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八零后书法精英展 】汪洋先生(不易斋老醉)艺术简介与作品精选

2018年03月13日 14:09:246323人参与0

八零后书法精英


八零后书法精英副本.jpg

汪洋先生不易斋老醉

艺术简介与获奖记录


汪洋,男,八零后,别署:老醉,斋号:不易斋,湖北宜昌人,职业书法家。师从当代书法大师陈振濂先生。其善写魏碑书法,尤以小墓志见长。方寸之间,虽幽深遂密,亦有迹可窥。其书深得魏体之姿,点画包藏罗列。时而偏倚,时而执拗,时而中正,时而摇曳。时而运笔如刀,锋芒毕现,时而用墨混沌,层次分明。时而险阻有如千重万掩,时而盘曲有如荆棘密布。有大量作品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湖北美术馆,河南睢州美术馆,江苏铭阳艺术馆,宜昌市人大,宜昌市政协,宜昌博物馆,宜昌市文化局,宜昌市科技馆收藏。

现为:

墨社社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宜昌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副主席

宜昌市人大摄影书画院特约研究员。

获奖记录:

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最高奖;

第三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大展 三等奖;

第四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大展 优秀奖;

湖北省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二等奖;

宜昌市第四届美术书法摄影展  书法类最高奖。

参展经历:

全国首届楷书大展;

王羲之奖”全国书法篆刻大展;

“云峰奖”全国书法篆刻大展;

全国首届楷书书法名家展;

首届“王冠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

首届8088全国八零年代书法家精英展;

“八零有约”全国八零年代书法家扇面书法作品展;

“八零有约”全国八零年代书法家小品书法作品展;

“闽台缘”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展;

“峡尽天开”宜昌著名书法家拟藏作品展;

第一回“宜昌~荆门~荆州”三地书法作品联展;

第二回“荆门~荆州~宜昌”三地书法作品联展;

“峡江羲韵”宜昌~周口书法作品展。

师友评价



一粟 · 汪洋

 ——汪洋书法小记

文/廖圣明(中书协会员,中国书法网总版主)


清末以降,帖学式微,碑学渐兴。80后书学大热,篆隶魏诸体又趋深入,各显其能。魏碑一体,犹如深山大泽,何所不有。或帖面碑骨,或借型幻化,流派纷呈,高手迭出。

今有宜昌汪洋君,80后生人,别署不易斋。早年闻达于硬坛,得缘密迩书道。后入林光进先生门下,遂锐意魏体,沉潜墓志,书艺大进。未几,省展获奖,屡入国展,瞩目鄂中书坛。

观汪洋君书,执意魏碑,尤以小墓志见长。方寸之间,虽幽深遂密,亦有迹可窥。其书深得魏体之姿,点画包藏罗列。时而偏倚,时而执拗,时而中正,时而摇曳。时而运笔如刀,锋芒毕现,时而用墨混沌,层次分明。时而险阻有如千重万掩,时而盘曲有如荆棘密布。而回顾其型,其意,整体通融清澈,隐约之中,其人灵台显矣。书虽小道,魏体再为分支,墓志风格更是小众,千百只一二耳。然一术滋工,道不远人,灵府洞然。偈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信矣。

嗟乎,小技一粟,亦见汪洋。观汪洋君书翰有感于此。蒙君不弃,嘱余作文,何幸如之。未妥之处,请汪洋君鉴原。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学棣汪洋学碑小记

文/林光进(中书协会员,温州书协理事)

        十年前,汪洋还是一个二十刚出头的毛头小伙。现在已过而立之年,且为人父。此十年,一个不谙书法为何物的小子一路走来,入展获奖,成为当地最年轻的中书协会员。此中的艰辛付出令人感慨。我们虽然以师生相称,却至今还未识得真容。这也算是有点传奇。

        回忆当时,我正值陈振濂教授所倡导的魏碑艺术化运动之魏碑学习期满,三年以来的新碑学之概念之技术还在理解和消化之中。汪洋的冒然出现,着实有点突然。一个全新的自己还茫然不知所往的课题,一个对书法基本无知的小青年。这一切还真有点鬼使神差的缘份,让两个相距千里的陌生人成了以后的师生。也成就了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励志之路。

        “我就喜欢这个魏碑”。当时我问汪洋为何要跟我学习连我自己都觉得写的丑陋不堪的魏碑时,这是他最坚定的回答。有人说喜欢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真言。正因为喜欢,才有了后来近十年的坚持不懈。前面的三年,我把每周的授课作为对过去学习的温习。对课间的疑问,自己先作技术上的尝试,自己做到了,才作出明确的解答。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借给汪洋授课,我把魏碑的造像、墓志、摩崖和碑版作一个全程的回顾。把其中的技术难点一一攻破。这期间,汪洋成为我的“试验品”。在我眼里,汪洋是一个好学生。好学生最主要的标志是勤奋,每周的作业从没拖延。好学生还有一个标志是问题多。疑问多说明对于学习有思考。通过这三年对魏碑课程的回顾,对陈教授的新碑学观点有了更深层的理解。那时,虽然只有一个学生,但每一次的授课都没有敷衍了事。老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认真。教学的互动也是教学相长。在后来的岁月里,师生在魏碑上的共同成长,正是这三年认真对待彼此所达成的结果。

        汪洋对于书法的执着是从魏碑开始。新碑学对于碑的认识有别于长期以来的书法观念。对于不同甚至相悖的观念的接受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对于汪洋来说,没有书法基础,在技术上反而不用因克服书写习惯而带来的难堪。表现石刻线条的斧凿之迹,以刀锋作为书写技法的依据,在初期稚弱的笔下显的很生硬,显得很“丑”。丑到甚至会受到周边同道的批评和嘲笑。这些在心理上的阴影直接会对这个方向产生怀疑。我所经历的艰难过程都会在汪洋甚至以后对此有所爱好的同学有所重复。而能顶住这个压力坚持下来的人,最后的收获将是对书法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仅只是魏碑,而是对书法的理解。

        十年来的坚持有了收获。但前面的道路很长。汪洋还很年轻,对于书法来说,年龄的成长是智慧的积累。我一直提醒,不要过早的形成个人风格,这个阶段形成的个人风格对书法未来是一个极大的伤害。而且不能局限于魏碑,魏碑可能只是进入书法世界的钥匙,如果要把书法看作整个人生,魏碑是一个很小的一个台阶。不要以为迈上这一步就已经成功了。如果把它放在书法的大世界,其实微不足道,若能明白这点。就能理解书法如自己之姓名一样,如汪洋大海之浩瀚。

        此时暑期将过,岁已入秋,天朗气清,沉思交往至今,虽未谋面,但神交近十年,忆此中师生之谊,故借李白佳句“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为题作此小记。

      丙申白露前二日夜    林光进稿于明堂




我对贤弟有话说

——闲话汪洋

向永龙(中书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我浅以为,但凡醉心碑学者,性格使然,多为持重之人。稳健,不油滑,这类书家我乐与交往。

    曾听石开先生玩笑说,懒是一种境界,我生性愚鲁,不识弦外之音。我的懒是天性,与境界无关。凡是我不感兴趣的人和事,我既不参与也懒得理会,包括言语。我走不出自己的天地,也进入不了别人的世界。贤弟汪洋是个意外,他的人和作品时常触动我的内心,所以我乐意为他写点儿文字,以示他的存在与重要。

    贤弟为人纯粹,质朴得有些可爱。在他的艺术简介里,既无自幼学书,遍临百家,诸体皆善等一些飘滑虚无的说辞,亦无一些空头显摆之套路,真实得很。他学书起步较晚,二十七岁才开始涉入,至于何故激发他的学书兴趣,我没问过。贤弟非科班出身,虽有师承,基本自学为主,在圈内独善其身,明理之人。在他刚入而立,就入了中国书协,三十四岁又在国展中获奖,我为之惊叹与折服。同时也表明,成功没有那么多玄之又玄的密匙,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由于南北两地的审美差异,在书法审美视觉中,碑和帖也自然属于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北碑雄强豪放,南帖轻灵隽秀。这种地域审美差异也造就了南北书家性格的不同。故而,南方书家多尚帖,北方书家多尚碑。汪洋是地道南方人,他为何对北碑和造像一类入迷,这使我很好奇,亦格外留心于他。

    如果说一头飘逸的长发是他外在的形态表现,那么苍涩厚重的笔墨才是他内在情怀的真实写照。 每每与贤弟短聚即别,多有不舍,老想与他毗邻而居,时不时来一场大醉。

    贤弟从学书上讲,他对墓志、造像、摩崖、碑版等皆有过系统学习,凡耳熟能详的古人经典作品,他或多或少都有过涉及。《始平公造像》用笔的重顿方勒,与结体的饱满雄峻,《李璧墓志》线条的变化多端,结构上的内紧外疏、宽博自由、大小参差、欹正相生,《石门铭》的野逸开张、《张猛龙碑》的精绝变化等这些元素都吸引着他,成了他的取法对象。一直在意识形态下和自然书写中游走,吸收、提炼、兼并,为他所用。

   懂一个人你必须触及他的内心,懂一件作品,你必须知晓作者的性情及他的师承出处,这很必要。我生来愚鲁,悟性不好,对贤弟的作品难以悟出很多,也难以精彩言说,可我喜欢贤弟的这份状态,故而时常关注他,揣摸他。

    我的老师说过,古代名家不写碑,碑皆属民间书匠所为,故而多野逸,无法无度,反之意趣横生,派生出天然而浪漫的书风气象,更具艺术气息。

    品读汪洋的作品,我更喜欢把玩他的小品。他的小字有趣得很,用笔松动轻巧,变化多姿且不失厚重,毫厘之间不失大千气象。别致、精巧、奇趣,这是高手。我想对贤弟说,你的大字若兼顾小字笔调,得其纵逸,岂不更妙?

    我在书学上属于一知半解之人,没有太多想法和过多的思考,我不知贤弟终将把自已引向何处,但一点愚兄深信不疑,你的笔墨未来一定很精彩,有可能出乎别人和自己的意料。        

  

                    从来难做是文章,

                    岂敢随心论短长。

                    我若毫端能引线,

                    何而不为嫁衣裳。


    贤弟学富,愚兄识浅,区区千言,难以触及到你的书学高度,其中也难免有所闪失。我想,凭我俩之交情、贤弟之胸襟,定不会介意这些言论吧!


(向永龙,湖北秭归屈原故里人,副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2017年2月19日于鼐庐兰窗 。)




一骚汪洋

——记书法兄弟老醉汪洋


汪洋,八零后,江湖人称老醉便是。最初我等志趣相投的书法爱好者组建一个QQ群,群主乃乌鸡国王。开始人员若干,鸟兽散尽,如今转战微信,余22人,群名曰:顶级骚群。因无话不言,无言不说,以书法一技为媒,笑谈阔论,快意恩仇,莫不欢欣。遂结社,名之墨社,公布于江湖,鸡毛满地,其乐无穷也。

私下与老醉聊来甚是投缘,心性相近,直言无忌。未曾谋面,言语间且是开心,说些人生事,书法的道,言语间感觉老醉淡,醉心书道,一意孤行。多年来他坚守魏碑,取得不小的突破。每投展赛必能中的,有别于当下流行时风,凭着一手杠杠的魏碑小楷,展露头角,立于浪头潮前。

而放眼当今天下,书法大多言之侃侃,真草隶篆无所不尽其极,无所不能,这还不罢,诗词篆刻绘画通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势,无人匹敌。而实际呢,大家心知肚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好一件事亦属不易,遑论多能。而当下客串之辈多如草芥,一专多能,冠盖群雄,逐鹿中原,笑傲江湖。若遇此类,只能呵呵。

书贵真诚,用心去写,用爱去追求,朝三暮四,多面圣君古往今来又有几人。抚古而知今,读人而识己。

老醉是真诚的人,他的字,他的玩笑,言语倍觉亲切。可惜离君千里,与君一醉多好。预约今年远行觅他一醉方休,也不知是时可否成行,人生往往不如人意十之八九,前程不问,安心红尘,读书写字。

荆楚大地,人多聪慧。而老醉的聪慧且不同,他对书法的聪慧是古今大成就者的聪慧,喜欢下笨功夫的理智。一个聪慧的人,又实在,他是一定有所成,有所获的。老醉写字,勤于临古,北碑隋志唐摩崖,与他所喜风格同宗同系相近的碑版法书,无不用心着摸,深入领会,善临善取舍。多年来,他的字初看似无大变化,而内在的气息、韵味、结构字法已非同日而异,他巧妙吸纳了所临的经典字法笔法进去,丰富自己的作品。相信老醉的路是对的,其实对与不对只可问心,心中有路,一路不彷徨。

书道亦是人道,道可道非常道。红尘里,一切都是过眼烟花,砚池边图得一份宁静安适,笔歌为伴,心清自在,亦是大乐大美至趣。当下人早已忘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名言,惶惶不可终日,心中时时犹唱后庭花,总想持江湖之牛耳,上通天庭,下达黎民。安贫乐道之人少之又少。

老醉这人,课徒自给,相妻教子。每见他临习残碑断碣,或宏篇巨制,一笔一划都是安静的,一纸一墨都是干净的,读他的作品,心生欢喜,喜欢这样的人做朋友,把酒言欢,一醉夕阳西下,赏残霞,颂离骚。

古今多少事,奔来眼底,对酒当歌人生有几何?书道寂寞,做些笔墨佛事,复何求?

2017.5.9临晨三更   三容斋主人

书法作品精选




联系编辑


如果您也想参与【八零后书法精英展 】,请加编辑微信:dedish1,QQ:360316724

或将作品资料直接邮件给编辑,编辑邮箱:360316724@qq.com

加入条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多次入展由中书协举办展览。

需资料:个人简介、师友评价、书法作品(作品要求高清图,且各种书体,不少于20张)

目前是免费期间,只要达到要求,即可有精美的网络书法个展。

此展可百度直接搜索到,也可微信朋友圈转载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