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资讯

曝曾锦溪新抄袭2件,兼说李木教的一件小事

2021年05月16日 21:01:353870人参与0

今天,王十三少又放一篇文章草稿(因为这种文章让人生厌,写完草稿就不想修改)。

全文说三个问题:一是揭秘上一篇文章的谜底;二是曝光曾锦溪的另外两件抄袭作品(含第三届兰亭雅集四十二人展入展作品);三是说一件有关李木教的小事情。

一、揭谜底

  先开一个瓜大家吃着,把昨天那个谜底掀开大家看看。

2021年5月15日,本公号“艺海闲话”发布了一篇文章,名叫《一件何绍基作品、一件曾锦溪作品的对比》。文中,我们发布了何绍基的一件四条屏,一件曾锦溪的四条屏,两件作品的对比暴露出以下问题

1、两件作品实在太像了。

2、曾作在何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些许改造:

   一是何作中的“壬子岁”(1852年),被曾锦溪改成了“壬辰岁”(2012年);二是文末何绍基的落款“癸亥冬 蝯叟”被改成了“癸亥曾游此”。

是不是感觉像极了一次“微整形”的抄袭?

但是,本公号的作者在文中一直没有说这是一次抄袭,为什么呢?

因为,这其实是一次真正的临帖

内容来自2017年3月22日曾锦溪发表在《书法报》上的一篇“读帖”类文章,名叫《法颜师汉自成家——读何绍基《庐山开先漱玉亭诗》四条屏》。

这个版面的真正样子是这样的:

既然不是抄袭,那么“艺海闲话”的作者发表这样一篇文字,是什么意思呢?

请往下看。

何绍基的四条屏,其实是来自苏轼的两首诗,分别是《开先漱玉亭》和《栖贤三峡桥》,但是何绍基的四条屏是不完整的,如下图:

这有两种可能:一、何绍基抄录的时候漏掉了内容;二、何绍基的原作是六条屏,因故缺失2屏,变成了四条屏。

无论如何,曾锦溪“读帖”然后临摹,照着抄了下来,煞有介事地说了一大通,文中还装模作样地数了字数,说是“共144字”。字数是数了,但是曾锦溪明显没有读文字内容,因为这样明显的缺失,上下文不通,他没有看出来,也没有去查阅一下原文,虽然第二首诗抄录结束的时候,何绍基已经写明了《栖贤三峡桥》。

那么,王十三少今天的揭秘是想说什么呢?是想说以下几个问题:

1、曾锦溪态度浮躁,无学问,亦无做学问之态度。

不然的话,怎么会堂而皇之地抄录这么一个残缺的行书四条屏呢?

2、这也给《书法报》这样的专业媒体敲响了一个警钟,就像六届兰亭之后《中国书法》刊载徐右冰那篇不知所云的“文章”一般。

各位媒体老师们站直了,坚持操守,守好专业媒体的门槛。

3、提醒无论是批驳或者是拥护的网友、读者朋友们,我们时时刻刻保持独立的思考态度,不要做一个简简单单的键盘侠,别人喂什么料,我们就立即吃下去,然后据此作出反应。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本公号的留言区,不是一边倒的说法,有争论,有质疑,而我们也坚持把这些观点甚至是谩骂都放出来,让读者诸君了解人心之复杂。其实,我们的留言区,有人在分析,有人在查证,后台还有人将查找到的有关资料传递给我们,这让人欣慰。

二、曾锦溪的两个新抄袭

这次,本公号作者直接说了,这是抄袭。

我们明明白白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文责自负,而且我们会说清楚来源。

第一个抄袭:第三届兰亭四十二人展入展作品

曾锦溪第三届兰亭雅集四十二人展入展作品

曾锦溪这件作品原本有个名字,叫《赋得兰亭修禊》,但是他没写,可能是作品上没地方写了,也可能是不想写,免得被人按照名字找出来。

但是,这件作品确实是抄袭的下面图中这件作品:

抄自上面这本书

内容就是上面这两页

第二个抄袭,直接上图。

【感谢敦煌书友供图】

这抄袭够明白了吧?

潘受是福建籍老书法家,已经去世,他深受何绍基书风影响。

这件抄袭表明,曾锦溪抄袭、临摹的对象不局限于何绍基,也盯上了何绍基书风的传承人们。

范厨师曾说:哎呀,防不胜防啊。

三、李木教的一件小事

最近,因长安居炮轰李木教包揽七届兰亭奖颁奖词并署名,引发种种议论,网上有说法称“李木教早年抄袭被曝光,委屈得哭鼻子”之类,匪夷所思。

我们看了相关文章和作品,其实不太确定是那么回事。

具体什么情况?大家可以自行去查一查,看一看。

我们说一件旧事。

情况简介:2014年1月15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省文联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在太原美术馆展出。展览自2013年6月开始征稿,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作品6000余件。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专业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共评出294件作品参加展览。其中28件作品被评选为优秀作品。

福建书法家李木教是评审委员,福建书法家张聪明的作品获评为28件优秀作品之一。

评委会构成

张聪明的获奖作品

张聪明的获奖作品

张聪明的作品,署名“癸巳七月”,即2013年夏

这是李木教的作品

落款“丙戌”,即2006年

李木教的作品比张聪明的作品早7年。

两件草书作品,相似到如此地步,如果说张聪明没抄袭李木教,恐怕不能服众。

那么问题来了,李木教是全国第三届草书展的评委,张聪明这件抄袭之作被提名获奖了,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提名评委赵雁君不知道张聪明抄袭李木教,是有可能的。但李木教作为现场评委,他也不知道张聪明抄袭自己吗?他为什么不反对呢?为什么不质疑呢?

一个惯例是,一次展览的评审,最后的获奖作品,虽然有某些评委提名,但最后定下来的时候,所有评委要一起讨论、表决的。

李木教是忘记了自己有那么一件作品吗?

还是另有蹊跷?

真让人浮想联翩。

【本文感谢多名网友提供支持】


 来源:艺海闲话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