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第七届兰亭铜奖得主【彭双龙】书法作品网展

2021年03月23日 23:08:208828人参与0

彭双龙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联委员,广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宝安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被《书法报》《书法》《青少年书法报》等媒体评为“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全国十大青年书法家”,被广东省文联授予“新世纪之星”。

作品获第三、四、五、六届、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院奖”最高奖,文化部群星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论文获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奖”,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优秀论文奖”,入选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学术论文集,担任中国书协“宋代碑刻书法论坛”评审监审,另有数篇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等核心期刊。

手记·状态·2020

俯仰之间

少时爱好不多,思来想去,也就书法和文学两样。或许是俯身习字的久了,文学则让我能够从一撇一捺中抽离出来仰望星空。而对于书法则只是单纯地想把字写好,过年能够像村子里老先生一样为大家书写春联,并没有成名成家的欲望。那时从书里读到的诸如“怀素观夏云”“公孙大娘舞剑”“池水尽墨”“屋漏痕”等故事,无不充满着文学想象和演绎的成分,至今仍丰富着我的想象。记得年少时我也曾痴痴地模仿怀素,到老屋西头的草地上卧看夏云滚滚;也曾在下雨的时候跑到老屋的墙角观察雨水下注形成的“屋漏痕”。多少年后,我才明白,书法离不开文学的想象,或许,这种想象力便是书法学习中所谓的天赋吧!

书法和文学都是以汉字为载体,这就决定了书法与“文”有着天然的联系。古人有“先文而后墨”的说法,历代书法名家大多都是饱学之士,历代名作诸如《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等,均为文质兼美、文墨相辉之佳作。不仅如此,古人还将“书”与“人”联系起来,讲究“书如其人”,正如清代朱和羹所言:“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看来,书法不仅仅是把字写好这么简单,还要看你的文章水平和风骨气节。蔡京的书法不可谓不好,又身居高位,但是在人品气节方面却比不上蔡襄王铎被列入“贰臣传”,因此晚年耿耿于怀,胸中郁闷,只好寄情于草书。书法和文学,看似俯仰之间,实际上没那么容易。

年少时我接触的第一位书家是颜真卿,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祭侄文稿》,初看纵横涂抹、满纸烟云,细读释文,才明白这是一篇悼念其侄子的草稿,巢倾卵覆,满纸血泪,融情感于腕下,发悲愤于笔端,尤其是文末“呜呼哀哉”四字,长歌当哭,撼人心魄,愈读愈觉心潮澎湃,激愤不已!难怪米元章评价其书“昂然有不可犯之色”。后来又从颜真卿上溯王羲之,如果说鲁公书法“忠厚”,那么右军书法则尽显“高逸”,王字更像儒道合一,俯仰之间,方圆并用,奇正相生,却又潇洒出尘,看着不显山不露水,其实含蓄蕴藉、内藏玄妙,非常人所能及。其《兰亭集序》不仅笔精墨妙,且文采飞扬,更寓人生感怀于文末,“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是啊,既然如此,何不学古人秉烛夜游,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如今老屋早已坍塌,客居钢筋水泥的城市,听不到“夜雨芭蕉”,更看不到“屋漏痕”了,偶尔抬头看看城市上空的云,却早已没了当初的兴奋。人生匆匆,俯仰之间,幸而有书法和文字相伴左右,才不至于在庸常的日子里丢掉了诗意。

师心不蹈迹  适我无非新

——“写意徐生翁”札记

彭双龙

一直不敢去临摹徐生翁,因为觉得自己目前尚不具备这种审美能力。仔细想想,其实是一种审美的缺失,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说是“审美”,其实是“审丑”,这个“丑”不是任笔为体、糊涂乱抹,而是大朴不雕,藏巧于拙,是脱化技法之后的大自在。

直到此次“墨池”策划“写意徐生翁”,缘此契机,当我真正动手去临写时,才发现徐生翁的字从心而出,自在随适,只可意会,不能以力求之。他的作品让我过目难忘,且回味再三。我常想,他为什么要这么写?他一生几乎没有出过绍兴,终生布衣,生活平淡。何以会有这种审美自觉? 

彭双龙意临徐生翁作品(一)

作品名称:临徐生翁《安雅斋》

作品尺寸:80x35cm

创作时间:2020.5

徐生翁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变化较大。他有句话:“我习书涂抹数十年,皆自造意,未尝师过一人,宗过一家。”有人便以为他不临古,作字全凭意造,实际上大错特错。殊不知,他还有一段自述:“余习隶书二十年,以隶意作真者又十余年,继嫌唐为法缚,乃习篆以窥魏晋,而魏晋古茂终逊汉人,遂沿两汉吉金,上攀彝鼎。”这段话可以清晰的看到徐生翁的学书经历和取法对象。从其早年作品中,便可以看出师法隶书、北碑和颜真卿的痕迹,然后以隶作楷十余年,晚年脱化后,不落窠臼,毫不着意,松散自在,不与人同,境界自然更上一层!

彭双龙意临徐生翁作品(二)

作品名称:意临徐生翁《会稽》

作品尺寸:70x33cm

创作时间:2020.5

我临写的《会稽》小品,便可看出其取法北碑、以隶作楷的思路;而《安雅斋》,则纯以隶书笔意出之,三字各有姿态,古拙自然;《有图画山》和《又有时见》二联,则有颜真卿体势,遂以颜法写之,得其厚,而失其松;而《长虹晴岫联》先临了一遍,略感拘谨,后又以隶书笔意写之,气象顿开。然终究是火气多了,沧桑不足,味道自然差了许多。

彭双龙意临徐生翁作品(三)

作品名称:意临徐生翁《长虹晴岫联》

作品尺寸:136x35cmx2

创作时间:2020.5

因此,方悟本次展览主题“写意”二字用的极好,徐生翁的字只能看不能学,只能“写意”不能“临摹”。 “写意”是学其精神,“临摹”则容易落入陷阱。徐生翁的“意”看似轻松,却又很难把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出碑化帖,无迹可寻,形成了生拙、古朴的独特面貌。

彭双龙意临徐生翁作品(四)

作品名称:临徐生翁《又有时见联》

作品尺寸:136x35cmx2

创作时间:2020.5

实际上,徐生翁的这种创造精神与王羲之的“适我无非新”以及徐青藤“高书不入俗眼”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写意徐生翁,更要关注其不与人同的理念,学其师心不蹈迹的精神!这或许是徐生翁作品对当下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启发吧!

彭双龙意临徐生翁作品(五)

作品名称:临徐生翁《有图画山联》

作品尺寸:136x35cmx2

创作时间:2020.5

彭双龙 

嘉福

作品尺寸:30*25cm

彭双龙 

草书书论一则

作品尺寸:180*50cm

彭双龙

行书

作品尺寸:136*3*2cm

彭双龙 

文天祥诗节选

作品尺寸:180*45*2cm

彭双龙

 隶书《节临鲜于璜碑》  

作品尺寸:360*142cm



彭双龙 

行书自撰联

作品尺寸:180*35*2cm

彭双龙 

行书《安和堂札记》

作品尺寸:130*35cm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