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历史名家书法作品 » 宋代书法

黄庭坚诗书合璧《花气薰人帖》高清版,看着好爽爽!

2020年03月01日 18:04:375486人参与0

 宋 黄庭坚 花气薰人帖 纸本墨笔 30.7x4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这件书迹无款印,原是附在元祐二年(1087),寄扬州友人王巩二诗之后,今已单独成一帖。前面原有识语,说:“王晋卿(诜)数送诗来索和,老懒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频送花来促诗,戏答。”可知原诗是为王诜作的,表示难于作诗。用笔刚强挺健,墨色有浓润枯涩的变化,是一件难得的小品。

此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沈周题跋)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时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公元1100年的一天,黄庭坚正在家闭关修行,突然有人送来满屋子的花。送花的是驸马王铣,因为黄庭坚曾答应给王铣写诗,但过了好久也没收到,王铣就送花来提醒他。可没想到这花气却完全扰乱了黄庭坚的禅定。黄庭坚于是写下了这千古佳作:

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黄庭坚出生书香门第

    北宋庆历五年(1045)六月十二日,天幕初开,晨光熹微。从分宁县高城乡双井里黄家刚刚修葺一新的堂屋,传出一声悦耳的婴儿啼哭—个新生命降生了。

    这位初临人世的婴儿,是世代书香门第的黄家近年诞生的第二位男丁。正是这位新生儿,赶上了双井黄家人丁兴旺、诗书传承之最佳的一个时间节点。他后来跻身于宋代文坛一代宗师行列,厚重的家学渊源无疑是重要条件之一。

    “老爷,老爷,喜得贵子,恭喜呀!”一夜没合眼的接生产婆,匆匆跑来西厢书房,给一家之主黄庶(字亚夫)报喜。

    “多谢,多谢,有劳伯娘哦!”正在书房静候佳音的新生儿父亲黄庶,连忙取出赏银谢过产婆。那时的双井村百十号人家,几乎清一色的“黄”姓,出门无论碰上谁都沾点亲、带点故。

    “要不得,莫客气耶!”笑逐颜开的接生婆一边嘴上推辞,一边又忙不迭伸手接过银子,然后转身即出了黄家,往邻村预约的下一家接生去了。

    黄庶赶忙到上厢房给自己寡居的老毋报喜。刘氏闻讯又添了孙儿,顿时高兴得笑从双颊生、半晌合不拢嘴。她一把拉着儿子来到屋内正堂,再次向供奉神盒上的马祖佛像作揖上香,口中念念有词地多谢佛禅显灵,保佑黄氏全家老小平安!

    黄庶探望过顺产的夫人,又欣喜地抱了抱足月的白胖小子。招呼老竹家张罗杀猪宰羊,备好花生、红蛋、彩饼、橘子等一应物品,还吩咐要尽快给四方亲友派发请帖,准备在婴儿出生第三天,按里俗大摆‘,三朝”酒宴。

    “三朝”之后,接着是“满七、满月、百日剪发礼”等等,对于重礼仪、图吉利的黄家来说,一个都不能少,一样也没拉下。一连多日,黄家屋堂爆竹声不断,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与黄庶为同科进士的知县周大人,也郑重其事带了随从、封了礼银来贺喜,忙得黄庶屋里屋外应接不暇。

    人逢喜事精神爽的黄庶,一面连日主持摆酒设宴,乐滋滋f肠来送往;一面不忘忙里偷闲,构思诗作佳句。到婴儿满月前一天,书房案桌上拟写的一首七言古风,总算有了更满意的起首诗句:“都为主人尤好事,风光留住不教回……”

    看来大户人家的弄璋之喜,不单是一个不轻松的体力活,还是一个费力劳神的脑力活。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后,黄庶还想到要给黄家的第二个男丁,起一个称心如意的名字。

    黄庶擅长诗文,有诗集(伐植集》存世。对于庆历二年即已中进士的他来说,吟诗作对算是轻车熟路,起个小儿名字原本是小菜一碟,但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堂前屋后转了好几个来回,搜肠刮肚想了大半个时辰,才毅然拍板决定:按照几年前为长子起名“大临”的思路,仍选用‘,、恺”(八恺:远古时期的八名才子,即苍舒、降般、祷俄、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的现成名称,给次子起名“庭坚”。

    出白《左传》中“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之八恺”的记载,不用查书,黄庶早已烂熟于心。平日里与诗友谈文论通,还时不时把压箱底的“珍藏”拿出来炫耀一番。后来不知何故?黄庶夫妇总共生养了6个男孩、4个女孩,在为一个个接踵而至的子女起名字时,除了用过一两次此备好的选项之外,并未全用“八恺”之名一一对号入座。

    接着给小庭坚取字时,他没再捏着胡子“掉书袋”,而是依本人的“偶像”崇拜,给小庭坚起字“冉直”,小字“绳权”。期望次子黄庭坚,长大后能像真宗朝的名臣稗宗通一样刚直不阿,将来通过科举登上仕途,光宗耀祖,兼济天一下。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