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楷书作品

胡温平楷书作品欣赏

2022年11月24日 22:01:233501人参与0

胡温平,毕业于福建教育学院中文系,2012年结业于中国书法书法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惠安县青年书协主席,泉州电视台《收藏泉州》栏目专访

艺术简介

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一等奖

21世纪全国首届书画展三等奖

十一届全国展

十二届全国展

全国第四届扇面展

全国第三届草书展

全国第四届草书展

全国第二届行书

全国首届陶渊明奖

全国首届乾元杯书法展

全国第二届流行书风展

涌泉国际书法大展

第二届福建省写意画展三等奖

福建省第七届青年美展三等奖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福建省作品选拔展 

福建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国画小品二等奖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意之大者—第四届福建省写意画大展”优秀奖

黄慎奖全国中国画展

“意之大者—第三.五.六届福建省写意画大展”

     正青春一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福建省青年美术作品展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福建省作品选拔展 

 

//

文|陈国明







      端午后二日,白日当空,空调屋里燠热难解,赏读温平发来中楷近作数叶,顿觉清风习习,两腋渐生清凉。

       温平曾以“丑书”斩获全国中青展一等奖,那欹侧跌宕,元气淋漓的模样,豁人眼目,醒人心脾,是天机逸趣的自然流露,是生命活力的碰撞交融。但是,诚如徐青藤所言:“高书不入俗人眼”,对于温平此类书作,心赏者寥寥,腹诽者多多。了解这一段过往的明眼人,自会致慨于我们文化土壤的瘠薄,艺术种子生长的艰难。

      有人以为温平感受到了压力,向俗文化低头了,转向了,开始大量临习“姿媚”一路的帖学经典,天资加以勤奋,他的书作一变而为俊朗飘逸,雅俗皆赏了。愚以为不然,认真梳理过书法史的温平,怎会为流俗左右?心中有大目标的他,当然更不会被自己过去的成绩所羁绊。

      以此观之,温平书作一段时间呈现一种面貌,就很好理解了,——他在不断尝试,不断扬弃,不断丰富自己的笔墨语言,拓宽自己的艺术表现场域。

      疫情期间,温平专攻篆刻,日镌六七方,直至指端生茧,拇指伤痛乃止。强攻之下,于篆书的圆劲遒美契入颇深。

      孟夏以来,温平又在中楷上发力,通临智永千字文三四十通,又问津于柳诚悬,孜孜以求。日就月将,他的中楷书作呈现出雍容优雅,灵动劲健的面貌。

      《归去来兮辞》《赤壁赋》等名篇,书坛前贤多有佳作,珠玉在前,光焰摄人,我不知道温平是否有与前贤一较高低的意思,或者纯粹是在致敬经典,单是这从头至尾无一懈笔的书写,那满满的诚意就已溢出纸外。何况那格子间的欹侧顾盼,上下左右的映带回互,更是步步生春,引人入胜。

      集古出新,乃是书家必由之路。何绍基有诗云:“悬臂兀兀集古鬼,凝眸炯炯来秋鹰。”上言集古功夫,下言精气灌注。他矢志于化篆分入真楷之绪,独辟新路,为后世书家开一门户。温平于此当有会意,来日方长,艺术之树长青。

       欣赏丹青翰墨,古人多谓之墨缘,叹为眼福。我于温平书作,亦作如是观。晴窗之下,得此清福,自是人生一乐。





作品展示




作品局部






楮颖流芳,以温以平

                       ——胡温平书法之路晬语

                              文/陈国明

       我与温平相识近二十年了,对他的书法之路算是比较熟悉的,承他不弃,嘱我作一小文。却之不恭,兹就个人所知所见略述一二,希望对喜欢他的作品的朋友能有所助益。

       唐代的刘知几在他的史学名著《史通》中提出“史才须有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说的是史学,其实不管是做学问还是从事艺术创作,凡欲有所成就,这三长就缺一不可。

     梁启超说:“美术一种要素是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这里的个性,鄙见以为即才字。

       温平的才气无疑是高妙的,他的个性无疑是强烈的。二十二岁即斩获第八届中青展一等奖,这是当时大多数书法人苦练十年也难以企及的高度。那胎息米南宫而增其跌宕并辅之以丰富墨色变化的作品,个性张扬才情四溢,呈现出倔强的、激荡的、甚至是躁动的气息。这应该是一种敏感的艺术气质,冥冥中契合了世纪之交的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时代精神,因而得以脱颖而出。

       可惜才高不入俗人眼,曲高难免和寡,普罗大众因科举考试所崇尚的“乌、方、光”的院体书风的流毒,对于书法艺术的审美水平普遍不高。在他们看来,温平此作结体如醉汉,用笔似狂刷,用墨又时而如土豪炫富,时而如贫儿空囊,真是丑得不堪入目。于是乎在获奖之后的几年里质疑者有之,嘲讽者有之。

        太早形成个人风格未必是好事。假设温平得此大奖已届不惑,那么他大可坚持并强化这种风格,一招鲜吃遍天。可是彼时他甫逾弱冠,他显然不甘心就此自我设限,他要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他的笔端有太多古人的甚至是时人的影子,这在入门阶段无疑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在登堂入室的过程中,它就会慢慢形成一种威权的笼罩,它会让你无所适从,他会让你迷失自我。温平清醒地知道求新求变方能成其大,他要挣脱这牢笼,他要自己走出一条新路。这是“影响的焦虑”,温平知道,解决办法就是“拆肉还母,拆骨还父”(董其昌)。

       质疑声中探路的过程是孤独而寂寞的。转捩点发生在2011年中国书法院的脱产进修之后,在这前后的两三年里,他内心的苦闷,冲突和挣扎,体现在书作上就是行笔速度偏快和飞白的增多。他不断地向经典汲取养分:二王,旭素,圣教王铎……有如冲锋陷阵,他在左冲右突中思考。

       张怀瓘在《书断》中对虞世南欧阳询作如下月旦之评:“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对此,温平显然是拳拳服膺的。这是他识见高人一筹之所在。他以圣教为骨肉,王铎为气血,重塑了脱胎换骨一般的笔墨形象,他一改此前的偏方偏露偏薄的颇见锋芒的用笔,换之以圆浑藏锋厚重的低调内敛的风格。书作渐渐呈现出他所孜孜以求的沉着痛快的风貌,同时又有一种温润、平和的气息氤氲于楮墨之间,让人感动。

       才高识远以勤学为本,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实践上,温平信奉“大树理论”,其要有五:时间,不动,根基,向阳光,向上长。简言之,即把时间花在正确的事情上并持之以恒。温平每天的练字时间几乎都在四小时以上;沉潜,是他性格里的特质;他的身上又有一股“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的韧劲。才高,学勤,识远,有此“三长”,何事不能成?事实证明,近三年来数次极具含金量的全国性展赛的入展,就是对他变法成功的最大肯定。

       临池之余,温平还兼习绘画篆刻。他画山水,凭借纯熟的书法技巧和独特的艺术感觉,纵情挥洒,在写意中展示胸中丘壑。他画的山是动的,翼翼若飞;水是静的,渊渊如静。笔下的杂树参差多态,草屋掩映其间。那是传统文人心中的桃源,那里可耕可读。正因为这种独特的笔墨面貌,温平的写意山水很快在福建省崭露头角。在我看来,假以时日,他的画必将骎骎乎直追宋元,于画史占得一席位,识者当不河汉斯言。

        艺术是相通的,温平的篆刻也因为他对线条的敏感把握和经营位置的细致处理而出手不凡,惜不轻奏刀而作品不多见。

       如果你就此以为温平只是个技法狂人,那就错了。选择源于学识,温平的艺术自觉和艺术选择都是建立在他对书法史和绘画史的熟悉把握之上的。而且他并不满足于专门史,他买下中华书局的全套二十四史,既读且抄。言谈中常以历史得失为鉴,行动上更是以历史人物为师,诚可谓读史得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温平年届不惑,二毛虽侵,逢春则属幸事。俗话说,男人四十一枝花,温平的艺术之花开得正艳正旺!(陈国明,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论文入选者)


胡温平作品

作品名称:王维诗三首  作品尺寸:180x32cmX3

作品名称:王维诗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  

作品尺寸:35X35cm

作品名称:王维诗一首 作品尺寸:240X48cm

作品名称:王维诗一首  作品尺寸:35X35cm

作品名称:王维诗二首 作品尺寸:36X60cm

作品名称:老子韩非列传   作品尺寸:38X30cm

作品名称: 节临金文       作品尺寸:78X48cm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