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李炯峰:谈欣赏,兼及创作

2018年05月08日 11:55:072816人参与0

启明按:这是李炯峰老师2010年4月份(是的,17年前。)发布在他qq空间的文章,原文题目为《李炯峰:关于书法,我的所知所解》,启明在征得李老师同意后,将文章拆分为两部分,今晚先发第一部分,供大家参考。(为了提升阅读体验,启明将李炯峰老师的一些作品插入文中,同时将大段文字拆分为小段落。)


写这一系列文章的初衷是想归纳一下平素网友向我提出的一些问题,做个统一性的答复,但一敲起键盘,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可以一连串进行阐述的,于是我想到哪里也就讲到哪里,不到之处,以后再做补充。


(一)谈欣赏,兼及创作


首先说书法的欣赏问题,因为不懂得欣赏,也就无从谈学习,没有审美的标准,也就不可能真正地踏入门径,书法并不只是把字写漂亮那么简单,一个小孩花几年功夫,成年人多则一两年,少则几个月,都可以把字写漂亮,而书法往往是很多人需要毕生去研习的。

    

那么下面还是从线条、结字、布局(章法)三个部分讲起,兼谈我个人的一些创作思想:

    

一、首先说线条,线条要有张力。


从线条我们能看出书写者技法的高下,肥软和刻意颤抖的线条,我们通常将其归之为俗书的范畴,因为做作而缺少张力,我们追求的线条张力并不是将笔使劲按下去,力量往往取决于一定书写节奏下笔毫与纸的摩擦力,古人的书写是一种日常实用书写,讲求一定的速度,书写时找准节奏的起落点,注意使转,也就是调锋,线条的丰富性通常表现在一笔之内数次跳跃式的变化,一笔之内的变化、转折时如何调锋都是需要个人在不断地书写实践中去体会的,为了避免少走弯路,也可以请真正有水准的老师现场示范给你看,但自身书写实践还是无可避免的。

李炯峰书法.jpg

李炯峰书法作品


这里要着重提出节奏二字,很多朋友临帖多年,但总觉得实际创作之中用不上,这是因为脑子里虽然对原帖有了较深的印象,但并没有真正地代进原帖的书写节奏,也就无法在实际创作中自然随性地表现出来,我记得我上高中时看过吴京的一部电视剧叫《太极宗师》,其中的一些打斗场面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主要在于动作的节奏感,如前所述,线条的张力很多时候是由一定的节奏产生出来的爆发力,我想朋友们可以思考一下,从生活中一些事物说不定可以得到启发,比如说街舞。


二、再说结字,结字有趣味,这种趣味应当表现为一种情趣,前面说了书法不只是把字写漂亮那么简单,这里补充一句,即使写的不“漂亮”仍然有可能是好的书法作品,因为书法是以线条构图的艺术形式来激发我们潜在的审美意识,只不过这个“图”是汉字,书法实际上是为抽象的汉字赋予有形的美感,世界上的美是具有多样性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我们在欣赏美女帅哥的同时,往往也会感察到相貌普通的农人流露出来的朴实之美,以及老人的慈祥之美,甚至于“犀利哥”的不羁之美,在主流之外,“非主流”也能大行其道,我常说我们生存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内心在羡慕和向往晋唐风韵的时候,也小视了自己存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每个领域都造就了一批不逊于前人的人物,当后代遥望起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一定也会对这个时代的自由性、专业性和多样性表示神往,这都是题外话了。


李炯峰书法作品2.jpg

李炯峰书法作品


回到书法本身,对于结字的情趣,我们应当更多代入自己的情感和审美取向,这可能也就是赵孟頫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的原因,而要照我说,应当是“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人而异”,“用笔”就是处理线条的技巧,也就是所谓的笔法,是“书法”的“法”,这个方法是大同的,而结字是因个人的审美和性情去造就的,我往往不喜欢对没有学习过书法的人写的字进行评价,因为我喜欢他们那些没有经过技法雕琢的字表现出来一种情趣,这种情趣没有经过刻意地临摹他人而改变,是最真实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说每个人都是书法家,因为书法的前提是要有“法”,要有笔法,要懂得用笔,要有驾御表现各种线条形态的能力,之后才是你结字的创意,因此,你在具备一定驾驭线条能力的前提下,用自己的思想去结字,那么就有了结字的趣味,这也就说明线条与结字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三、协调的布局,实际上就是营造各种矛盾元素的对比,终而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包括的矛盾元素大凡有:线条连与断的对比,粗与细的对比;墨色浓与淡的对比、枯与湿的对比;大字与小字的对比;字势的欹与正的对比,字组疏与密的对比。


在这里要说的是,在经营对比关系时,对比不应当是平均化,一对一的对比,不是墨色一半浓一半淡,或者字组一半疏一半密,书写者要突出表现的部分往往应该是较少的部分,如要突出作品中的大字,那么作品中的小字就要相对较多,其他对比手法也依同理,否则整篇效果则难以协调,这个道理我们从生活中可以得到印证,比如一个单位之中,领导通常只是少部分人,这也实际上也是我们常说的“物以稀为贵”。

李炯峰书法作品3.jpg

李炯峰书法作品

另外除了多数与少数的问题,还要注意到“渐变”的问题,就以刚才这个比方为例,一个单位往往除了最高领导,还有中层领导的过渡,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矛盾相对面的相互转化和过渡的过程,否则对比来得过于突兀,也会影响整体协调的效果(提示:试着一行字写下来,字越来越小,之后转而越来越大,看看效果)。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