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资讯 » 各地书展信息

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

2019年02月16日 11:08:2511156人参与0

  

加藤子直

作者系日本国千叶県立国分高等学校教谕)



走近古典

       我是以吴昌硕篆刻为中心进行学习、研究书法的,同时我也是执鞭于日本高中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者。

  今年1月16日到2月24日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展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颜真卿《祭侄文稿》以及怀素的《自叙帖》都是初次来日展出,加上日本国内的藏品(国宝18件、重要文物16件)合计177件,将颜真卿之人之书的本质精神、面貌进行全方位地反映,是一次大规模的、非常有影响力的展览,自然也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话题。

  古典书法的精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等等都是我平时授课的内容,这次展览除了颜真卿书法珍品之外,怀素的《千金帖》,褚遂良摹《黄绢本兰亭序》,日本收藏的王羲之、王献之的原迹,还有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唐拓孤本)》等等珍贵名品能够同观并赏,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难得的机会,令人兴奋和感动。同时也促使我更加向上,对我今后的教学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相信会使我的教学更上层楼。

  这次展览把颜真卿、怀素等人置于晚唐书法的背景中,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初唐时代大家对王羲之的崇尚与喜爱。同时颜真卿对中国后世的影响以及日本对颜真卿的受容也都有细微的反映,是一个非常好的策划。

  从漫长的书体变迁历史来看,颜真卿所创造的美也成为古典书法的一部分而被继承和发扬,我认为这是颜真卿作为巨星而存在的理由。

  书法的古典美是理性的、知性的,其中的名品更是超越人知的、神秘的,它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根底的伟大!



  

宫川翠渊(英代)

(作者系日本读卖书法会评议员、日本甲骨文书道研究会评议员)



喜爱无国界 

      这次“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有许多中国客人有组织性地前来参观,展览会场到处可以看到中国客人的身影,自己恍如身置异国他乡,说明这些客人不远万里来日亲睹颜真卿真迹的热情与我们日本爱好者是一样的,也证明了对颜真卿的崇尚与喜爱是不分国界的。

  对“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的展名开始我有些疑问,但随着对颜真卿其人其事其书的深度理解和认识,我逐步感到与不知真迹仅为高手临摹的《兰亭序》相比,有血有肉有情有泪的颜真卿的真迹更能让人信服、感叹!从这一点上说颜真卿与王羲之并驾齐驱或用超越的说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千代光之(辉)

(作者系甲骨文书道研究•龟鉴塾代表、日中书画印研究会事务局长)


意外的收获

       通过这次“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的展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超越书法技法的文化感情表现的存在。颜真卿那书法线条流露出的悲愤苍凉,完全是由满腔的热血凝成,是生命抗争之时的印迹,是绝望与呐喊交织在一起的体现,那一气呵成时产生的润、渴、枯笔,字散、形变、行曲加上修正处的涂抺,活生生勾勒出颜真卿祭侄时悲愤交加之激越之情。

  在这次有关颜真卿的展览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书法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更多的是学习到了每幅作品背后的文化,触摸和感觉到了作者的感情脉搏以及书线跃动、变化的由绪。这种感触虽说是短暂的、有限的,但是会悠长地存在我美的记忆中,这一点对我来说是从教科书里体验不出来的。

  之前学习各种字体的时候,也会简单地了解历史上伟大书法家的特点和互相的影响,可是在细微的感情把握上却没有特别的理解和生发互相关联。没有想到,这次的展览带来了这一意外的收获,让自己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相信颜真卿用生命书写的名笔会永存!期待今世也能出现如此千年永在的名笔!


[明] 仇英《九成宫图卷》(局部)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刘作胜

(作者系日本爱知学院大学教授)


“技”有法 “意”无穷

       此次展览的副题为“超越王羲之的名笔”,为何要将颜真卿与王羲之相比呢?

  在日本被称为书圣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王羲之,一个是颜真卿。

  诞生于7世纪的《万叶集》,将“羲之”二字的音标为“てし”,与“手师”(习字老师)发音相同,也就是将羲之视为习字的规范。后来,日本人从《十七帖》中看到“安、也、不、之……”等字的草书与“あ、や、ふ、し……”字形相同,方知平假名亦依此而来,日语中的汉字、假名的文字造形都来自于这位书圣的影响,或者说是王羲之创造了日本书法的典范。

  另一位书圣颜真卿,知名度却晚于王羲之许多。受“安史之乱”的影响,遣唐制度终止,晚唐的“颜筋柳骨”在日本似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直至18世纪的江户时代,舶来的法书目录中才有了颜楷的碑拓。颜真卿的出现令书家们耳目一新,在书风上两者截然不同,前者瘦,后者肥;前者妍美,后者雄浑;在政治上,前者善隐逸,后者不畏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日本近代书法崇尚明清,王铎、傅山、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等都是承颜法而大成,尤其是颜真卿树立的人格精神的典范,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由于颜体个性较强,在用笔、字形上有过于夸张之处,加之出现较晚,对于一般习字者来说认知度不如王羲之广泛。在书法教育中,如我们大学的楷书课,将初唐的虞、欧、褚划分为“规范型楷书”,将颜真卿与北碑一起,划分在“表现型楷书”之中,各自半学期。

  书法本源于实用性书写,但近年来伴随着手写行为的减少,书法逐渐走向更为纯粹的艺术性表现。“技”有法而“意”无穷,艺术创作如何表达自我、求得共鸣,手师之外,“心师”的造化或许更为重要。

  作为书法史中最具有人格魅力的颜真卿以及最具有感情色彩的《祭侄文稿》,其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本报执行主编兰干武赴日参加此次“扶桑访帖”活动,带了数份在“人物”版刊有朱以撒、胡秋萍、韦斯琴、颜亦端、方放等的报纸,与参与此活动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进行交流,大家反映很好。胡秋萍、韦斯琴、方放特创作书法作品对此次中日交流表示祝贺!

                                                     ——编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