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洪厚甜:在第十二届国展里面,我希望看到这样的楷书!

2019年06月06日 23:00:524541人参与0

自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举办至今,国展已走过四十年的历程,并成为当代书法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也是众多书法爱好者成就梦想的舞台。

十二届国展征稿之际,《书法报》特推出专刊,邀请专家学者、往届评委、获奖作者等,梳理国展历程、解读征稿启事、指导各体创作、分享宝贵经验......通过对国展进行学理分析,以襄助国展发展,扶植作者生长。 


学术的、时代的

——关于“国展”的楷书创作

洪厚甜

中国书协理事

楷书委员会委员

当代的楷书创作,是建立在改革开放40年来书法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的。现在广大作者楷书的创作、学习、研究都逐步在摆脱一种业余的、散漫的、漫无目的状态。作为“国展”,对楷书创作的要求肯定是从专业化、学科化的角度来审视这些基层作者的创作状态,审视这些作者的作品。那么专业化的创作体现在楷书的创作上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洪厚甜  《经写碑传八言联》

第一,对技法的清晰梳理,就是说你对魏碑墓志、造像、碑版、摩崖的技术梳理,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征、特点等,要有非常明晰的把控和把握。在唐楷里,初唐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每一个时段的技术特征、特点、特色,这些技术在不同的书法家的书风里起到什么作用,要有清晰的把控,能够做到比较精熟地运用。如果能够表现得更优秀,你可以在唐楷里面再向上,有一些隋代碑版的元素,通过隋代碑版的延伸把一些北魏的元素纳入唐楷的创作,在魏碑里找到一个能够在体势上、技术上和唐楷有延伸、关联的东西作为媒介,让你的作品里面的技术不是单纯的唐楷,也不是单纯的魏碑,也不是单纯的隋碑,评委可以在里面看到你技术的嫁接、融汇、融通既丰富又透露出你的审美取向、主观表达,以及你对这个时代的楷书精神层面的追求,那么你的楷书品质可能就会更高,评委对这样的作品就能够给予更多的肯定。如果再往更深的层面走,将隶书的意趣、大篆的气息、行草书的技术在楷书中加以充实,就会将楷书推向更高、更成熟、更个性化的层面,它可能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实现其价值,在更多的关于技术和精神、精神和技术的互动、互助下,让你的楷书走到更高的学术层面。

如果要说到第十二届“国展”里面的楷书,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第一,有明确的取法;第二,在表现形式上有自己的主观创造。我们现在的楷书创作形式的选择、章法的布局,不要忘了楷书的基本功用。楷书在历代都有庙堂之气、庙堂之象的基本创作特征,碑版从魏以后都是以楷书作为主要的创作形态,碑版的形式特点是气势雄强。碑版基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纵向的,一种是方正的,一种是横向的。楷书没有一定的量构不成通篇的分量,也就是说,在遵守征稿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尺寸、空间展示作为碑版视觉效果的章法形式,应该是第一选择。楷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可以选择条屏。条屏的创作跟碑版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当条屏组合成一块的时候,它同样能带来整体碑版的形式效果。跟碑版相比,条幅是室内的文化装饰,更有韵致和书卷气。我们在选择条屏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书写的表达风格是第一定位,首尾要一致;二是每一条的章法在统一的前提下要有所变化,也就是说要有主次,通常第一条写得比较平稳,第二条就要有一点情绪,第三条情绪要达到高潮,第四条情绪又要从高潮恢复到平静,四条要有音乐般的情感起伏。四条屏可以将势态向一个方向引领,就像有一种大的趋势来统领它,让每一块之间形成一种关联。让章法既统一又起伏,还有势态,那么这样的章法肯定是很优秀的章法形式。

洪厚甜  虞世南《笔髓论·劝学篇》

楷书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现在很多作者写小楷时,喜欢选择长条,并不太合适。小字尤其是偏小的楷书,选择横式会显得更有气势,因为横向左右之势比上下之势给人感觉开合的程度更大,气场更大。小楷写三平尺,已经足以表达审美、情感、情绪。只要写得好,写得精,写得有想法、有追求、有风格,评委是不会忽略你的。当然,楷书还有扇面、册页等形式,都是可供选择的。大家要在笔墨技巧、结构处理、风格、章法上尊重形式所具有的特征、特性,这是很重要的。

在材料的选择上,技术全面的、创作经验丰富的作者,还是以生一点的材料更好,因为笔墨之间给人带来的偶然效果更能体现作者驾驭毛笔、笔墨、章法这些技术元素的能力。生的宣纸能够出现很多偶然效果,这种出人意料的效果就让作者的驾驭与偶然之间形成互动,互动调动得好,就会成为作品非常感人的元素。当然,如果在技术上还没有精纯的驾驭能力,选择半生熟或者偏熟一点的纸来写也是可以的。材料的选择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我的创作经验来说,最上乘的材料是白色,因为墨只有在白色的材料上才能充分体现它的特性。当你进入高层面时,会觉得有些宣纸用印刷的手段赋予很多元素,是对作品的破坏、干扰。在形式设计上,现在可以看到很多作品在一个块面上写完内容后,还会以一些小字补白,或者用朱砂去做一些装饰,我觉得这些无可厚非,只要有效果、能服务于整体就可以。也有在一个幅面上用不同颜色的纸拼贴、粘贴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创作手段不够,为了求得画面感,用一点也不是坏事,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同一色系的前提下选择组合的材料,而不要做冷色调和暖色调突然的拼搭。还有在界格的使用上,应该视字与字之间的情况,做到自然而然,尽量避免用深颜色的线去把它界定、框死。

洪厚甜  八指头陀《西方三圣赞之无量寿佛》 

在统一的笔墨基调的前提下,墨有变化比没有变化显得活,更有感染力,更能体现出一个书写者笔墨表达的能力、统筹的能力和转换之间的技术深度。既变化又协调,既变化又统一,既变化又有在基调上的把控,这是体现一个书写者的学术深度、技术深度和审美高度的重要元素。

笔墨、材料等,实际上都是保证一件书法作品品质优秀的元素。

在使用印章时,宁缺毋滥,基本的保证就是落款的地方要有一个印。如果有些画面需要一些印章布白、调整重心,或者在形式上追求美术效果,选印一要文辞合适,二要形式妥帖,三要位置恰当。

洪厚甜 行草对联

对于作品整体的把控,应该注意作品的文辞要优美,要跟选择的幅式相匹配。要有自己鲜明的审美追求。审美追求可以是自己的原创语言,也可以是自己对古人笔墨语言的理解,也可以是纯粹的对古人的技术表达,但是你的审美判断、审美选择和审美需要都要服从于整体作品审美意象的表达。总之,作品一是要避免粗糙,楷书还是要追求精致,这要在技术精到、充分表达的前提下实现。二是要充分体现文化品位和文化品格,这要求作品语言表达不过火,形式选择不极端,画面感觉是和谐的,能够在文化的层面上表达得更雅致、更有格调、更有品位。三是书法艺术当随时代,通过笔墨表达这个时代的审美向往,表达书家的精神追求,充分展示和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民族精神和民族品位。这既是我们自己的追求,也是对当今楷书创作的期待。

供稿:《书法报》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