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没有“丑书”,当代书法将迎来最大危机

2019年07月25日 22:34:446346人参与0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艺术流派也是百花齐放,但是到了宋朝,渐呈流美甜媚气象,比如被人极力吹捧的米芾书法

这种流美甜媚气象不但影响了国民的性格,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宋朝的民族性格:美女插花,香艳妩媚,温软乏力。此等民族性格自然抵挡不住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铁骑,必然是一击即溃,改朝换代。

宋以后的书法几乎是萎靡不振,但并没消亡,而是在苦闷中思索、挣扎中徘徊。到了清代中期的嘉庆朝,随着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碑学由此而兴起。

当时的集大成者刘墉和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咸丰以后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变革创新的大师。

叫人脑洞大开的是,有一位以行医为生的干瘪老头叫傅山的发出了振聋发聩的绝响:“宁拙毋巧,宁丑勿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刘墉作品

傅山作品

傅山的话大意是: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宁可写得丑些甚或粗头乱服,寻求内在的美,也不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

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自然潇疏之趣,也不能有轻佻浮滑,谄媚取宠之相;宁信笔直书、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

傅山的书学理论既是对清代碑学的总结,也是最具开张的书法理念。今人所谓的“丑书”的“丑”,其实来自于傅山的“宁丑勿媚”。

纵览书法史不难发现书法的发展史是与丑书分不开的。

跟同时代的书法家比,王羲之的书法就是丑书;跟怀素比,张旭草书就是丑书,跟张旭比,可能徐渭的草书也是丑书;跟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比,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就是丑书……

可以这么说,书法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不同的是清代之前一直没有明确的现代书学理念。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晋)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颜真卿(唐)

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苏轼(宋)

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风格的丑和艺术的美不是一回事,艺术的标准不是美,而是个性,是充分地表达个人情感和情趣的,因而也是多元的、丰富的。

这个理念可以用于任何艺术形式,比如绘画:黄宾虹的画美吗?不美;梵高的《向日葵》美吗?不美。但是,黄宾虹的画和梵高的《向日葵》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说到这里,我们还为丑书感到奇怪吗?还谈丑色变吗?当然,由于皇帝的偏爱,帖学和流美书风一直被推崇为正统,以至于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取向,致使今人对“丑书”难以接受。

三、“丑书”的艺术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了解和理解“丑书”,我不得不简单谈谈“丑书”的艺术特色。

大体上说,所谓“丑书”,其实就是师古不泥、创新发展,充分表现个性,与媚俗做斗争的。在碑学中开拓发展,在古趣中追求尚意,在传统中展现个性。

谢无量作品

比如运笔,传统的“锥画沙”、“屋漏痕”,是说要严格按照规矩逆锋起笔中锋运笔,不可出锋、偏锋,方能达到端庄厚重、力透纸背的效果。

而“丑书”一反传统的模范,往往露锋起笔侧缝运笔,有无拘无束、空灵飘逸的效果。

比如结体,一反传统的间架结构,寻找不平衡和不对称的动势倾斜和怪奇意味。比如布局,打破了传统的状如算子式规程,章法更加达情随意、自然天成。

总之,观“丑书”作品,给人以稚趣扑拙、返璞归真、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个性的展现、性情的释放、心灵的述说。传统书法理念讲究巧、媚、秀,轻滑、安排。

事实上,巧之极则雕饰做作,镂金错彩而乏自然天趣;媚之极则伤于细弱,甜腻浮滑而显气格卑下。故,追求博大、恢宏,肆张、奇崛、拙重、庄严的意趣和内在的深沉厚重的美学境界乃大势所趋。

这也是中国哲学的辩证法: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中秋帖王献之(晋)

裴将军诗帖》 颜真卿(唐)

徐生翁作品(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