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隶书作品

福建许全业书法作品网展【十二届国展人物篇】隶书入展

2019年10月21日 22:32:178042人参与0


许全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永春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鹿鸣书社执事。作品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优秀学员展三等奖、获“向上、向善”全国书法展三等奖、福建省“我的价值观”书法展一等奖,入展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张芝奖”全国书法展等展览。

《周易》句许全业 书


品习《石门颂》

□许全业

在历代书迹中,能具博大、高古、古拙、结实、厚重、霸气之优点,既可容纳万物又能承前启后者首推汉碑,然最让人震撼的当为摩崖刻石《石门颂》。我学习汉碑多年,近以《石门颂》用功最勤。

一、研究经典 把握精髓

《石门颂》作为一件经典佳品,其于险峻的书刻环境下所传递给出的舒展、泰然之势,令人感动。清人张祖翼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鲜有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此刻石看似平常,实极浑厚自然,笔画、结字都有非常丰富的变化,给人以高古超逸的审美感受。

二、科学临习 掌握经典

孙过庭《书谱》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书法是一门技法含量很高的艺术,必为“取法乎上”。深入临摹传统碑帖,寻找书法学习的规律,继承传统,把握经典,为根本途径。偏工易就,尽善难求,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而书法宝库蕴藏的宝物却取之不竭,找一基点去深入探寻,必将有所斩获。

此次我在十一届国展获奖的作品即是以《石门颂》为主调,加入《张迁碑》的厚重与《杨淮表记》的意趣,以自由轻松的笔调完成的。现就以几年来临习《石门颂》的经验,我谈谈几点小心得。

首先,要把握其精神特质。写《石门颂》应写成一座山、一奇石。为此,每临此碑,我都加重笔画,增加涩劲,时刻注意其凝重、博大、高古、古拙、结实、厚重、霸气的特点,尽量做到浪漫与凝重结合。

其次,要注重笔法的提炼。有位书法名家说过:“任何一件作品均是从古人作品移植过来的,将古人的高贵、高雅、高尚学习过来。”写此碑时,我用心体会古人写字的手法、笔法,不懂就请教名师,与写《石门颂》的隶书高手交流,注重笔法的提炼,力图写出它的浑厚自然之气。

其三,要解读古人笔法,研究发力点。研究发力点不是研究圆、方、尖,不是为圆而圆,也不是为方而方,而是研究一根线条在何时发力、在哪发力、力度多大等问题,以及线条质量高低的关键是什么,进一步提高线条质量。平常我多进行方笔、圆笔等多种姿态的训练,以及起笔、收笔、中部等发力训练,历经多年努力,能比较熟练掌握古人写隶笔法。

其四,要进行结构分析,使矛盾统一。几年来,我通过细致观察解析,加上多种形态变化训练,慢慢弄清了各种字形、每行字及整幅作品的正欹、高低、胖瘦、穿插、挪让等相互矛盾又和谐统一的关系,力求从不匀整中求匀整,从不平衡中求平衡,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

其五,篆籀线条要注重力感。学习《石门颂》,篆籀线条的力感比较重要。通过学习实践,逐步感受到书法线条的力感来自笔毫与纸张等载体的摩擦力不同,在线条中追求逆的效果就不会一样。通过大量回锋、逆锋的训练,对力感的体验有了进一步熟悉,并加强对厚重感的体察。练习时减少蚕头燕尾,久之便能掌握《石门颂》内敛、含蓄及不事张扬、内蓄之势。

其六,要多家涉猎,形神兼备。临习主攻碑帖期间,要学习其他名碑。我临习《石门颂》时,兼习《杨淮表记》《张迁碑》,取《张迁碑》的厚重、《杨淮表记》的笔墨情趣。但是一直所追求的东西不要改变,加强笔法磨合气息,为我所学、为我所用。

三、融会贯通 学以致用

孙过庭《书谱》云:“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五合交臻,神融笔畅。”对此我深以为然。我创作获奖作品时已临截稿时间,此前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首先多次进行试创作,就是分别用《张迁碑》《石门颂》《西狭颂》等各种风格进行创作,将创作出来的作品与书友们进行交流研讨,目的是共同探讨寻找最佳的表达形式。经过多次交流,最后定下了作品的基调,即以《石门颂》为主基调,加入《张迁碑》的厚重,适当加入行书笔意,追求作品的正大气象,力图将汉碑高古、凝重、博大、古拙、结实、厚重、霸气的特点写出来。其次是准备好自己最熟悉的笔、墨、纸、砚,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进行创作。到临截稿前,关掉手机,不上网,不应酬,进入自己最适合的创作状态,找找适合自己的味道,慢慢寻找书法的感觉。做到纸墨相发,思想放松,放下一切,放下碑帖,放下理性,进入自己的节奏。连续创作十多张,选了一张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寄了出去,静候结果。

“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之所以有生命魅力,我想肯定源自于此。


【作品赏析】

      许全业 福建泉州 隶书君子贤者联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作品) 240cm×50cm×2

张 继(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提名评委):隶书在东汉时期达到鼎盛,且“每碑一奇,莫有同者”,可谓众美纷呈,格调高古、气息醇厚是其共同的审美特征。此件大字隶书对联作品,即较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了这一要点。此作明显师法汉《石门颂》,用笔厚重苍劲,亦不失灵变。结字以法为基,稳中求动,收放适度。总体看来气象浑穆,笔墨沉雄,不失为一件佳作。尤其以大字表现,更是难能可贵。作大字不易,其用笔、结字及墨法均难以驾驭。相对于来稿中大批量密密麻麻的小字作品,大字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不仅让观众为之神情振奋,其审美价值更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从发展眼光看,此作若能在诸艺的融汇及个性的表现上再有所拓展,其艺术质量将会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周俊杰中国书协原理事、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书法创作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继承经典并写出古人没有的东西。二是临帖,这是初学书法与成名之后不得不做的功课。很多人明白但做不到,临两天便径自挥洒,结果是永远进入不了书法的殿堂。做到第二点更难,以自己的个性赋予、改造经典,再写出些个性来,是要较长期的思考、实践过程。此作源于《石门颂》,字有张力,博大、雄浑,,然又减弱了其放逸的一面,将原碑流畅的线条改用苍厚、迟涩的用笔之法,颇使人感到有新的意境。保留原碑字形,以新的笔法为之,看来是创作中足可借鉴的方法。当然,这先要有扎实的临帖功底和能正确把握高雅的艺术境界,并进行长期的探索,才能达于既古又新的至境。

       仇高驰(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南京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很明显,许全业这幅隶书四言联是从《石门颂》集字而成。这件作品在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上获得了优秀奖,之后,曾一度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热议的焦点是像这样一件集字作品该不该获得书法“国展”的优秀奖。平心而论,许全业这件作品还是具备一定的创作水准的,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甚得《石门颂》之神韵,尤其是写在八尺宣纸上的四言对联,字径如此大,却能写的如此神完气足,足以说明作者在汉碑上所下的功夫之深。但是,一件集字作品无论写得如何出色,其充其量只能被视作模拟性创作,不属于自运性创作的范畴。再说,《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征稿启事》明确规定:“发现临摹、抄袭已在公开出版物发表的古今作品(含古代碑帖集字、集联),取消入展、优秀作品资格。”因此,这件作品的获奖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质疑便是情理之中的。


《汉瓦汤盘》联许全业书

千字文》句许全业书

谢朓《游东田》许全业书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