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2021—2025)
培养书法人才,建设担负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重任的书法浙军;促进书法创作繁荣,打磨推出扛鼎、传世和不朽之作,是书写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新篇章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与“重要窗口”相匹配的书法高原高峰的重要支撑。深入贯彻******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以及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决策部署,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强化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书法担当,特制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人才培养与精品创作”工程五年(2021—2025)规划。
一、主要目标
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和省委对文化文艺工作更加重视,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赋予书法创作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文联和书协组织精品创作和人才培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围绕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省委建设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文化高地的目标任务,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阶段,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人才培养和精品创作的主要目标是:聚焦“文化强省、提升浙江软实力,文化树人、引领社会新风尚”总目标,坚持以人才战略为第一战略,强化“重品格、重学养、重基础、重个性”培养方向,造就一支以老书家为先导、中青年书家为主体的崇德尚艺、结构合理、分布广泛、梯次分明、具有极强守正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时代书法浙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精品创作为中心环节,用书法精品展现“重要窗口”的中国特色、浙江气派,打造浙江书法创作高地、学术高地、人才高地,进一步巩固发展浙江书法发展领先优势。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聚焦“重要窗口”定位。提升站位,从全国视野、全省大局来审视、谋划、探索新时代推动书法人才培育和精品创作的路径方法,找准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抓手,推动浙江书法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成为“重要窗口”的闪亮文化窗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标志。
(二)坚持人才赋能创新赋能战略。人才和创作作为一体之两面,没有人才的繁荣就没有创作的繁荣。着力打造更有效培育人才队伍的平台,形成书法名家、书法精英、书法新峰等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快速成长、尽展所长的培养机制,构建“推出一批、激活一片、带动一方”的新格局。紧盯全国书法艺术创新成果的研究追踪机制,探索推出重点创新项目,营造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善于突破,不断攀高的书法艺术生态。
(三)坚持资源集聚重点突破思路。注重扬长补短,突出资源效益,推动资源集聚和要素重构,进而重点突破、久久为功形成龙头集阵和率先发展成果,进而达到重点突破、集成突破和全面提升、整体提升的有机统一。
(四)坚持发挥文艺的“辐射效应”。牢牢把握书协是做人的工作理念和人的现代化先行的时代要求,重视书协组织精品创作和人才培育对社会生活的溢出和辐射,让更多书法家面向社会大众,让人民群众共享书法艺术发展成果。善于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扩大浙江书法的影响面和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书协的引领力、传播力、服务力、竞争力。
三、主要任务
(一)书法人才高地书法创作高地更加突出。省书协推动书法精品创作的主引擎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浙江书法创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在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全国性大展大赛中获奖数量和质量有新的提升。
(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骨干队伍不断扩大。努力造就一批领军人物,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培育一大批青年人才,打破书体人才不平衡瓶颈制约,不断扩大覆盖省市县三级、涵盖老中青三代、规模宏大的全门类书法人才队伍。
(三)书协组织为书法家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根据书法界和书法家的需求,完善相应服务机制,抓住重点提供力所能及的有效服务,帮助他们激发创作活力、增强组织归属,为书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四、主要抓手
根据新时代对文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浙江书法创作与人才的现状和发展需求,设置要抓紧抓好的具有牵动性、创新性、突破性的重要抓手。
(一)人才培养工程
遵循书法人才队伍的成长规律和建设规律,统筹推进名家、精英、新峰等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让不同层次的书法人才都拥有良好的成长空间,为浙江书法事业持续繁荣发展构建规模宏大的人才基座。
1.名家传承计划
(1)聘请名家担任省书协专委会学术、创作指导。
(2)聘请名家担任省书协“精英造就计划”导师。
(3)编辑出版“名家谈艺录”、“ 名家作品专辑”等《浙江书法名家系列丛书》,拍摄制作《浙江书法名家访谈影像专辑》。
(4)协助团体会员做好当地名家(老书家)的宣传推广服务工作。
2.精英造就计划
(1)推选“‘六加一’创作百家”
每2年一次在全省书协会员中遴选推出篆、隶、楷、行、草及篆刻等“六个100家”,每年度为当年的“六个百家”举办展览、研讨、培训等活动。至本届末,从上述“六个100家”中再次征稿评审并根据前4年作者的创作成绩综合遴选出“书法篆刻精英100家”,作为省书协重点扶持对象,对其创作、办展、出版、宣传推介等给予重点支持。“刻字百家”参照执行。
(2)推选“学术(评论)百家”
组织实施浙江书法史研究工程,编辑出版《浙江地域书法文献集成》。举办书学研讨会或专题评论会,出版论文集。至本届末,结合本会会员历年学术研讨会或专题评论会以及个人发表的学术论文等理论成果,评选出“学术(评论)100家”,对学术(评论)成果特别丰硕的给予专集出版支助。
3.新峰培育计划
推选“书坛新峰50家”。持续配合省文联做好书法“新峰计划”人选的遴选工作。除省文联对当年“新峰计划”人才的培养扶持外,省书协对历年省书协、省文联的“新峰计划”作者持续进行跟踪培养扶持,组织举办“新峰计划”创作研讨班、交流展等。在本届末,从历年“新峰计划”作者(年龄在45周岁以下)中遴选推出“书坛新峰50家”,给予重点扶持培养。
4.会员提升计划
(1)加强会员培训工作,注重骨干会员的研修提升,每年组织实施省书协会员书法、篆刻创作骨干研修班,不断提升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专业素养和创作水平。
(2)强化会员实战锤炼, 适时组织迎国展、省展创作加工会、点评会,在参展参赛中不断提升会员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5.基层人才提升计划
(1)成立专委会志愿服务讲师团,建立专委会联系基层制度,根据团体会员、县(市、区)书协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给予相应的支持扶持。
(2)对团体会员、县(市、区)书协有计划组织实施的书法培训班给予指导,提供专题讲座等服务。
(3)参与支持团体会员主办品牌书法展。对团体会员、县(市、区)书协推出的品牌展览给予指导,协助组织实施作品加工会、点评会等。对各团体会员主办品牌书法展的获奖作者,凡是非省书协会员的获奖作者给予入会条件待遇,凡是省书协会员的获奖作者给予省书协个人“年度奖”条件之一。
6.普及推广计划
助推中小学“写字进课堂、书法进校园”普及教学,举办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班;创设青少年书法成才路径,搭建浙江省大学生书法交流、研讨平台;继续创建“浙江书法村(社区)”,组织实施“浙江书法村”创作骨干培训班。
(二)精品创作工程
立足多出精品,坚持守正创新,以创作展览为龙头,学术评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展览评审机制,拓宽展览途径,创新展览形式,提升展览实效,使创作展览活动成为催生精品的主引擎。
1.主题创作展览计划
围绕中国***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节点,围绕浙江“重要窗口”建设,结合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等文化工程,举办相应主题创作展览活动。
2.品牌展览计划
(1)继续深化实施“浙江书法奖·沙孟海奖、陆维钊奖、吴昌硕奖”三大品牌展览。
(2)继续深化实施“中国书坛兰亭书法双年展、兰亭雅集42人展暨兰亭论坛”。
(3)创新推出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的学术提名展、专题展、书体展等。
3.名家、精英、新峰书家展览计划
(1)组织实施“浙江书坛名家作品展”。
(2)组织实施“六个百家”年度作品展。
(3)组织实施“浙江书坛精英100家”作品展。
(4)组织实施“浙江书坛新峰50家作品展”。
4.普及提升展览
(1)组织实施“浙江书法篆刻新人展”(2年一届)。
(2)组织实施“浙江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2年一届)。
(3)组织实施“浙江大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展”(2年一届)。
(4) 组织实施“全省团体会员品牌展览获奖作者作品联展”。
(5)组织实施“浙江中小学书法教师作品展”。
(6)继续实施“浙江书法村(社区)书法篆刻交流展”。
(7)继续实施“正字杯”浙江省中小学生书法展。
(三)激励机制
通过重奖激励、荣誉激励、政治激励、宣传激励,探索形成与创作、理论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书法人才价值、有利激发创作活力的激励机制,引导推动不同层次人才奋发向上、不懈攀登书法高原高峰。
1.继续实施“年度奖”制度,分个人“年度奖”与组织“年度奖”。对每年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性书法展入展、研讨会入选、获奖的作者及本会三大品牌展获奖作者给予个人“年度奖”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对累计3次入展本会三大品牌展的作者(含各团体会员品牌展中的本会会员获奖作者)及本会书学研讨会的论文入选作者给予个人“年度奖”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对各专委会、团体会员、县(市、区)书协等在年度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组织“年度奖”表彰,颁发荣誉证书。
2.为本届任期内的历年创作“年度奖”作者举办“优秀会员作品展”,根据参展作品及个人“年度奖”成绩综合评出若干名“优秀会员”给予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奖金。
3.在本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名家、精英、新峰及“年度奖”书家专栏,对上述人才进行专题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