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访兰亭得主欧亮:全国面授他发现魏碑学习的四大问题

2019年08月19日 08:25:039522人参与0


欧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六届兰亭奖得主、河北美院特聘教授。

书法宗龙门二十品、摩崖造像。艺术上不随时风,深挖传统原生态书写技术。在碑、帖的不断理解融合中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

崇尚自然率意书写、追求大巧大拙、大朴大美汉魏气象。


访谈实录

欧亮口述   书童 采访整理




1

记者:在您看来当前书法爱好者学习魏碑的问题都有哪些?

欧亮:我自己还在探索学习中,只能是说些个人感悟,谈不上指出这么大的问题,也希望各位书友给我指出缺点来。

我在教学中,发现了以下问题,供大家参考:一、取法过窄,以猎奇的心态取法偏门;二、一种笔法套用所有风格,比如墓志笔法写摩崖和碑版;

三、用笔拖泥带水不干脆,没有书写性;四、夸张变形超出经典范畴。以上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苗头,就会及时指出,要求马上改正!

魏碑是一碑一貌,一品一格,姿态万千,细细读来,每每都有收获。

不一定要是长篇大论的按部就班写成“创作”,我平时看见比较有意思的魏碑小品,都会仔细揣摩,弥补自身的不足。

魏碑技法并不难掌握,方笔和圆笔,通过一定训练都可以达到,难在出来的气象。宁愿拙不要巧,宁愿厚不要尖,时间长了,手上积累的东西就丰富了。

风格往往是在不经意之间的厚积薄发,肯定不是短期就形成了,所以,走捷径式模仿今人不如探索古法,虽然比较难,但是有高度,更有发展空间

单纯取法某一种魏碑风格,是不够的,墓志、造像、碑版、摩崖等四大类中风格浩如烟海,每一样都去写,并不现实。

但是技法的掌握,碑帖的融汇,是写魏碑作者需要思考的,平时的训练固然不能少,但方向似乎更为重要,有了大方向,努力就是时间问题,路子偏了,南辕北辙。

 



2

记者:很多人学习魏碑,字越写越死,在您看来是什么问题造成的?

欧亮:从目前的石刻和拓片来看,刻的元素多一点,写的味道少,基本上在原来写的基础上做了二次加工。

毛笔要是刻意模仿刀刻味道也可以做到,但是要绕很多弯路,因为这个效果用刀去刻,就很容易达到,硬是用毛笔去写出来,就费事得多。

所以,我们在掌握了基本技巧之后,那学会取舍,把束缚手脚的东西去掉,留下魏碑元素就可以了,这个元素不是自己认为的,而是多年训练的结果。

改变一下对魏碑刻与写的认知,就会极大的提高书写性!

历代的名家何绍基赵之谦于右任都是写出了书写性和魏碑的气象,并不是斤斤计较于刻与写的问题,所以,不妨借鉴。

再者,魏碑在整个书法的用笔系统中是枝干,需要主流的帖学来滋养,用笔写出像魏碑石刻般的模样,并没有什么意义。

古人用刀已经做到,何须用笔再去写出来?

 



3

记者:碑学和帖学是两套不同的书法系统,您认为学习魏碑正确的笔法是什么?

欧亮:2017年之前为了专一写好魏碑风格,基本上确定一家面貌就朝夕相处,不敢写杂,担心影响进步,扎实写好每一个点画,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入展获奖也不少。

后来觉得自己想要的面貌并不是亦模亦趋的模仿式创作,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学习,这期间走了不少弯路,不断试验、各种尝试,效果并不好。

现在看来,当初就是想融汇起来,因为手上积累的东西不够,根本写不了自己的要得东西。


从这之后,慢慢留意帖学笔法,一有近距离观看高手写字的机会,往往认真揣摩学习,平时写完日课,也会有模有样的写帖,大量的看,看古人,看今人,看展览中的高手作品

几年的积累和实践,帖学和碑学都是相互影响的,最好能够随意切换,随意组合,不能单一学习,那样走不远。

魏碑的方笔若是不断重复,就没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它目前仅仅是作为一种原生态的元素而存在。

我们在取法时,要是没有提炼、没有雅化,那是留不住的,也没有深度。

魏碑的用笔需要依靠帖学,在书写的过程中张牙舞爪,肯定不对,书写的优美流畅才是正确的笔法。

 



4

记者:在您的书法实践中,魏碑笔法和帖学相比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欧亮:帖学笔法是主流,代表着书法的最高成就和审美。


所以碑帖其实不应该区分得那么严格,都是书法的不同表现而已,真正的区分是在石刻和纸张之间。

就用笔来说有很多相同之处,尤其是写了帖又写了碑,它们的共性越来越多,之后的融汇,就看个人的修养和积淀了,字外功这个时候就见高低。

不太建议把它们作为不同点来阐述,多感受相似的地方,更加有利于两者之间的融汇。

 



5

记者:临创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在创作中大家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欧亮:确实是的。我在教学中,经常有学员面对这样的问题,临得很好,创作就拿不出东西来。


学帖,可以越像某一个风格越好,能够复制更好不过了,写碑就不行了,越像就越死!

身边有朋友写出方笔还不算,硬是要模仿出残破味,说这才是金石气。

本来是连贯的书写动作,却写得支离破碎,毛笔倒过来翻过去,一点点的凑,堆积木般的模样。

这就走了弯路了,与你用功与否没有关系,时间越长,毛病越多。可见,写像并不是学碑的目的。

魏碑的临和创,可以这样认识:

一、临写,主要是方笔和结构的到位与准确,要果断干脆。

二、创作是建立在临帖的基础加以增减,而不是直接搬上去。

三、在掌握了一种笔法之后,用这种笔法去写其他魏碑面貌。

我目前也有很多困境,这是每个书友面临的状态,也是艺术常新的状态,艺术创作没有了困境,就是走下坡路了。

 



6

记者:很多人写的魏碑作品机械、僵硬,缺乏意蕴、灵动,您怎么破解创作难题?

欧亮: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和首届妈祖杯书法篆刻展,我都是魏碑+行书创作的,我觉得用笔都差不多,只是表现出不同面貌而已。

平时多关注帖学用笔对于写碑是有很大帮助的,写碑一味地求方笔,就会成为毫无生气的堆积木。

帖学笔法的精致、到位、灵动、对比关系能很好的弥补魏碑的不足,写碑的多元化学习,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7

记者:当今书坛魏碑目前是什么情况,大家学习都可以朝那些方向努力?

欧亮:相信很多魏碑书友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比我更加清晰,魏碑的方向我是这么思考的:

要站在书法史的角度来看待碑学的发展以及当代的成就,清代到民国以来,凡是有成就的大家,都是在魏碑的基础上加以增减,形成了个人面貌。

或从帖面碑底,或从碑底帖面,都为后人开创了一条大路,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是对的!


 



8

记者:听说您近两年在全国各地面授很成功,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欧亮:网络班很虚拟,所以我就决定在网络班结束之后免费举行一期面授训练。

选择一处经典石刻现场学习,这样一来就使原来的技法训练得到更好的巩固。

来参加网络班学习的书友,首先需要看作品,是不是真正喜欢魏碑,内心喜欢才有共同语言。

目前来参加学习的有中国书协会员,也有写了几十年魏碑的普通爱好者,坚守楷书不容易,因为规矩很森严,难以任情恣性。

网络班从开始审核作品,到一、二个月的学习之后,就会单独根据学员情况来制定学习方向。

每周的作业布置和点评,都比较丰富,学员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这里有打鸡血式的拼命三郎,天天晒作品。


魏碑的面授第一二期在祁阳举行,因为住在浯溪碑林旁边,学习天然的摩崖石刻非常得天独厚,后来为了扩大眼界,丰富阅历。

从第三期开始,经过学员的协助,开始面向全国各地游学式的面授,从大朗、寻甸、青州一路走来,经历了平时书房里看不见、接触不到的宽广世界。

我之前自作了一幅对联:“读帖宜观水,写碑可看山”。

平时不仅要刻苦训练日课,也要出去交流学习,尤其是写碑,看看原石刻,它的气象是书房里的字帖不具备的。

这次7月份在青州古城看见了著名的郑道昭石刻,当我们到达的时候,忽然降大雨,让大家措手不及。

但是依然阻挡不了学员的澎湃热情,把带过去的横幅扯上挡雨,由于雨势过大,没起到什么作用,铺开的宣纸就着雨水书写。

这种感觉都是第一次体验到,来到石刻前,我们更多的是敬畏之心,数千里之行。

见到了平时在书房里反复学习的经典原作,那份开心早已取代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湿滑的爬山攀登带来的疲惫。

这个时候,不管是平时写小楷还是写中楷或者是写大楷,都尝试了放开手脚写擘窠大字,以表达内心的崇敬之心。

 往期回顾


1、第六届兰亭奖得主欧亮点评书友魏碑作品(一)

2、碑版造像、墓志摩崖临写诀窍,兰亭得主怎么说?

3、专访中国书法第六届兰亭奖得主、青年书家欧亮

4、什么笔好用?欧亮谈魏碑书写的用笔和工具选取

5、大字斋号?看第六届兰亭奖欧亮如何力透纸背!

6、第二届大学生展:欧亮这样辅导全国大学生

7、6节课4000人次,欧亮解答魏碑书友这八个疑惑

8、欧亮点评31件《张猛龙》临作,发现这些共性问题


精彩访谈回顾

书法家、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刘恒|中国六届兰亭奖得主、青年书家欧亮|草书名家郁民华:“非洲荒漠,他完成书法蝶变!”|魏碑名家亢凡:"原来魏碑可以写得如此雅致!"|青年书家、国展高手杨锋:“这圣教写得真好!”|深圳书协副秘书长林明川:名气多大,临帖都是一生的事|宝安书协副主席郑永兵:心手双畅是书法的最高追求|当代实力青年书家邹挺,“作草如作真”|陈氏太极第二十代传人朱向华|深圳书法名家、宝安书协副主席万迪龙|专访中国石油书协副秘书长张显东:自然是中国书法的方向|专访东北“小楷王”雷明海:小楷写出拙趣才能出彩!


来源:羲之书童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