中反思和修正的高手,他总在思考,总在尝试,他也有过失败的困惑和烦恼,2014年,2018年,两次与兰亭奖擦肩而过,又无缘十一届国展,他一度也有些彷徨。但他从没有气馁,他是一个打不垮的自信的人。他反求诸己,坚持苦练基本功,向很多优秀的老师请教,向同道中的高手互相探讨书学之道。就拿这次十二届国展来说,2019年3月份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征稿启事发布后,刘子安在家认真解读征稿启事,反复研判最大的入选空间。十二届最大的区别在于,作者可以五体皆投,而且五体可以同时入展,这给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多方面能力的平台,是往届没有的,是史无前例的。

了解了征稿规则后,刘子安积极备战,鉴于每种字体只能投一幅,而他往届国展多以小草、大草、行书、章草入选,那么这次写什么呢?他总想突破自我,试着用秦简为根基作篆书、隶书的创作。草书他以册页的形式用简草创作;行书他没有写二王之行书,而是以赵之谦的风格写了幅长卷;隶书和篆书不是他擅长的,写得玩玩还可以,真正去投稿恐怕有点玄。究竟写什么?一次在家翻隶书、篆书作品集,发现秦简可以跨界隶、篆二体投稿。正好去年底家人在武汉住院,他无事在病房里对里耶和睡虎地秦简进行过认真研究和临习,初步掌握了秦简结字的规律,及其用笔方法,通过几个月的临习,有一定的心得。他决定,隶书、篆书就取法秦简来创作。没想到十二届国展结果公示,正是他写了仅半年的秦简入展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刘子安说学习书法一是要路子正确,不走弯路;二是要勤奋,舍得吃苦;三是要视野开阔,原积薄发;四是要善于学习,学会取舍;五是要走出去,请进来,多向能者请教;六是要先专后博,先专精一体再触类旁通。刘子安总愿意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探索经验与别人分享,他的身边总有一群艺术界的朋友,在非常好的氛围里切磋交流;他的书斋“初月山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安陆文化大讲堂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现身说法的讲座极受听众欢迎;2018年,他在武汉率先发起组织举办了全国书法精英高研班,取得入省展20余人次,入国展2人次的好成绩,被省书法家协会评为书法培训先进个人,并被授牌“刘子安名家工作室”。

 我和刘子安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也从侧面了解了一些刘子安的付出。玩书法的人都知道,入一次国展不容易,那是好多年艰辛努力的结晶。每一次入国展,都是一次凤凰涅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个中辛酸,只有身在其中者才有体验。有些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有人说入国展是撞大运,还有人说国展就是个展览体,甚至不屑一顾……现在评审的机制是非常科学公正的,初评、复评、终评、文字审读、面试,真是过五关斩六将,就算一次撞了大运,哪有好多次都能撞上大运的道理?刘子安的成功其实给我们许多的启示,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应该从刘子安的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当然刘子安也是有缺点的,相信他会在岁月长河里洗尽铅华,艺道双修,人书俱老。我愿子安在书法和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取,不断历练,修为与养艺并重,艺品与人品双馨,越走越远,越走越高,越走越好。

附2:初月山房诗草(5首)

怀素

零陵狂怪一僧翁,

酣酒率书自不同。

犹喜疾挥三五点,

驰骋烟雨楼台中。

忆太白

仗剑东游白兆山,

翩跹众鸟入云端。

涢涛浪涌千帆渡,

茅店门闲一院禅。

自古鸿儒恋梓里,

从来雅士隠桃园。

十年诗酒十年梦,

一夕月明耀九天。

无题

窗外鹅毛絮

飘飘落万家

一朝霜霰树

三尺玉珠沙

品酒思怀素

参禅煮绿茶

往来非过客

从此勿忘他

石场赏桃花

石场若隠披纱帐

半亩方塘映绿黄

有意桃红羞百色

无言柳绿衬群芳

群贤毕至增春景

玉蝶翩飞画盛妆

不觉刘郎今到此

寻章觅句赋流觞

和袁忠新先生咏峨嵋山

柴房幽处紫烟升,

玉瀑流泉似画屏。 

一道奇峰三道景,

半山风雪半山晴。

云巡海市悬千丈,

雾锁峡关落九层。

普贤开山成圣地,

登临金顶见仙庭。

附3: 初月山房书论(5则):

       时人多以唐楷为初学,窃以为不尽然,从怀仁圣教序入手,亦可上下贯通。学书未必以先习唐楷为正道,盖魏晋先贤皆于唐楷前,其书亦善矣。

       观晋唐小草,怀素千字文,用笔简约而蕴禅意,不见笔法处而笔法精绝。过庭书谱得右军中和之道,兼具刚健之气,中侧锋并用,如千军万马縦横洒脱,如出入无人之境也。

     书者,由技进道而风规自远。时人作书为抄捷径,弃经典而直取“意象”,美其名曰“禅书”!究其实,乃以佛面遮羞也!其形未得,何来意象。不通佛理,焉得禅意?孙过庭曰: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学书必走正道,历史上书法经典皆以正大气象者为上,粗头乱服者为小技耳!

      里耶秦简、睡虎地等秦简,虽出土之地不同,而书风暗合,其结体敦实率真,通篆意,用笔方圆兼备而仪态万千。汉碑多以石刻存世,而秦简则为墨迹,习之既可揣摩秦人用笔之趣,又能知之秦简向汉隶流变也。

       王右军《笔势论》序言中告诫子敬:此笔法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知诸友。学书确实如右军谓: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学书天资第一,勤奋次之。正确之法事半功倍,反之南辕北辙。书谱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苟知其书,适可兼通。

       古代读书人皆写字而成为书法家少之,一是缺天资,二是少范本,三是无师传。颜鲁公二下洛阳拜张旭为师,为求授之以笔法,乃成后世之师。学书不研笔法,必点画狼藉。笔法通焉,下笔有由则翰不虚动。

刘子安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

释文

     秦简属篆隶,从小篆隶变而来,当时官方以小篆为主,但地方文书以求其捷,仍以篆隶记事,结字若篆若隶,格调高古,气息充盈。能欣赏魏晋以前真正意义之墨迹,莫过于秦汉简牍也。其书风相近而有变化,如里耶横画多斜向取势,左高右低,睡虎则左低右高,结体率真而不失法度。用笔不尽相同而线质各具其貌,前者多篆意,而后者隶意明显。秦简多出自士吏和民间匠人之手,书写粗放有之,工稳内敛有之,字形多取纵势,大小不一,天真烂漫,它一出土即颇受世人关注与推崇,将对二千多年前秦代历史之研究,具重大价值。所谓古质书风,应是奏汉简牍也。

    简书创作注意字法、字势以及整体气息,用笔欲右先左,藏锋后中锋行笔,方圆有致,师古而不泥古,不可信笔为体,积墨成形,由技而道,厚积薄发,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作品中字之大小对比,粗线与细线对比,墨色须枯润相间,章法上既有精心之安排,又无刻意经营之感,笔到之处,自然既生,阴阳生焉,形势出矣。

刘子安篆书作品

刘子安章草作品释文:

居廷简书,是古人便于记言,在木牍或竹简上急就,乃应用文字,书体亦篆,亦隶,亦草浑然一体。其具章草笔意者,如《侯粟君所责寇恩事》巜永元五年简》、《死驹劾状简》等。结字出其不意,率真朴茂,大小参差错落,自然天成,用笔八面出锋,无拘无束,虚与实、主与次,看似无意为之,实乃匠心独运,率真朴茂,形意俱足,乃简书之神品也。

    章草者,朴茂高古,今草之始也。索靖、宋克之书,无出陆机左右。故学索、宋得其形而平复则技进乎道矣。

研习章草,不通篆隶,失其厚,不兼通行草,滞于形。今人习草,逮古者寡,乃不知其源也!

晋济白帖,首行重若崩云,后数行轻如蝉翼,虽是楼兰残纸,但具丈八之势,若用秃笔书之,具有平复箫散之气也。

     "初月帖"乃 《万岁通天帖》第二帖,书于一千六百年前之正月,故得名。此帖中锋行笔,结字或平正或倚则,大小错落,变幻莫测,意笔草草,自然天成。其使转、绞转皆是晋人用笔也。董其昌云此帖“笔花满目,奕奕生动;用墨之意,亦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世殆尽”。

昔有颜平原二下洛阳拜张伯英为师求授之以笔法,王右军尝作《用笔赋》以传子孙,临终时告诫献之:缄之秘之不播于外人。古人更有甚者观夏云、见惊蛇入草、看公孙大娘舞剑皆悟得笔法,此无非古人将笔法假托神仙以视玄乎,但笔法非口传心授,难窥其奥。元赵松雪有言: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可见笔法之要也。

       学书必先学用笔之道,真草隶行篆用笔皆不尽相同,如不谙用笔之法,信笔为体,积墨成形,终其一生,难入门径也。

观晋唐小草,怀素千字文,用笔简约而蕴禅意,不见笔法处而笔法精绝。过庭书谱得右军中和之道,兼具刚健之气,中侧锋并用,如千军万马縦横洒脱,如出入无人之境也。

刘子安行书作品

王冕诗一首

王维《山居秋瞑》

李白诗《把酒问月》

世事心田联

觉林菩萨偈

韓愈《马说》

初月山房书论

黄山谷书论

初月山房书论

创造辉煌黑白间,乘风跃鳞正当时

■葛昌永

刘子安,这个名字近两年在湖北书坛响起来。今年春天,在全省书协工作会议上,他发言谈了创作和入国展的体会。协会推荐他发言,理由很简单,他是2013年度湖北作者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中入展最多的作者。在全省书协工作会上发言,其实不简单。省书协是个专业艺术团体,在讲台上谈体会,需要有好成果。谁能在哪个年度入国展最多,也一定有资格在全省的书协工作会上亮相。入一次国展,是好多年艰辛努力的结晶。一次次入国展,更是一次次凤凰涅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个中辛酸,自有身在其中者才有体验。入国展,虽说不是所有书法人的追求,但也是许多书法人的书法梦。有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有人说入国展是撞大运,却不知国展的评委是变化的,评审的机制也是比较科学公正的,不是少数评委可以左右评审的。就算一次撞了大运,哪有好多次都能撞上大运的道理?刘子安开始投稿,也是名落孙山,他却能在一次次落选中走出来,这给我们许多书法人有益的启示。我相信,如果不出意外。刘子安这个名字,还将在全国书坛上日益响起来,成为湖北青年一代在全国书坛的代表书家之一。

诚然,入国展,包括多次入国展,不完全说明问题。中进士,不一定就能当一个好官。上名牌大学,不一定就是有大成就的人。过去许多入国展的作者后来不少都销声匿迹了。但入国展多,还是很能说明问题。有成就的书法家,包括其他行业的俊才,不少都是在大平台上打拼出来的。成为书法名家,需要多方面知识和修养支撑,但没有书法技法基本功,肯定成不了书法名家。具备了高的书法艺术专业水准,便为在书法领域获得大成就铺垫了基础。

我关注刘子安有多年。几年前,他还没有好成绩单,连省展也没多上。他的一位有见识的哥哥向我介绍了他。他拿作品给我看。那是我第一次看他的作品,当时的作品虽说不上很好,却让我眼睛放光。我发现他的东西不但路子正,很纯,而且笔性好。后来我又发现他悟性高,而且很勤奋。够了,有这几条,可以肯定地预测,他会在不久的时间里,进入书坛的视野。果然,近两年他便以好成绩验证了我的预言。他热爱书法,但由于创业等原因,认真临帖习书的时间并不长,据他说也只五六年时间。我们不相信天才,但道路正确,方法对头,确实很重要。这又给我们一个启示。

他在深入传统上,有正确的观念:必须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他在融会贯通上有敏锐的把握,能够打通不同书家、不同书体、不同经典作品的共融点和汇通处。传统经典是无可限量的富矿,其用不可胜穷。他临习经典也比较全面,二王、索靖、八大及宋明清名家之外,还认真研习鲁迅的书法。鲁迅书札,人文气息浓厚,写的都是鲁迅自己的东西,这对他关注文化修养会有帮助。他临习经典的方法正确,深入其中,不浮在其上;进入其里,不游离其外;而不是临了几天,以为自己已经得到真谛。他不固步自封,也不人云已云,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而又不囫囵吞枣,时能自我解困,有自己艺术主见和鉴别力,这同样重要,同样难得。

如果写字就是书法的话,拿笔便可以写,是低门槛。可是写到形神兼备,成为象牙之塔尖上的艺术,写到旷世难得,才是书法艺术的高标。这便是书法的水平高度。书法作品丰富多彩,千姿百态,风格迥异,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书法作品虽说没有量化的标准,智见仁见有不同,但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标准永存。书法艺术其实是一个哲学命题。品评书法作品美的元素很多,刘子安的作品有几个方面的美是明显的。一是和谐。和是大美,笔画、构字与行间相向映衬而不相害,兼容呼应,协调一致。二是纯粹,笔调统一,用笔果练,沉著痛快,干净利落,而且来路清晰,虽密如晴云布天,阔如流璃铺地,但爽朗可目。三是自然。观其日月星辰,天地山川,云物草木,皆能有其感有所得,作品才能不激不厉,轻松恬淡,如潺湲流水,沽沽而动,留下回味。四是意趣。意趣是字外的神采,归根结底在于笔墨精神。放逸生奇也罢,庄严肃整也罢,势斜而能反其正,欲正而又涵其斜,总能给人作品之外的美感,方能使人产生美的共鸣。当然,并不是说刘子安的作品已经臻于这种境界,但他的作品已经有了这些基因。

我谨祝,他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进取,修为与养艺并重,今后能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

葛昌永(中国书协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书法院副院长,湖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又于淳醨见古今

——观安州刘子安作书后有感

■柳国良

夫书莫不由心成艺,一念行处便已平地波澜。

窃以为,书学通心学,阳明讲“心即是理”,书法之道亦是“福非外在”。伯安又言“心外无物”,书理又岂非向心而求?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楚安州刘子安即是以心入书之士。

当今书坛,从艺者多,用心者少。“外视”者多,“内观”者少。弄墨者多,沉潜者少。“谋稻粱”者多,“扶风气”者少。故而当今书法“江湖”俨然有屈子濯足之叹。然刘子安坚持不趋时趣,唯以晋唐自规,自纳沧浪清源,令人耳目一新。其笔下更华实相副,钟张馀烈,可圈可点。羲献前规,可观可用。其书宗二王正脉,滥觞于圣教,椎轮以书谱,又缋素以二王手札,继而以章草纵其趣。三贤始终,能事毕矣。刘子安书清平自然,意思冲澹,款款焉有一种端雅气息。本正则源清,故其笔墨气质不可谓不纯,其风格流露不可谓不正。

自来书品证人品,其书风的纯正除其取法的“根正苗红”外,更源于其人品的敦厚。刘熙载艺概-书概》曾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刚正如颜鲁公,骨鲠如黄鲁直,雄阔如苏东坡,历史向来不吝于向人们证明书学即人学的真理。书性一如人性,醇厚者居上,刘子安的书法遒润流畅,笔锋起倒随意,藏露之间不假雕饰,这是心态和意象的感性呈现。从他的书中感受到的不是“突然绝叫,满壁纵横”的激情狂放,而是如万斛泉源,行于当行,止于当止,若风行水上,自然而成文。这在技治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代,显得尤为可贵。其不假雕饰,一任天然的姿态在书法陷于“薄于内而重于外”的当下,独得一份形而上的从容与自在,近乎庄子“坐忘”之境。这并不是讲刘子安书法不要技巧,而是不为技巧所拘,犹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偏于技中见道。

古人向来认为“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反之,刘子安之所以能“荡开风气”,对于芸芸之众来一个巨大逆袭,本源上正是因其“无机心”、“无挂碍”之故,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故能“远离颠倒梦想”,在极短的学书历程中就来一个“凤凰涅盘”,这是实所罕见的。这除了归功于他对书法极高的悟性外,不能不说其纯正的书风正是其纯朴人格的自照。

观刘子安书法,当承帖学一脉。当今书法“碑帖之争”,实则无关内属,由技而道,自古而然。无技无以承道,非道安能炫技。时人于书法,为炫人眼球,或一味险绝,终流于小器;或务求高古,却反成怪诞;或耽于奇特,至不可解读。此皆不及之清平端雅也,子安惟得正道,蔚为可观。

刘子安专事帖学,上溯章草,由唐入晋,沿晋而汉,步步逼近高古,可堪能手。孙虔礼有言:“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信笔至此,若粗可仿佛其状,则惶恐而小有所安。阙而未逮,请俟将来。

2014年7月13日深夜于武汉蚌湖居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青年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流印社书学部主任,江汉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中流艺丛》编辑部主任)


作品欣赏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