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刘灿铭谈书法风格

2021年01月09日 23:51:301357人参与0

为传承和弘扬刘灿铭先生的治学之道和学术精神,繁荣和发展当代书法创作、教育和学术研究,我们以刘灿铭先生的斋号“存仁堂”为帜,团结同门,开展书法创作和学术交流等系列活动。2018年12月30日下午,“跨越与超越·存仁堂跨年学术研讨会暨存仁堂书法雅集戊戌第二回”在南京书画院成功举办。本期学术交流以“风格定位”为主题,刘灿铭师生20余人现场展开讨论。现将刘灿铭先生的发言提纲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本期以“风格定位”作交流题目,是想让大家明晰在书法创作中必须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书法语言”;二是“如何找到自己的风格定位”。本期主题交流落脚于当下的书法创作,鼓励大家多出优秀的作品,这是近阶段的根本任务。

  • 风格无处不在

风格是相对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风格无处不在。但是我们要弄明白,这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是显的,还是不显的?

  • 风格意识缺不得

我们在主动或被动选择取法的对象时,也就有了审美风格的定位。如持续下去,有的依然喜欢,有的不喜欢。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本不喜欢的,学着学着又变得喜欢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选择是带有先天性的,这取决于书者对于书法的灵感。

我们不妨做一个思考。历史上有价值的书法家,他们的代表性风格是在什么年龄段建立的?思考后你会惊讶,因为他们的风格定位往往很早。立足于自身,试着和他们比较一下风格定位的年龄段,答案只有一个:我们等不了了。

  • 风格是需要固化的

再研究一下历史上有价值的书家的风格变化。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风格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几个阶段的风格是渐变的而非突变的。他们的风格变化的阶段数量往往不会太多。因此,对于我们来说,风格和审美一经确定,就要固定下来,要持之以恒。

  • 风格是重复出来的

风格和审美主体一旦确定,就要找到自己的主体语言,不断地学习和体会主体语言的运用,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强化。渐渐地,要能够做到用一种审美和风格,去统领各种书体,进一步打通书体间的隔膜。

  • 风格是“化”出来的

比如学习《书谱》,能写出不一样的《书谱》,这是新。这取决于书者对传统的认知有多少,书者的信息量有多大。要出新,就要对传统进行广泛的学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书法学习中下的功夫,你们今天是做不到的。因此,熟练方能得心应手。如你的作品风格不统一,你就没有做到对传统的消化吸收,也就没有“化”出来。简言之,“化”的能力,决定了出新的程度。

  • 风格有抓手,技法做支撑

书法艺术的学习是有难度的,不断地通过学习去解决问题。当然,线条问题是大部分人现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每个人都要立志做一种风格的领跑者,如果实在做不到就再换一种方式,换一种思路。

置身于当代书法创作的范畴,努力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还要完善自己目前的风格定位,不要脱离古人的书写场景,要基于传统的学习,包括对“二王”经典的传承。要反复地书写,要快速地书写,把符号化的东西提炼出来。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