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历史名家书法作品 » 南北朝时期书法

《刘根等造像碑》高清图写与解读

2021年05月10日 23:52:393528人参与0

《刘根等人造像碑》39.5×144㎝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五月刻 

河南省博物院藏


《刘根等人造像》 中间造像

《刘根等人造像》全称《刘根卌一人等造像》,北魏正光五年(524年)五月刻。清光绪年间在洛阳城东韩旗屯村出土。归开封郑清湖,1936年始归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前身)。该碑为卧碑式造像碑,石灰岩质。几乎竖界三等分,中间为线刻释迦说法图,左右为“佛弟子刘根卌一人等敬造刊记”和题名,正书,像前记十九行,行十七字。题名十七行。前四行直行,后作四列。从四侧和背面皆为毛茬以及造像记中有“敬造三级砖浮图一区”等语看,此碑应系嵌在一座砖塔上的铭记。

《刘根造像碑》雕刻中间释迦说法图,画面中的主尊释迦牟尼高内髻,面相清俊秀丽,外着双领下垂式通肩大衣,内着僧祗支,胸前束带打结,右侧衣襟甩向左臂绕肘下垂,手施说法印。结跏趺坐于方形束腰须弥座上,右足外露,裙裾覆搭座之上部。有莲瓣形火焰纹背光和圆形头光与身光相连。上部的圆形华盖上刻山花蕉叶、莲花、莲瓣、三角垂珠等纹饰,四条幡带悬垂于背光前后。主尊前方左右各刻二身供养菩萨,头束花髻,颈佩项饰,帔帛绕肩在身前交叉穿环下垂至膝际后上扬穿肘下垂,下着长裙,跣足立于莲花座上,有椭圆形头光。在菩萨的外侧和身后各刻六个弟子,其中左菩萨外侧年青弟子为阿难,右菩萨外侧一老者为迦叶。菩萨身后的十个弟子形象各异,其中右边五弟子均为光头比丘形象,而左边五人形象怪异,骨瘦如柴,多位老者应是外道仙人,其中头梳螺髻者应为辟支佛,这是河南佛教造像中较早出现的辟支佛形象。后有山石树木点缀其间,整幅画面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在鹿野苑说法的场景。这种题材的出现,对东魏、北齐的造像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北齐造像题材的主要内容。


《刘根等人造像》局部图片由书友逍遥法外扫描制作)


画面左刻造像记19行,满行17字,其中铭记中“刘根”二字刻意做了突出处理。右刻造像主题名18行。


造像记中所涉及的供养人,有的是北魏时期的名人,《魏书》中多有记载,如:侯刚,《魏书》卷九十三有传,死于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洛阳出土的“魏侍中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武阳公志”中对侯刚的生平记载甚详,其官职与刘根造像碑所记相符。

乞伏宝,《魏书》“乞伏保”传中有简略记载。1928年洛阳白鹿庄出土的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魏故使持节都督河凉二州诸军事武卫大将军河州剌史宁伯国乞伏君墓志”,对其生平有详细记载,志文记载与刘根造像碑所记基本相符,但造像碑中所记“领细作令”,传、志均无记载。《魏书?官氏志》有“将作大匠”,亦未见“领细作令”官职,当是负责建筑相关工种(诸作)的官职。南朝设置有“细作令”,北齐和隋设有“细作署令”,系管理工程建筑方面的职官。

元衍,《魏书》卷十九有传,阳平王新成之子,传云:“颐弟衍,字安乐,赐爵广陵侯,位梁州剌史……” 《魏书》所记官衔中无“武卫将军、景明寺都将”等职官,刘根造像碑题记可补史书之阙。




附录:《典雅大方显情趣茂密峻整显气象》 
——《刘根等造像》的艺术特色(谷国伟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 2009 (2))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为最胜,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过渡时期的书法,其中涌现出了如《张猛龙碑》、《刘根等造像》、《张黑女墓志》等大量的传世佳作。此后的一些书法家、理论家、清石学家、史学家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刘根等造像》便是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造像书法

  《刘根等造像》,全称《刘根卌一人造像记》。北魏正光五年(公元五二四年)五月刻石,清光绪年间出土于洛阳城东韩旗屯村西,归开封郑清湖。书体为正书,像前记十九行,每行十七字,题名十七行。前四行直行,后作四列。

《刘根等造像》整体风格以切笔为主,典雅大方,峻峭严整。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笔刚健,劲健雄峻,切笔入纸,更如断金切玉,干净利落,沉着痛快。《刘根等造像》刻工也非常的精细讲究,从而成就了该造像书法的主体风格。该造像书法在字的造型上,中宫紧收,内紧外松,收放自如,并且造型奇特,奇正相生。与同时期稍晚一些的《张黑女墓志》(公元五三一年刻石)相比较,从字型结构、字法而言,《张黑女墓志》受此造像书法的影响显而易见。《刘根等造像》从字的结构特征上而言,字型多呈扁平状,“因字立形”的特征非常明显,特别是在后四列,因只有竖格的框定,而无横格的界定限制,字距缩小并且距离不一,显得参差错落,别有情趣。

余以为,《刘根等造像》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笔法和结字方法。如前所述,该造像用笔跌宕起伏,变化丰富,极大的增加了字的内在美和意趣。从单字来看,一些横画用弧线处之,一些笔画或收或放,或长或短,或俯或仰。对于一些相同的笔画,千变万化,入笔或圆或方,或正或斜,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字型多以险势处之,既能造险,又能破之,妙趣横生,大大的丰富了该造像的神采。《刘根等造像》虽然以切笔为主,一些露锋的出现更增添了几许情趣。一些字中含有“人”的,常常撇画以竖画代之,捺以点代之;还有一些字通过对一些笔画进行伸缩、挪让、移位、穿插,既增加了疏密的对比,又丰富了字的神态和意趣,显得舒展开阔。

从整体章法看,单字的造型注定了章法的构成,整体看来,点画对比明朗,中间的一些空格,使得疏密对比更加明显。加之无横格限定的四列,字字机杼,左右辉映成趣,气息通畅,风格极为突出,章法形式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刘根等造像》是造像中的一个典范代表,对于魏碑学习者而言,的确有非常高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刘根造像碑》解读

 文\李奕青

《刘根造像碑》,全称《刘根卌一人造像记》,北魏正光五年(524年)五月卅日刻立。清光绪年间,在洛阳城东韩旗屯村西出土,现存河南博物院。碑刻分为碑文和线刻释迦牟尼说法图两部分,刊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一定的史料价值。



一、造像碑的起源与价值

造像碑是中国古代以雕刻佛像为主的碑刻,除此之外,也多将造像缘由、造像者姓名、籍贯和官职等内容刻载其上。这为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事件、官职人物、民间宗教信仰等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碑像的题材和造型风格一般近于同时期的石窟造像,但因雕刻于碑石上面,多系高浮雕或线刻作品。

从目前保存的佛教造像情况来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不仅数量可观,艺术水平也十分卓越,这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的。首先,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大分裂时期,战火连绵,众多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短时间之内不能适应儒学统治体系;而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亟需精神寄托。恰逢佛教传入,满足了人们超脱现世、追求幸福的精神需要,因此,盛极一时。

而为了乞求佛的庇佑和赐福,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兴造佛像,蔚然成风,大至云冈石窟等,小至私人佛教造像。造像碑因其体积小、资用少、便于移动的特点,受到众多僧徒及民间信仰人士的喜爱。雕刻造像的工匠,多是信仰极为虔诚之辈,且世代为工,手艺精巧,使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我国目前发现的佛教造像碑多见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


二、《刘根造像碑》流传始末

《刘根造像碑》,是石灰岩质、长方形扁体造像碑,碑长144厘米,高39.5厘米,厚16厘米。碑体除中部有一小溶洞外,整体保存完好。该碑四侧和背面皆为毛茬,由造像记中『敬造三级砖浮图一区』等语可知,此碑应系嵌在一座砖塔上的铭记,是民间信奉佛教的信徒用于祈福禳灾的一种方式。

据《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二十六》记载可知,该碑于清光绪年间在洛阳城东韩旗屯村西出土,出土地点距地面仅数尺,此地正处于汉魏洛阳故城内。另据此书作者王广庆记载:『石出未几,开封郑清湖出差,憩义井铺村,逆旅中以钱廿元得之。由巩县黑石关舟载入汴,其母以石上有神像恶之,拓本每纸售十二元。民国18年(1929年),因案石入官。』【1】后辗转于民国25年(1936年)交河南建设厅保存,民国26年(1937年)转交河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前身)保存【2】,珍藏至今,为河南博物院北魏造像碑之精品。

三、《刘根造像碑》的学术研究价值

《刘根造像碑》中部为线刻释迦牟尼说法图,像左方为造砖浮图记,正书19行,每行17字,其中铭记中『刘根』二字是铲去以后加刻的。题记末有『大魏正光五年岁次甲辰五月庚戌朔三十日已卯建讫。佛弟子刘根卌一人等敬造刊记』字样,可解释此碑之命名。右方题名共17行。

碑石线刻画反映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在鹿野苑说法的场景。画面中的主尊释迦牟尼高肉髻,面像悠静,圆项光,身着双领下垂式通肩大衣,内着僧祗支,手作降魔印,结跏趺坐在长方形束腰须弥座上,衣襟叠褶飘于座前。背后有莲瓣形背光,周边刻火焰纹。本尊上刻华盖,周悬帷幔,正面垂长飘带。左右两侧有4胁侍菩萨,头饰为蝶式花髻,圆项光,手提善锁,倾斜于莲座上。菩萨身后有两弟子,左为阿难,右为迦叶,另有10身比丘。华盖左右有枝叶茂密的4株菩提树。


像左方浮图记全文如下:

夫水尽则影亡,谷盈则响灭。娑罗现北首之期,负杖发山类之叹,物分以然,理趣无爽,故忧填恋道,铸真金以写灵容;目连慕德,剋(刻)旃檀而图圣像。违颜儵忽尚或如斯,况刘根等托于冥冥之中,生于千载之下,进不值鹫岭。初轩退未,遇龙华宝驾而不豫殖微因,心存祈向,何以拔此昏?疆远邀三会,树因菩提者,必资缘于善友,入海求珍者,亦凭导于水师。故世王之愆藉耆婆而晓,须达之倒假门神而悟,由此而言,自金刚以还,未有不须友而成者也。于此迭相将动异心,影附法义之众,遂至卌一人有余,各竭已(己)家珍,并劝一切仰为皇帝陛下、皇太后、中宫、眷属、士官、僚庶、法界有形,敬造三级砖浮图一区。藉此徽因,周满世性,慧云弥布,慧波洪澍,令一切含零悉入智海,学穷首楞,究竟常果,大誓庄严,理无虚应,十方净觉,现为我证。

大魏正光五年岁次甲辰五月庚戌朔三十日己卯建讫。佛弟子刘根卌一人等敬造刊记。

铭记内容主要说明刘根等信徒对佛的诚心和宿愿,并有为皇帝和皇太后祈福之意,文词之中用典颇多,玄奥难懂。学者宫万琳提出,龙门石窟内公元533年所刻《法仪等廿余人造像记》篇章内容借用《刘根造像碑》刊记内容。【4】经考证,两者内容除『并劝一切仰为皇帝陛下、皇太后、中宫、眷属、士官、僚庶、法界有形』一句和刻石时间及题名外,一字不差。我们可以推测该文本内容可用于敬造神像的诸多场合,并无特殊含义。

右方造像主题名录文如下:

侍中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左卫将军、御史中尉、领领左右、武阳县开国公侯刚;

前将军、武卫将军、领细作令、宁国伯乞伏宝;

武卫将军景明寺都将元衍;

冠军将军、中散大夫、华林都将、领右卫司马孟永;

浮图主段永    邑子刘升   王俊  郝神

浮图主赵遵    张通 成  李迁

浮图主刘根    吴奴 王标  仪延  韩苟

浮图主祝显    王明 王隆  田龟  耿洛 

浮图主邢升    程烦 沮显  朱达  黄和

浮图主袁茂    李文 孟颖  卑周  王奇

浮图主张纂    蔡雄 常起        王欣 

浮图主刘显    綦檀 张台  张老  伯俊

浮图主赵贵    赵宾

斋主王道隆

唯那主刘根

唯那主张纂

唯那潘伯年

              董珍。

像后第一行题名侯刚,在《魏书·列传第八十一·恩幸》中有其传记,其人『出身寒微,少以善于鼎俎,进饪出入。久之,拜中散,累迁冗从仆射,尝食典御。世宗( 北魏宣武皇帝)其质直,赐名刚焉』【3】。世宗驾崩后,领军元叉执政擅权,树结亲党,因为与侯刚有姻亲关系,乃引刚为侍中、左卫将军,还领尚食典御,以巩固自己的势力。《刘根造像碑》立于明帝正光五年,侯刚题名署衔,正与史书中所记载的契合,可知刚权势煊赫。碑文中说到『法义之众,遂至卌一人有余,各竭已家珍,并劝一劝仰为皇帝陛下、皇太后……敬造造三级砖浮图一区』等语,应是侯刚示意刘根等,作此善举,以献媚于两宫,巩固他的地位和恩宠。

第二列题名乞伏宝,《魏书·列传第七十四 孝感(补)·乞伏保传》中有简略记载。而1928年在洛阳白鹿庄出土的北魏永熙二年(533年)『魏故使持节都督河凉二州诸军事武卫大将军河州刺史宁国伯乞伏君墓志』,对其生平有详细记载,志文记载与《刘根造像碑》中所记基本相符,但造像碑中所记『领细作令』的官职任命,在史书中没有记载。在许平石《魏刘根造像记跋》中对这一职务有这样的解释:『领细作令,考尔雅注,间,左传为之谍,今之细作也,通鉴回鹘吐蕃,皆有细作,原属氏羌军职名称,元魏华夷沟通,当时固有此职,然不见官氏志。』也就是说,这一官职最初出现在蛮夷地区,后来逐渐传入中原,但在北魏中没有记载。而在南朝设置有『细作令』,北齐和隋设有『细作署令』,系管理工程建筑方面的职官。因而在北魏时,也当是负责建筑相关工种(诸作)的官职。碑文中的这一记载,可以补充史书中对于官职设立记录的缺漏,具有史料价值。

在碑文中出现了部分异字,如『乞伏保』的『保』作『宝』,『盈』作『盁』,『优填』作『忧填』,『克』当是『刻』,『旃檀』之『旃』作『』,『违颜』似是『伪颜』,『疆』作『壃』,『友』作『』,『愆』作『』,『耆』作『』,『刚』作『』,『切』作『仞』,『区』作『』,『含灵』作『含零』,『庄』作『』,『应』作『』。这体现了当时的用字习惯,具有文字学方面的价值。

另外,虽然碑文中有『佛弟子刘根卌一人等敬造刊记』一句,但后面题名人数有46人。据专家推测,有可能是左方浮图记碑文完成后,又有人捐金供奉,因此加之于后,但没有再改刻前文所载人数。

四、碑刻鉴赏

《刘根造像碑》中部为线刻释迦牟尼说法图,图画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减地阴线刻的技法,这种线刻画是艺术匠师们运用锋利的刀笔,在光滑的石面上雕刻出来的。它既不同于白描,也有别于阳线版画,是我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袭了汉代画像石的艺术传统,将画像的轮廓勾画出来之后,又借鉴最古老的工笔线描技法『高古游丝』法刻画出细部。线迹匀细绵长,如春蚕吐丝,具轻柔飘逸之气,气韵生动。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画面的层次,是一件难得的亦刻亦画的石刻精品。此碑佛像还具有犍陀罗艺术的风格,十分独特。

《刘根造像碑》不仅是一件刻画细腻的线刻造像,同时也是一件雕刻精美的书法艺术品。其书法遒美,工整茂密,俊逸爽朗,开唐楷之先河。作为北魏造像记之『上品』,推测可能出于文人官僚之手。

北魏迁都洛阳后,全面接受了中原汉族的文化制度,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北魏正光年间,正值兴盛时期,佛教传播极盛,造像者虔诚慷慨,雕刻者精心巧制,使得这一时期的造像图文俱佳,佛像人物刻画细腻,神情逼真。其题记系魏碑体,书法苍劲坚挺,笔锋劲雄,堪称一代法帖。是目前魏志中史料价值、书法价值较高的墓志之一。书体与同时期的北魏墓志如正光五年的元谧墓志等十分相近。文字结构呈正方形或略扁,横画平直,撇捺舒展开放,犹如强健的手足稳稳撑开,『口』『冂』等包围结构一般均呈现正方形或矩形,显得饱满且大气磅礴,笔法上既保留了汉隶逆势起笔、藏头护尾的特点,又能大胆露锋取势,显出雄峻爽利的剽悍之气。【5】因此,《刘根造像碑》可说是『龙门二十品』之外的又一魏碑书法精品。世有翻刻本,1916年郦禾农摹刻于辉县。后又有人翻刻,分别存于开封市博物馆和日本大理教大学资料馆。翻刻石石花皆露立凿痕,题记缺『董珍』一行。现流传的拓本中,不少是摹刻本。摹本除气韵稍逊外,比原石要短三寸许,而且没有刻出最左边一行残泐的『董珍』二字。

注释:

【1】郭培育、郭培智. 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4.

【2】许平石.魏刘根造像记跋【J】.河南博物馆馆刊 第九集1937:5.

【3】魏收.魏书【M】.中华书局.

【4】宫万琳.北魏《刘根造像碑》的刊记与书艺【J】.中国书法 2017年第4期,2017:4.

【5】王景荃.中原文化大典 文物典 中小型石窟与石刻造像【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8:4.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