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楷书作品

杨方华书法作品网展【十二届国展人物篇】楷书入展

2021年01月10日 00:02:136572人参与0



· 杨方华 ·

杨方华,湖南常德人,现居长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准)。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
◆湖南省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入展(湖南省书协
◆湖南省楷书书法作品展入展(湖南省书协)
◆不忘初心.湖南省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入展(湖南省文旅厅)
◆新时代新湖南.湖南省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入展(湖南省文旅厅)
第四届牡丹奖山东省书法作品双年展入展(山东省书协)
◆孟之蕴——第三届全国书画作品展最高奖(安徽省书协)
◆第二届“华佗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河南省书协)
◆第三届“平复贴杯”国际书法篆刻大赛入展(上海市书协)
◆“笔墨精英”2019国庆主题书法精品展入展
◆“三百山杯”全国楷书书法作品展入展(江西省书协)
◆“麻姑山”全国颜体书法大展入展(江西省书协)
◆“映山红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江西省书协)
◆“品质泰州”全国书法精品展最高奖(泰州文联
◆“我爱我的祖国”长沙市书法作品展一等奖(长沙书协)等


‍‍



从唐楷到北魏墓志

——我的学书之路


杨方华

 

书法对于我来说,算是生命中的另一半了。

我学书法比较早,大约8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家在农村,没有专门的人引导,最早是看舅爷给我家写春联,剩下一支笔,舅爷见我看了好久,于是把这支笔留给了我。这是我的第一支毛笔,自从拿起毛笔后就没有放下过。父亲的字也很工整,而且很有特点,虽然算不上书法,但也一直是我幼时模仿的范本。如果我有启蒙老师的话,那就是舅爷和我父亲了。

我的第一本字帖也是父亲给我买的,我记得是《多宝塔碑》,后来又给我买了黄自元的《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初中的时候,从一个镇小学老师那里借到一本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这三本字贴,一直陪伴我到高中毕业,后来又写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学了十多年唐楷经典,对楷书情有独钟,虽基础打得不错,但也慢慢迷茫,开始寻求改变与突破,不断尝试新的碑帖。随着视野的不断开阔,我的目光开始由唐宋上溯到魏晋。

让我真正改变的是北魏《元显俊墓志铭》和《元桢墓志铭》,第一次翻开这两品墓志的时候,我就被深深吸引。其粗野的笔法、险峻的字势和宽博的气韵让我着迷,让我舍不得丢下笔,常常临到深夜,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也是翻开字帖写两笔再赶去上班。自从学北魏墓志后,魏碑的其他形式,如碑刻、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等我也开始临习,力求真正打开魏碑书法之门。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其书体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通过临习魏碑丰富了我的笔法,结体也慢慢由平正转向朴厚灵动。

学习书法仅靠自己在家闭门造车当然是不行的。在临习的同时,多向同行交流,多向师友请教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多看展览,多参赛也是提高自我书写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与师友的交流中找到差距,从看展览中学习笔法、长见识,在比赛中检验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然后回到家里,思考、练习,突破……

现在的网络平台非常发达,观摩经典法帖及当代优秀书法家的作品图片和与全国各地书友的交流变得非常方便。于是临帖之余,在网络上浏览书法作品,在微信上与书友们交流学习心得,听评委和当代名家们品评作品就成了我每天必须要做的功课了。通过这些学习,自己的视野不断扩展,眼界不断提高,手上的功夫也日日见长。

创作作品是每一个书法人必修的功课。我是从唐楷转向主攻北魏墓志中楷的,因此在创作作品时,我一直在思考用笔时如何把唐楷严谨的法度和北碑粗野宽博的气韵结合起来。同时,作品形式要清雅,气息要纯正,既根植传统,又要有个人面目。具体到作品中,我常喜欢以中楷和小字搭配做块面对比,中楷用笔加强粗细对比和墨色变化,小字以魏碑笔意做散淡结体,做到自然书写。用纸我更偏爱整张素面粉彩,虽略生涩,但更能体现用笔细节与层次。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的投展作品我也是这个创作思路,并有幸入展。

书法是我一生的追求,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徜徉在书法的世界里。










《元显儁墓志》




临摹作品



创作作品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