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刘宏卫书法经典赏析课干货

2021年06月20日 23:08:592036人参与0

中书协新疆(兵团)公益培训班刘宏卫书法经典赏析课堂笔记干货

经典的意义

三大行书赏析:一切艺术源于节奏。《祭侄稿》最初比较平正,后半部分近于草书,悲愤之情体现其中,这种经典不可复制。三大行书都是不可复制的,《兰亭序王羲之自己想复制都做不到。

万岁通天帖:不激不励、风规自远。

视觉冲击力

寒食帖》在三大行书中最为厚重,已用到笔腹或更后,我们在写重笔时,如完全按下去,是不是真重,按里有提,实里有虚,重不是死笔。实虚阴阳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形有可见有不可见,点画可见,不可见的是作者的精神状态、肌肉感觉及神经传递过程。要通过见思考不可见,重是万毫齐力,或重若崩云、薄如蝉翼。王羲之的重笔与苏轼的重笔作比较,但其美是一种中和之美,又不失轻灵,细处不弱不虚。

赵孟頫,提倡学魏晋,但也掩盖不了他学唐人的痕迹。董其昌轻灵飘逸又不失法度,其最重的笔重到什么程度?量是不一样的。这几家来比较,苏在法度之中,赵孟頫、董其昌也在法度之中,王羲之运用纯熟。

书谱是经典小草,与十七帖等都是最佳范本。只看局部难以体会全貌,米芾说唐学大王者无出其右(孙过庭),我们临书谱如何取舍?前中后段是不行的,只看前段很难把握其变化,到了最后才是最精彩的。

十七帖有格调有静气,但它是刻本而非墨迹。学草要识草、记草。识草要下笨功夫,识和能是两个层面,积累靠日课,有人背《草诀百韵歌》。其实《书谱》的量就有3000多字。

对于大草的欣赏:自叙帖,是理性还是感性?忽然绝叫三五声等说的是感性,但一发挥可能就容易挥发,草书有理性的前提,草以使转为形质。

张旭的古诗四帖:有理性还要有感性。此帖藏于辽宁博物馆,我看过2次,第一眼看觉得天马行空,再看原帖又觉得清新可人,仅高29.5公分,有技术层面的依托,不光是情感的挥洒,连绵不断而没有笔弱和不到。

圣教序:字形写准是最初级,需要追险绝归平正。

小处不可随便。如《圣教序》里的其字:重心靠右密,左疏。到位而有变化,然字是由节奏生发出来的变化。

拟之者贵似,察之者尙精。写得好,不是也是,临得不好,是也不是。

感谢李向东先生分享笔记。

刘宏卫,号两仪斋主人,辽宁辽中人,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辽宁省书协理事。作品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展)、全国第四届书法兰亭(佳作奖)、全国第三届草书展优秀奖(最高奖);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院奖获奖提名等;书法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辽宁美术馆等多家文博单位收藏。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