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隶书作品

高古浑厚 萧散古拙——王军领书法作品网展【十二届国展人物篇】隶书入展

2019年10月21日 22:18:4013519人参与0

艺术家简介

王军领,重庆市青联常委、重庆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首届国学班学员、重庆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重庆渝北区书协副主席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文化育人指导教师、兰州交通大学兼职副教授、全国八零年代书家艺委会副主任、“山城七友”成员。获重庆市第六届文艺奖、重庆市委宣传部爱心公益“特殊贡献奖”。

书法论文入选入编: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首届中国渝北书学论坛、《全国第十一届国展论坛论文集》、《绍兴书法研究·明代卷》、在《中国书法》、《书法》等发表论文多篇。

书法作品参展: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全国第三届草书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法展;全国首届篆书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等30余次。参加重庆第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并有获奖,任重庆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评委。


王军领书法散论

文\戴文

王军领是近年活跃在书坛的八零后的佼佼者,其于书法、篆刻、理论研究、诗文等均能潜心好学,表现出了较好的综合素养。他思维的跳跃性和对学术观念的变通和灵活性,每每谈一个话题都能有一番独到的见解,这正是他勤奋钻研、深入实践后勤于思考的最好见证。 

在技法的基础上“求变”、力求作品的丰富性是近年来王军领学书经常谈到的一个观点。从这几年他的作品变化可见一斑,以秦汉金文面貌参加全国首届篆书展,以“二王”风格参加三届扇面展,以章草风格参加三届青年展、四届兰亭奖,而最近的六届兰亭奖我们看到他的入选作品又是是以清人邓石如隶书为基的崭新面貌出现,且能写的高古浑厚,充满正大气象,让人眼前一亮。当然,对于他这个年龄而言,似乎风格还不太稳定,但这在记录一个书法家成长历程的同时,也恰恰是多数人需要的,风格的形成必须有坚厚的基础才会有高度,他能学以致用,或者说能在多种书体中找到恰当的艺术语言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王军领平日书以行草见长,碑版墓志、残纸简书无不临习。观其小字作品,初学时能得魏晋残纸余味,又兼容章草质朴高古之气,后来略有变化,融二王经典结体于其中,独具一格,萧疏散漫而草意十足,细细琢磨还略带几分散淡。在表现魏晋士人那种萧散、古拙的同时融入了时尚的书法意味,在取法章草质朴的基础上掺以二王的灵动和遒劲,表现出了独特的意趣。

作为八零后,书法创作能在诸体中有所体会已属不易,而王军领习书参展之余,书法理论也为大家所关注,在学习古代书论的同时,他作为当下展览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对当代展厅背景下的书法创作审美有着独到的见解,且能连续两次入选书法理论界最高赛事全国第十、第十一届讨论会,从侧面反映了他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和对书坛的洞察力。

近来,王军领于篆刻、篆书又多加研习,且以较强的组织能力,当选重庆青年书协主席,期待他更大的成就。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研究院研究员)


作品欣赏

隶书对联

阐旧极高联

180cm×32cm×2

行草小品

张岱《湖心亭看雪》

34cmx34cm

隶书条幅

欧阳修《古瓦砚》

180cmx48cm

理智分析从容应对

----关于十二届全国书法展的几点看法

王军领

书法国展被称为书法界的“奥运会”,一是它区别于其他单项展,四年才有一次,是综合的展览;二是它应该基本上能够代表目前一个时期当代书法诸体的创作水准,科目齐全;三是它的参与投稿人数和入展人数均高于其他展览,影响力较大。参与展览很多年,有入展,也有落选,谈几点对新一届国展的看法。

一、变化与趋势。此次展览的策划有很多创新点,对征稿启事作全面细致的分析很有必要。分书体、分三个不同的地方投稿等都是需要注意的细节。通过征稿启事我们可以发现,当代书坛导向性非常明显,加强对书家综合素养的考量,引导广大书家尝试诗文创作,并且作为衡量的重要标准,这次的力度应该是超前的。此外,允许作者同时投几种书体,也是旨在通过展览的手段激励广大书家能够一专多能,而非以往的“一招鲜,吃遍天”,一种书体写几十年,就是因为能获奖、入展,使得很多书家提早固化了风格。而反观历史上的二王、颜柳欧赵等等无一不是至少两种以上书体皆精者,因此,这也可以看做是为当代书家树立了更高远的目标。

二、形式与内容。这本来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因为某一个时期内过度、单一追求作品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和作品的内涵,因此被作为话题重新提出来。但综合展厅文化来看,一件作品的好坏,在展览评审和单独鉴赏两个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结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展览评审毕竟是竞技性、选拔性的,它除了对作品自身的考量,同时存在一个横向的对比和竞争,因此外在形式依然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准备投展览的作品,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作品的形式问题。第一个“三秒钟”都过不了的作品,评委是没有机会读文辞的,而“三秒钟”能关注到的也仅仅就是作品的形式,即整体感受。过度做形式要减分,其实也是对作者审美的一个侧面考量,换言之,对作品的形式制作应该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而非过去的单一追求表面,流于外在拼接。

而内容除了包括书写的诗文之外,还应该包含文字的字法、断句、落款规范、用印等多个方面。从设计形式、选定内容,到查询字法,再到作品后期的“装饰”一系列的程序缺一不可。

三、实力与运气。每次国展都会有新面孔出现,这也符合推陈出新的规律。反倒老作者如果不改变既定的创作模式,一定程度上会被评委认为“吃老本”,当然,也不排除评委有“喜新厌旧”之嗜好。因此,老作者更应该在形式、书体,甚至落款等多方面加入创新的元素,才能与时俱进。随着国展评审机制的完善,所有的投稿作品在评审过程中的待遇几乎是一样的,但结果却可能霄壤之别。一旦投稿之后,作品的命运掌握在评委手中,投稿者能做到的便是调整好心态。毕竟入展只是少数,认真准备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只要每次都能认真准备,扎实日常学习,总会有一天能达到预期目标。

关注当前书坛的现状和书法创作、评选的趋势,做到信息充分,有的放矢进行准备,往往能事半功倍。结合本次国展征稿启事的几方面要求,谈一下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交流。

一、自作诗文。倡导自作诗文,打造艺文兼备的书法精品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能沉下来做学问、作诗文的书家越来越少,多数都处于业余状态,真正日常即喜欢作诗文的书家不在多数。而针对国展的倡导,当代书家还是要有敢于“亮丑”的勇气,花点时间,精心打磨几首古体诗或散文应该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是投国展,因此,确定好诗文内容后,除了反复打磨,请文字、文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辅导、调整、润色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不会因为一些平仄、押韵等初级问题而影响整体得分。

二、材料选择。一件好的作品,材料往往与书法相得益彰。现在关于国展投稿宣纸的现成品比较多,制作相对精良,但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与其他人撞车,因此,建议即便买印制好的粉彩、蜡笺最后也要根据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前几年的展览很多人用毛边纸书写,装裱后效果古香古色,而现在展览一件作品从收稿到最后展出需要反复的拆装、摆放等,纸张质量不好的话,很可能还没有进入终评便已经面目全非了。这两年用绢纸的人越来越多,用进口蜡笺的作品越来越多,尤其是册页,私人订制、挖裱的效果远远好于制成品。

三、书风把握。书风变换符合展览的规律,一种书风不可能持续很多年,也不符合人的审美规律,但追求对传统的深挖,对经典的再演绎应该是当前的主流。尤其是对于综合性的国展而言,评委可能要照顾到各方面,入展的作品不会一家独大。对于写经典一路书风的书家,可以保守的坚持己见,而对于书坛新手而言,尝试取法一些二线、三线的书家,未尝不是一种捷径。而对书风的关注,更多的是要看全国的竞争对手有多少,初学者写二王与六七十年代,业已取得自家面貌的老书家比,很难抗衡,因此要扬长避短。

四、字法问题。以往的展览,每次评审后都会有很多精彩的作品因繁简混用、错字、漏字或用字不准确而被拿下。这些问题一方面考验的是作者的日常积累,同时也能看出作者对待展览的态度。日常练习中要有辨别意识,而非一味的照搬字帖。以隶书为例,无论是汉碑还是清代隶书,即便是现在当做字帖的著名碑帖,也会存在书写失误,甚至是别字的现象。在用字问题上,我们大可不必剑走偏锋,尤其是国展,更应该谨慎对待,尽可能不在有待商榷的文字上耗费过多的精力。

五、创作过程。书法的抒情达兴属性在展览进程中逐步被消解,也就是说,现在的展览作品和作品背后的人是剥离的。准备展览作品的过程从构思到付诸实施是一个系统过程,以往的那种一时兴起、一挥而就的作品很难进入展厅了。综合来看,当代以展厅为中心的书家的创作过程趋于理智,每一件作品都需要精心的构思、选材,甚至是反复的书写才可能达到入展的效果。

      十二届国展从顶层设计开始,就打破了以往的惯例,注入了许多新思维和新方法。面对国展,我们需要的是对书法的热情、执着,也需要审时度势,冷静思考后的精心创作。对于每一个书家而言,国展承载着梦想,也饱含着汗水。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笔去耕耘,用笔墨讴歌伟大的新时代,打造属于当代的精品力作,只要付出了,能否入展,其不过只是人生学书历程的一个片段而已。

隶书小品

《桃花问道》

48cmx28cm


草书条幅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80cmx48cm

隶书条幅

刘敏中《点绛唇·短回惊梦》

180cmx48cm

章草小品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4cmx34cm



|

隶书 冬雪春风七言联 180cmx34cmx2

|


|

草书 高士仙人七言联 180cmx34cmx2


|

|

草书条幅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80cmx48cm

|

|

隶书条幅   欧阳修《古瓦砚》180cmx48cm

|

|

行草书条幅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80cm ×48cm

|

|

行草书条幅  辛弃疾《破阵子》180cmx48cm

|


|

隶书小品  《桃花问道》48cmx28cm


|

|

 隶书条幅  刘敏中《点绛唇·短回惊梦》180cmx48cm

|

|

篆书条幅  柳永《望海潮》180cmx48cm

|

|

隶书条幅  陆游《乌夜啼》180cmx48cm

|

|

隶书  阐旧极高七言联 180cm×32cm×2


|

|

行草小品   张岱《湖心亭看雪》34cmx34cm

|

|

章草小品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34cmx34cm

|

|

篆刻作品欣赏

|

|

篆刻作品欣赏

|

得闲

清兮濯缨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