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书法展览作品集

第二届全国书圣书法大展获奖作品及作品形式分类(高清)

2019年05月22日 12:20:323569人参与0


2017年8月9日-10日,第二届书圣书法大展评审工作在临沂鸿儒美术馆举行,该展览共收到全国26个省市和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来稿作品6066件,经过评审委员会认真、严格、公平、公正的评选,最终评出入展作品204件,其中优秀奖10名。入展作者涵盖北京、天津、重庆、浙江、云南、四川、山东、山西、辽宁、江西、江苏、吉林、湖南、湖北、黑龙江、河南、河北、贵州、广西、广东、甘肃、福建、安徽等地。

本次大展由中国书协副主席、山东省书协主席、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顾亚龙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中浙,中国书协理事、山东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孟鸿声,山东省书协顾问、临沂市书协主席龙岩,山东省书协驻会副主席王瑞,山东省书协副主席姚东升,山东省书协主席团委员邹方臣担任评审委员,临沂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建都担任监审委员会主任,郝晓明、朱栎、徐志强、卜庆中、赵凤砚、张荣磊担任监审委员。

本次展览是第十五届临沂书圣文化节的主题展览,由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临沂市书法家协会、鸿儒文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优秀奖(10人)

李继振 程祥忠 景 彪 张 健 彭作飚 朱钟平 刘远明 张成泉

王青松 钟 华

部分入展形式


 观这些作品,纯白宣纸极少,以色、旧为多。要么鲜艳华丽,要么仿古作旧。置身其中色彩缤纷又古色古香,俨然徜徉于花间,又仿佛穿越回古代。不知什么时候兴起了拼贴作旧风,且制作工艺不断提升。

    书写是根本、是核心、是书法的一切。设计不叫书法,工艺也代表不了书法,一切形式都是书法的附属与点缀,且越少越好,越自然越好。如此大规模有组织地进行书法设计,让人有两种感觉:一是古人那么笨,留下来的经典法书,找不到通过纸张和作旧设计出来的作品;二是现代人太聪明,在明明黔驴技穷之际找到了“创新”的终南捷径。而且藉此扬名立腕,名利双收,到处讲学、卖字、走穴,好不热闹,也成为当代书坛的主流生态。这个问题不宜多说。

     宣纸厂做宣纸,白色永远都是主流,中国书法的独特性,往往就是在这白纸黑字之间,越简单,越纯粹,越几于道。古人作书,甚至加了印章都嫌其多余,明明白纸黑字,干嘛非弄一红章盖上去破坏气氛?毕竟黑与白是原生色,在传统哲学思维中,可以理解为阴阳观的笔墨显现,是大朴不雕的美学凝练,是大道至简的哲思反馈,也是传统为人处事观念的情怀暗示。如果真的加个印章就真能“画龙点睛”,那明清以前两千多年书法史,举凡钟张二王、颜柳苏黄,他们就那么笨,就想不到给自己的字盖个印章?明清时期书法开始盖印,大概是篆刻艺术发展与市场化某种需要的结合,毕竟印章代表着印信,由此可证明作者是谁,另外盖印也代表一种庄重和重视。就这样,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明清写字加印章成了普遍的做法,久而久之,大家发现在作品黑白之间加个红章效果也不错,于是便延续了下来,也就没人追究为什么偏要盖章了。事实上,篆刻是一门独立艺术,并不是书法的附庸。但即便在明清以降作品上盖章成普遍现象,也未能泛滥成一件作品盖很多章这样的局面。

    总之,好色好旧应该是始于当代,确切地说是当代国展。民国时都未曾见得。于右任写字往往就盖一个章,弘一基本如此,极简明,谢无量甚至很多字根本都不盖章。我真没觉得不盖章的作品比盖章的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任何区别。毛泽东写字也从来不盖章,尽管齐白石给他刻过好几方印,他留着把玩,从来没曾在他的作品上用过。这种自信相当了得。书法就是写字嘛,弄那么多花哨的,一是表明自己的不自信,字不好,颜色补,或用印章补;二是为了投其所好,让评委喜欢,只要能入展,当然可以不择手段。可评委难道真的都好色吗?真的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非是简与淡吗?奉劝投稿者,别把评委当白痴好吧?

另外引起我注意的是,以多字小字居多,一眼望去,擘窠大字的少数字榜书对联绝难一见,中楷规模的对联成了主体,也不乏密密麻麻的小字对联。楹联的功用是张贴在门两侧的,也有挂于中堂的,绝大多数都是四言五言七言的,超过十言以上者是少数,毕竟要考虑与建筑物结合,应以醒目、庄重、儒雅、大气为尚。但投稿者却尤钟情于中小字,这类的比例估计占了八成以上,非常让人不解!说是不解,稍加思考,也就差不多明了了:

当今书法圈,以崇技为尚,字小而多,便于雕琢,可以发挥“技巧”,且较易控制,毕竟写三十个小字比写三个大字成功率要高些,就算某个字没写好,总是可以滥竽充数的。大字就难了,控制难,极容易“漏怯”,一丁点没处理好就会赫然出现在眼前,无法“充数”,且由于字数又少,很难把自己平时所学的“十八般武艺”全展示出来,各种书写小动作在大字中基本都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为了充分炫耀自己的技巧,索性多写,不断打“磨”,以赢得评委的好感为终极目标;

其次,当代书风趋于疲软的趋势,或者说已经形成某种“靡靡之音”,放眼望去都是江南秀女,连个北方壮汉都难得一见,整个是阴盛阳衰。有些书法,一眼望去,就有一股刺鼻的脂粉气直击鼻孔,还有一种浓香得化不开的奶油味,让人的牙都倒了,心也化了。因为写得“美”,所以自标学习经典,好像于右任、弘一、谢无量学的就是经典似的。也会特别瞧不起所谓“丑书”,到底何谓丑何美,还真得好好商量下才行。凭直觉吧,没有一一关注当代作品,但凡自己不小心看到的,总体而言就是如下印象:技巧恨多,骨力恨少,花样恨多,个性恨少,俏巧恨多,风骨恨少。美得让人眼花缭乱,大多汲汲于描头画脚,挖空心思去玩小情调、小表情、小动作,整一些俏皮的、好看的、唯美的,若新妇梳妆百种点缀,却因缺少散淡心胸与旷达襟怀而无法达到古淡天然,更不用说凛然不可直视的正大气象了。如果这样的风气真的存在,那么国展出现这么多“小”气作品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此段文字转载于弋者小筑公众号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