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杨耀扬:颜真卿大楷,切忌写太死!

2021年05月15日 23:27:511787人参与0

特约评改人:杨耀扬

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书协主席团委员兼楷书委员会、

草书委员会副主任

2008年度书法报·书法海选

“兰亭诸子”获奖书家

张绪仕

节临《颜勤礼碑》中堂

规格80cm×56cm

杨耀扬评张绪仕作品:此幅大楷《颜勤礼碑》,字形方正,前后统一。虽然是临帖,有许多点画细微处可见作者期望变化的用心,并且做到了轻重呼应,气息贯通。还有落款寥寥数字的自创可谓又活又好,小行楷既具正文结字开张的轮廓,又能够运笔无碍,笔势灵动。如提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仅供作者参考:

1.如果按照临帖越像越好的要求,此篇线条没有颜体含蓄凝重的质地(历史上蔡襄董其昌也学颜体大楷,他们的线条轻盈流畅,写出了自己的气象。作者现在的水平显然还不能表现这样的追求),原因是落笔胆子太小、用力太轻,把笔锋纳入中锋轨道的“顶锋翻笔”这个动作不沉着、不见力,以致后面的线条光和轻,缺乏点画的厚重圆浑。

2.《颜勤礼碑》的长横一笔,感觉弧势优美,其实整个线条的圆弧并不是很大,原因一是线条渐渐由粗到细(上沿线仍是直线),二是收笔向右下方向写“一点”用以平衡重心。而作者写一横的圆弧形态则明显大了。

3.写博大庄重的颜体,要谨防又尖又细的笔锋一扫而出。所以露锋的动作第一要舒缓,第二要送到。篇中的撇笔和一些挑笔,快速一扫出针尖,细看如鲠在喉。

杨耀扬示范作品

节临《颜勤礼碑》中堂

规格80cm×46cm

经典解读

颜真卿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二王之外无人可匹。其楷书前无古人、气势开张。《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此作除了格局博大等其他颜楷共有的特征以外,特别表现处还在于它钟灵毓秀的笔触,点画字口如新,犹如新墨,开卷仿佛骤遇故人。这有助于我们从中得到笔法消息,犹如面对高清墨迹本的道理一样,可从起笔、收笔处的形态想象出颜真卿当时的笔法动作。

此碑长横起笔,大都是切笔入纸的,其中一些形态的变化,仅是切入纸的角度不同、落笔的轻重不同、在手势上是弧线切和直线切的不同。但笔锋落纸后的一个笔法动作又必定是相通的,那就是与切入方向形成一个稍有角度的“顶笔”(即将笔毫站起来,俗称“笔拎得起”)。由于发笔动作“一切一顶”干净利落,丝毫不出现拖泥带水的多余动作,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个各具形态、犹如截断割开的“字口”。董其昌把这样的发笔动作称之为“太阿剸截”(太阿:宝剑名,剸(tuán):割断)。

颜真卿《颜勤礼碑》拓片(局部)

《颜勤礼碑》长竖、长撇的起笔也是和长横同样的原理,和横起笔一样,不乏许多圆头状的起笔。圆起笔仅是笔锋入纸后,在不提笔的情况下做反方向半圆孤,然后和方口切笔的道理一样,马上做顶笔动作,继而运笔。所以我们看《颜勤礼碑》的起笔,无论是方是圆,笔锋处和笔肚口都没有一点多余的残留,含蓄遒劲、干干净净。

我们再看它的收笔。长横的收笔很多都是分笔的,即横笔尽处笔锋站立再写一点。这收笔的“一点”必须说清楚的是,它很多都不是圆形的,而是棱角分明的,或者呈三角形,有时甚至有四个尖的长方形。这些都是用笔锋书写的奇迹。按死的笔和站不起来的笔都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效果。我们说起笔收笔字口清楚,犹如新墨,字中有笔的精彩之处也就是在这里。

通篇观之,《颜勤礼碑》显示精神灵气的笔触举不胜举,这是较之其他颜体楷书最为宝贵的特点。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