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学社
以为艺心生活,以念佛心作字
以常惭心律己,以持恒心修习
【大舟新岁絮语】
辛丑年,以 “深耕广种” 四字与诸人共勉,亦敬謝诸师友一直以来的教诲提携,以寸心之所得而为之汇报,亦祈祝新岁和乐吉祥,大安光明。
浅释 “深耕广种” 此四字:
深者,非深浅之意,乃为至心一处,至善至微之意。事事将我心全然投入,凡心不入其中者,纵千尺亦不谓之深也。
耕者,心田之耘也。而今之世,人心浮躁,种种欲念如杂草,生生不息。于此之年,净念为上,耕之耘之,唯勤一法,勤拂拭,勿使惹。最上法无如念佛,以六字之锄而摄灭诸妄念,以离妄得净。
广者,非心欲之大,乃时时处处之所遇,不舍一缘,不攀一缘。当下一念,诸妄数百千万之不计,能不谓之广,一一摄除,何易也?何来妄想他处,过去未来,大妄也。
种者,种一切善,使之生根,发芽,结果。亦如传灯,一灯点一灯,以致百千万亿盏灯,以照通天之亮。当知种一切因,得一切果。种无明,收者何止种者,百千万人受百千万劫。种明净,亦如是,又何百千万人于百千万劫中皆得大安光明。
庚子腊月二十八日大舟拜上
小雷江君的字里有翁同龢、石庵笔意,笔很实,用笔很厚重,有古意,又有空灵气。与当下相比写的很难得,很用心,也带我向你先生雷珍民先生问好,也多从雷先生字里找金子。
当代碑学泰斗
(雷江)他的书写明鲜受到印祖、弘一两位书法的影响,但没有重复弘一法师的书法,弘一法师的书法很好,但是今天的书家不能重复任何一位前辈大家的面貌。艺术只有写出了传统历史信息,又有本人特定的个性,将生活、传统、个性,三样相互结合,才有艺术生命力。这点小雷江把握的很好,真习古而不泥;以生活佐翰墨;尽性情而知敛。
当代著名书画评论家、鉴赏家、美术理论家
柯文辉
看了雷江的这些作品,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其一,作品是有内容的,不是为了一个作品或一个展览去抄一些内容,而主要为表现自己书法的艺术性,内容与书写者没有关系。而雷江这些作品内容是他研读《印光法师文钞》有感而所摘录,有自己的体悟在里面。
其二,作品中有恭敬心,也很老实,就是展览的题目所说的“诚敬”,这也是印光大师一生讲的最多的一点,最关键的是诚,真做到诚了,敬就在其中。
其三,从字里行间能看到他自己日常修习所得精神思想对他笔下的滋养和影响,很干净,且有一股静气在里面,在当下的浮躁里很不易。
其四,他的作品也是一种“善巧”,就是弘一法师所说的“以笔墨做佛事”。也在通过书法将自己从印光法师哪里学到的、受益的以自己的方式与更多的人分享。
北大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
楼宇烈
我与雷江往来还不多,由于同为莲友,同仰印祖,便产生了亲切感。他学佛信坚定,修持精进,也给我以激励。雷江习字有恒性,虽多拜名师而笔不旁骛,定力如一;也不趋江湖热闹,能守净地,笔耕不辍,日居月诸终于镕铸为独立之书体。大舟之书,刚拗有态,凝练内敛,筋骨坚挺,颇堪玩味。虽然如此,尚可更臻完美,大舟其勉之。
著名学者、教授
费秉勋
观汝日前所寄近作,觉内容与笔下沉稳平实不少。此皆穷其学临池不懈促其功所然也。夫书法至高境界,终究不再做字本身,实为个人修为、学养、胆识、认知等综合素质之体现。书写为形而学识为质,乃是真谛。虽自古及今高论者不乏,其理同也。为汝能善解此笈而倍感欣慰!
雷珍民
我觉得雷江很好学、多思、也很用功,因为他对于宗教的虔诚,所以对于他的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他主要是在书法这个领域写了很多佛教题材的作品,书法功底我觉得楷书的功底很深厚,有唐人的法度。然后他又有宗教的很虔敬的一种心态,所以他在书写佛教内容的书法方面达到了一种很忘我的一种状态,挺难得的。
著名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
梅墨生
雷江有着良好的传统文化功底,孜孜于书法、绘画之探究与实践,善于从文化与精神的角度理解并把握笔墨。故尔,其每每下笔,均有所从、均有所出。其书遵循唐人之法,规矩谨严、张驰合度,力戒时人“率尔操觚”之弊病。其画取法元、明、清诸家之法,题材多为花卉,尤爱墨竹。大约竹之挺拔、虚心、劲节正是其心之所向。
著名书画评论家、中书协学术委员
马 啸
现在的文化界和思想领域都比较复杂混乱,各种观念相互交织在一起,很多人身在其中难以辨识,找不到立脚点,缺失主体意识,形成了人云亦云的墙头草思维,十分可怜。但是,雷江能从中认定虚实,辨识真伪,把握自己,选择一条正确道路,不被时流左右,坚定前行,这非常难能可贵。特别是在佛学里找到了归宗,认定净土法门,依止大德印光法师修学,心无旁骛,克诚净业,更是难得,堪称人间“芬陀利花”。
中书协理事,教授
大方居居士
来自古都长安的雷江,书法师承有方——楷书以虞褚为宗,行书以羲献为法,并在“守正创新”中探索一种正大气象的书法美学风范。他在临帖日课中吸收经典摒弃陋习,不断汲取与已相合的精神因子,深入品味古文字、钟鼎款识、秦汉碑文,他的书法在气、韵、骨、力、情、势、境等形态中,发生了明显的气质变化。他往往喜欢用简略的笔墨、精粹的徒手线,去自由潇洒地表现自我感觉,用线条的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去传达出自己对文化书法中“文化”的独特理解。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
中书协理事
王岳川
雷江学事有专,他不好贪多求宽,只一门深入进去,再横向开掘。于是,书法出古而个性十足,拜学于其同乡大家雷珍民先生门下,就一个楷书已经钻入深处,踏上高台。国画学陈子林梅墨生王非诸师,近年专于写竹,浸沉宋元竹石花鸟意趣,立志悟透东坡、文同之竹意,颇得神彩。学问亦修身于其同乡净宗祖师印光,创办“仰光学社”,寂于“念庐”而寞然成趣。日前,雷师兄光临书斋,谈经论道,一袭麻纱对襟长衫,一看便是高人。
我常常问学于他,他也不吝赐教,亲手师范,使我长进不少。学问不在年高,为师不在势大。我愿向他多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书法家
蔺 雨
雷江年轻有为,脱尘出凡,来日可期!见解高,路子正,勤自勉,不简单。
当今社会,瓦釜雷鸣,金玉失声,正念难立,邪气难除。这对于你这个年龄的青年学人来说尤其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惟望追根溯源,深扎根系,不偏正念为盼!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著名书画家
刘 星
把书法写正是一个苦道,也是雅俗共赏的正道。把书法写的怪异性情比较容易,但复归于正却相当难!雷江的书法,一字以蔽之:正。他的正,不仅是颜柳的正,北魏的正,褚遂良的正,而是一种融兼多家的正。他的字,凛然有一股正气,饱满端庄,朴厚凝神。他的正,显示着心胸的那股纯正,一种静默守正的精神。
著名书法理论家
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吴川淮
艺术家简介
▽
雷江,字大舟,号弘光居士,陕西合阳人,现居北京。仰光学社社长、青年学者、自由撰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嫏嬛书房》画刊主编、大舟文化品牌创始人。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