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李炯峰书法杂谈系列(三)

2018年05月08日 11:53:492676人参与0

@南山草堂-邹楚华 初学草书不要学大草千字文,你如果对基本草法了解到一个程度了,可以选择它,不然一些含糊的写法你也学,拿出来别人会认定你写错字。


王羲之手札,初学看放大的更清楚,现在只有摹本当然学摹本,我现在引导大家就是深入并建立自己的领地,目前很多朋友是浮躁的,是因为社会的大环境带来的,但是大环境更需要具有细致探索精神的人们来共同改变,现在写米的学了一个《蜀素帖》以为自己都会了,学颜的学了个《多宝塔》或者《勤礼碑》,也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其实就那一帖都还只算囫囵吞枣。


书法要去除懒惰思想,规律是有的,但不要想着一个规律打通关,要提炼小规律,你总结的规律越多,你能用的手法就越多,临帖时第一不要懒惰,第二不要着急,第三要思考分析对比,一个个来,人家王厚祥先生三年写一个《自叙帖》,办公室一本,家里一本,厕所一本,上厕所也翻,上飞机也看,经常在帖的边上做分析笔记,现在成了当代写大草有数的高手,我们需要学习这种专注的态度。


王厚祥书法.jpg

王厚祥书法


@心音 急于创作又写回去了,如果单靠手指的挑拨在写字,线条就薄了,结构也随之不稳


因为你不在想,所以越写越乏味。要把自己写字的状态调整到从容的状态,我后来慢慢发现许多写了很多年字的人也不知道看书法的好坏,然后才考虑怎么跟大家讲很多我一直认为理所当然应该要知道的事。


写字首先要去把握大感觉,有学生有一天问我,米芾是一种什么感觉,王羲之是一种什么感觉,颜真卿又是什么感觉,我很惊讶,一直以为所有人都能很直观的感觉,有人写了很多年,就一直在学董其昌,我有次偶然说,董其昌这里有些东西是不太值得学的,你可以不用全学,他说,还能这样吗?我说,你为什么学董其昌?他说因为他是历史上认定的名家,肯定厉害,所以学他,我又问他,那你喜欢他什么,他说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也不知道他好在哪里,我当时就很奇怪,就在反思,是不是很多人学书法都是这种状态。


我刚开始学书法基本知道人家哪里好哪里不好,哪里可以学,哪里不要学,我一直以为别人跟我是一样的。我临帖一直也没强调要做什么特别复杂的动作,我觉得只要自己最简单最轻松写像就好了,当然,有时候一根线我可能要写很久才能轻松地写得比较像。写像了很快就成了肌肉记忆,谢光良看过我写字,我写字就是很轻松的。


不写像,那些优秀的古人的技术没有变成你的肌肉记忆,你还是技术单调的你,你得去感受他的书写状态,慢慢地写像了,是基本上勉强地做到了他轻松表达的东西,之后你要进一步揣摩他是怎么轻松写出来的。


很多人停留在缓慢的速度写像的状态就以为解决问题,这是当下很多学书者创作能力不行的原因。恕我直言,一些朋友写的,离“缓慢地写像”这个程度,还有距离。


在我看来,从临到创,有三个过程。


第一阶段以你最缓慢的速度把每一笔写像,并且结构也非常准确,大部分爱好者离第一个阶段还有点远,因为每一笔写像,很难,我以前要写像一个比较复杂的点画都花了不少的时间。但是必须经过第一阶段,才能谈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本具备了点画意识,结体意识,第二阶段是找字内的发力点,把你缓慢的速度变成有节奏的速度,刚才有人问线的张力怎么出来,你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速度才能写出线的张力。


在第二阶段,就是揣摩所临的这个字,古人书写时在哪里连续发力,可以一掠而过的地方在哪里,稍慢的地方在哪里。但关于速度,在一个字内都是有快有慢的,有的地方可以高速的一掠而过,有的地方却要稍慢一点,就像开车过弯道,太快就容易失去控制。


第三阶段,就是你对所学的古人的点画、结体,书写的速度、节奏感把握得比较好了,自己找个内容来,想像你就是你学的那个古人,你怎么写这段内容。


第一阶段,为写像,想尽办法,为写像写准,能写多慢写多慢,当然,你感觉快一点能写像,就写快,反正要逼似原帖,我开网络班时,就是带着大家进入第二阶段。(李炯峰老师新一期兰亭和圣教序网络课程即将开班,欢迎感兴趣的书友与启明联系,我的微信和电话号码是:15210916723——启明注)


其实很多事情都这样,有些台球爱好者以为那些职业者打球技术动作很快,其实他们不快,只是节奏好。 看我是在哪里发力,在哪里快,在哪里稍慢。仔细学过王羲之之后,很多好的不好的,你都有个基本判断。当然是看一笔写一笔,每个点画都要精准到位。而且不要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做这个事情丢脸,看人家随意挥洒多么惬意。不做这个细功夫,你的书写能力上不去。第一阶段做了,还要做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做了,第三阶段还要大量的创作,才能有可能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是形成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风格,要经过对许许多多古帖进行第一、第二阶段的临写,和第三阶段的大量仿创训练,积累而成。第四阶段要看命,看什么时候量变引起质变,或者说顿悟。


流传于世的这些大家都很少败笔,只是水平有高下。王羲之别说败笔,现在的人能轻松完成他的一小部分技术,就可以称当世之杰。临像是刚入门,就是第一阶段,而很多人临都临不像,就是对毛笔的控制能力非常有限,就叫没入门。


有标签的人很多,但是没有重大突破和技术难度,就不算第四阶段、真正有创新自我风格的书家。


我现在经常处于第三阶段,但有时又会回头去做第一第二阶段的功夫。也不急于要进第四阶段,就不断地通过第一、二阶段的训练,让我在第三阶段用更多的东西可用。不想说假话,生活中有时委屈说几句违心话都是没办法,真正搞书法的时候还说假话也没意思。但是对待书法,态度要认真仔细,心态上又要有几分超脱。这也是对待人生的一部分,时时要超脱。


写个字就是好玩,也不要觉得自己写得不错有多牛,或者自己写不好觉得很闹心,宇宙之中,何物不渺小,畅怀就好。我的心态一直都差不多是这样,知足感恩,随意自由。其实历代书家都是聪明人,知道达不到王羲之高妙的程度,就放弃了一些自己做不到的,努力做自己擅长的。大家自己学书法也是,要懂得取舍,有些技术实在自己也算努力做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费尽了心思,还是不能轻松做到跟古人一样,那这个技术就放弃。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有各自的生理习惯,王羲之那么好,你能用上一部分就很牛。赵孟頫是学王羲之学得最刻苦的,但是他放弃了很多东西,最后他也成了。


《赤壁赋》是赵孟頫行书里的经典,你写的感觉不错,但还不太熟,抓两个特质去写,细线挺拔,粗线温润,把挺拔和温润写分明。


赵孟頫《赤壁赋》.jpg

赵孟頫《赤壁赋》


赵的温润应该是来自米芾,多看看米芾手札,都是下工夫的问题,再写个几十通就熟了。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