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册页展,凭什么提名这几个人啊?(附作品高清大图)

2019年01月04日 15:12:4412676人参与0

13位作者提名理由

 提名理由  张维忠


 王丽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笔意进行册页创作。综观作品,可谓古风扑面,清新丽雅。首先,材质形式很独特。作者采用古代碑拓字帖的形式,黑底白字,从用纸和用墨上都十分讲究,极似古本碑帖,许多评委对此册页制作用心感到新奇与惊叹。其次,拟古书写很到位。作者主要取法褚遂良之书,从点画结字到气韵精神均刻画得十分入微,可想作者对褚字是下过苦功夫的。同时,在主体书写内容之外的空白处以小楷作饰,更加显现作品的多样性和艺术性。第三,书写状态很平静。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时的那份安静,每一笔都写得很从容,几乎每一个字都很入法,不激不厉,整幅作品显得十分淡雅静穆。但在静中又让观者体会到一份活泼与灵动,由此可知作者对笔性的把控能力是很强的。借此,也希望作者能进一步拓展思路,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独立的书法语言。

提名理由  陈新亚

张升这件草书简册,所仿木简,形制颇似。所习西北汉简书体,已达相当熟练程度。故总体看去,古意盎然。用笔轻松率意,开合有节,属字自然,力行简中。与同类书作相比,其出色处在于可感其跃跃欲试,渐能自发几分性情。当然,若许细读,也有些问题:如横画入笔,时出尖喙。我并不是说一定要笔笔藏锋,如隶书之蚕头(汉简草书也不免尖入),而是从这时常见到的尖入法式,结合其结字的纵逸姿势来揣度(可感觉书者时时在校正笔运与字态),我便觉得书者之执运毛笔与简面的夹角,大多仍然不够超越今人习惯,尚未切近“古法”;因而,书写过程中,笔向简牍左右横布之力度也不够强,故如汉简书那种宽博迟重之意(本缘于当时在简的狭窄面上,手笔下行的滞涩:因被动而致沉着),便不易随笔顿挫于简面,终不免复减损其几分“高古”。此一己所愿,谨备书家参酌。或见拙拟《评审感言》。

提名理由  顾亚龙

陈伯伟该行草册页,是本届册页展入选作品中,承袭赵孟口书风特点的典型之作。其通篇气象,颇具赵孟口笔墨神形。点画用笔,娴熟自信,干净到位,尽显遒媚、秀逸之态。字法结构,严整得体,中正平和。整册十二页,书录宋人轶事数则,约数百字,首尾气息贯通,清丽婉转,含蓄典雅,深得赵体书风神韵,实属佳作。然而,该作者在运笔时,若能更着意笔毫在纸间的迟留,结构再严谨些,或可更为精彩。


提名理由  方放

杨科云《吾心斋书小窗自纪册》,以中庸之风为基调,气息沉静,整体章法源自古人手札,用笔娴熟稳健,点画精湛,足见其在传统经典法帖的临习上下了很大功夫。然其临古却不囿于古,将二王书风代表法帖中的笔法、字法、章法融会贯通,落笔铺毫之间,以意使转,轻松自如,宽厚处裹筋藏拙、茂朴沉着,爽利处刚中带柔、清奇简畅,字与字之间错落有致、疏密得当,较好地呈现了文人手札特有的典雅冲和、自然率真之趣。书为心画,如何以技进道,是当代书家共同追寻的理想境界,期待杨科云在未来的艺术之路上继续努力,更上层楼。

 提名理由  颜奕端

 观冯伟《千静居行草册》,主要取法二王,格高意古,与《圣教序》二王系列手札形神兼备,线质凝练坚挺,章法跌宕起伏,潇洒简远;每页之间连贯呼应,在笔墨的表达中能注入作者对文字的真实感悟,能较好地处理好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对比关系,空间布白自然而不安排,节奏感强;用纸上选取陈年老纸,越品越醇,不失为一幅上乘之作。

 提名理由  徐海

孙文平此件隶书册页,取法两汉摩崖石刻。字形鲜活、生动,韵致古拙。虽有个别过分处,亦不伤整体风格。于当今甜、齐隶书弥漫之际,此作可称难得。

 提名理由  刘颜涛

 在当代年轻书家中,石文贞是一位长期执着于篆书学习和研究的优秀作者。书如其人,温文尔雅。正如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词中所称许的“笔法圆熟、结体修美、布局精整、意态安详、笔墨悠游”。更加难能可贵之处,乃是在其日渐成熟的创作中,能不安现状,不为成法所囿,开拓进取,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

 元·吾丘衍《论篆书》云:“篆法匾者最好,谓之‘螺匾’,《石鼓文》是也。凡小篆,喜瘦长,螺匾法非老手莫能到。”这件作品则在其原来师承清人吴让之、邓石如等诸家的基础上汲取《石鼓文》和汉篆体态的雍容大度,线条在原来的劲健清秀中又增添了浑穆沉厚,结体则变修长秀逸为宽博质朴,从当初师法前贤的亦步亦趋、如影随形,跨越到现在的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在平和、雅致、从容、淡定的书写状态中,手笔自达,不待心思,首尾如一,贯彻始终,心手相应出一派清新晓畅而又沉静古雅的景象。若抛开贵远贱近、厚古薄今的心理,暂且不论今人与古人在传统文化即学问修养和道德文章上普遍存在的差距,单从这幅作品的书法艺术角度而言,即使放进清代和民国的篆书汇集中,也丝毫不比除去那几位巨匠大家经典之外的一些优秀作品逊色。完全可以说,在未来的漫长艺术道路上,作者如能永久保持这种书写状态下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技道双修”,勇猛精进,日后大成,定非妄语!

 此作也有白璧微瑕之处,即“从巾、父声”的“布”字,篆法不够准确,将“”写作“”,虽为偶然笔误,也应坚决避免。

 提名理由  李木教

 当代书坛兴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有一大批书法家特别是青年书法家对传统书法经典作品的技术研究和把握达到相当的高度,这种模仿当然不是终点。但有了这样的根基,就有理由期待未来的开花结果。就技术层面看,很多年轻人的确超越了前代书家,这也保障了现在全国展览的基本水准。尽管每个展览都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但总有几件作品能够格外引人注目。黄贤志这次册页展入选作品就是在每一轮评选中都特别令我爱不释手的作品之一。这件册页采用尺牍形式抄写前人诗文,用笔结字平和厚实、湛然入古,墨色饱满而具微妙变化,可见作者对于宋人行书的研习功深,气息近乎李建中、蔡襄等。从用纸、题签到整本册页的装潢可谓清新古雅,显示作者对于册页形式的熟练掌握和不落艳俗的审美追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册页的书写自然从容,没有当下过度模仿古帖夸张欹侧以及过分描画——直把写字当画字的习气。这种淡定的表现出于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之手不能不令我惊讶,白璧微瑕的是“章、麟、瘴、归”的几个长竖和自题跋尾的文字显得不够妥帖,因为借用尺牍形式而故意断开原诗文句的做法也不值得提倡。

 提名理由  王大禾

无论哪一种书风,一定是以性情“自然表达”为上的。由于创作学习心态的因素,急于标新立异彰显自我过程中落入刻意而为泥潭的比比皆是,在笔法、字法、章法上“作”的痕迹无可掩饰,即使长期大量的练习,无非就是“作”得自然一点而已,难成高格调。

米字风格强烈,从者往往拘泥于形貌而风格趋同,夸张变形手法相近、形式设计套路化,一看就觉得“油腻”。张洁明的行书册取法鲜明,不难发现作者对时人习米流弊有足够的警醒,对米字书法语境了然于胸,而在用笔生发、结字造势、用墨取韵上提炼取裁,足见其志趣用心。此作虽字字独立而体势连绵不断、笔意贯串流畅,通篇一笔不懈,爽利挺拔、清洁明净。对经典法帖既有足够的传承,也有一定的自我笔墨语言,营造出精致生动而温文尔雅的视觉美感。在参评众多浓墨重彩、设计机巧、躁动浮华的册页作品丛中,此作自然本真地表达内秀与淡雅,无疑是一股清流,令人玩味。

 提名理由  李守银

樊青松的这件作品,取法汉代碑额文字及汉篆的结体与笔法,整体布局疏密有致,开合揖让,寓动于静,写得很轻松,但稍欠灵动,结体还不够松动,很多起笔处见露锋,线质还需体会加强。

我们先看《汉张迁碑额》,首先夺人的是它那朴茂、沉雄、奇伟的整体气魄和神韵,刚毅而方圆交互的线,形质很美,使人有百炼成钢化为绕指柔的意象感受,更为动人的是,线的纵横转折、起伏跌宕、充满生命力量的运动!全篇空间构造都因其势而生发、呼应、连贯,在短短十二字的篇章中,竟如此诡奇多变,令人目不暇接,同时,又如此统一、完整、浑然天成!

再看,在一些汉代刻石、石雕中,用很写意的线刻画出人物、动物的形象,给人感觉好像没雕完似的,但它那种浑朴线条所营造出来的气象,却能动人心弦。所以,建议作者除了对经典的篆、隶书影印版的碑帖深入研习之外,还要领会它的精神特征,就是在线的运动中,要充满劲健沉厚的力量。另外,还得抓住它的总体气象,就是恢弘雄浑的气象。在今后临习和创作中,一定要注重全篇章法的把握,要去实地体会、接纳最原始的气息,进入那个遥远的时代,多看原作、原刻,当面对作品的原作、原石的时候,会更直观、更充分感受那种整体性的沉雄博大的气象。东坡居士云:“始知真放在精微。”细味《张迁碑额》的细节,就会豁然开朗。

 提名理由  韦斯琴

我提名的是一本小楷册页,由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的一名小学女教师张义芬创作。

从填写的资料看,投稿者目前还不是中国书协会员。

这本小楷册页的书写内容是张岱《陶庵梦忆》散文数篇,形式上采用小楷在仿古纸上书写正文,释文、注解打印在侧的方式,古意浓厚。

 从笔触看,落笔轻松,结构精准自在,得二王小楷之古雅,略参行书笔意,写得鲜活舒朗。

细读之,若清风拂面,温润而有馨香。

 提名理由  刘京闻

冯立的这件取法唐人的作品,是这次评审中让我眼前一亮而且品味良久的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冯立作品取法欧阳询、欧阳通,当今写欧楷的作者很多,大都写得跟字帖上的刻本一样,有形而无神彩,何也?只因没有很好地解决笔法的核心,写字像在搭积木,上一笔和下一笔之间没有内在的关系。再有一些学习魏碑的作品,结字的趣味还是不错的,但用笔像刀刻的一样,追求所谓的金石气,刀砍斧凿、棱角分明,实际上是在描摹魏碑刻石的效果,而不是自然书写,这类作品前些年还颇受欢迎,甚至能够入围国展。其实清末民国时期,如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徐悲鸿等名家皆从碑中走来,但都写得自然流畅,无造作之感,启功先生曾说:“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实学碑之妙理。

由此再来看冯立这件楷书作品,有几点难能可贵:

一是朴素。此届册页展有很多作品打扮得花枝招展,形式大过内容,而此件作品则干净利索,没有过多的化妆,古风犹存。

二是作者能把二王的笔法合理地用在唐楷这些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中,让字有了血脉,有了风姿,东坡有云:“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就是能把楷书写活了才是高手,而冯立的楷书解决了笔法的来龙去脉,才能够真正地写出了飘扬,写出了神彩,写活了。

三是这件楷书初看也是状如算子,大小均等、整齐划一,不太符合艺术追求的标准,但细看则每个字都有一些内在的变化:疏密变化、欹正变化,而这种变化不象很多作者写魏碑的方法,通过大开大合,而是依靠内在的微妙变化得来的。小变化其实更难。这就是为什么做粤菜的厨师要比做川菜的厨师挣工资更多一些的原因,因为川菜的特点比较突出,易于掌握,而粤菜的特点则比较微妙,也就更难了。

四是笔法丰富。起笔如切金断玉,非常爽利,瞬间笔锋的调整而成就了笔法的千变万化,而且笔笔到位,颇有行书的流畅之美。

五是线质饱满、丰腴有度、筋骨并存、刚健挺拔,实属难得。

六是通篇数百字气息贯通、一气呵成、前后无异,说明作者的控笔和结字已烂熟于心,达到了心手双畅。

前些年曾有老师提出要激活唐楷,而激活唐楷的核心就是解决楷书的合理笔法,打通血脉,字型再写出变化,唐楷自然就写活了。冯立这件作品可以说是激活了唐楷,写出了变化和新意,谨严之中透出了灵动。



 提名理由  崔胜辉

金弋此件册页作品在形式上没有做过多的装帧和设计,整体朴素简洁,只是在纸张上选择了淡黄浅印的彩笺,给人清新闲雅的感觉。

 其书风散淡自然,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圣教序》、米芾何绍基以及近现代书家作品上多有留意,且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技术上可谓娴熟。章法上运用的是散点式安排,疏疏落落,大小参差,洋洋洒洒,娴静疏朗,轻松自然。其笔触凌厉劲健且不失松动,张弛有度,擒纵自如。字形虽杂糅多家也能和谐自然,结字因势就形,有天真烂漫之姿,偶有造作亦不失情趣,瑕不掩瑜。

此类作品在本次来稿当中还有几件,之所以选择此件作品作为提名是因为此件作品在此类风格当中较为突出(个人眼光而已),较之复制古人躯壳,一味刚劲用狠,有技无趣者要更有品头儿。

书法创作中不可能做到完美,但可以不断地完善。作者如能在此基础上去其痕迹,将杂糅液化,溶古于己,则更为可观。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