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楷书作品

颉江泊书法作品网展【十二届国展人物篇】楷书入展

2019年10月27日 22:24:1815504人参与0

局部欣赏

行书 24cmX80cm  2017年

局部欣赏




心慕晋唐   且行且思

——我的书学之路


颉江泊


余初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未得用笔,乃转学孙虔礼《书谱》,后又临习“二王”手札及《十七帖》,虽临池数久,书未有进,深知魏晋风流之高,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久不得法,乃辗转有宋一代,宋初帖学兴起,行草书规模“二王”,流传至今真迹者甚多,且今世碑帖印刷技术之精,足以习览“下真迹一等”之碑帖,窃以为宋人行草为通魏晋之途径,故从宋人入。

自魏晋已降,唐人尚法的高峰横亘于宋人面前时,宋四家脱颖而出,闯出一条“尚意”的新路。历史上,宋四家“苏、黄、米、蔡”的座次延续至今,世无间言。作为千古文人楷模的苏东坡位列有宋一代第一,啸傲千古,已成历史定然。“不偶于俗”的米颠较之苏、黄,文学自是稍逊一筹,但集古出新的巨匠米南宫实为宋人技法第一。米芾擅长临古,既有鉴藏之需,也有自诩之嫌,更有书写的造新之心。由于长期临古、拟古,执迷于画面的深究,技术之完备明显超出同代书家,而米书多变的风格样式正是从“集古字”到“不知何以为宗”的一步步演绎、蜕变来完成的。他不像苏、黄等书路相对单一,而是八法兼备,极尽变化之能事,纵观米书,他更像是一个“技法家”,是“二王”笔法的魔法师。

故于米芾书札用功颇多,并详阅书法史,对米南宫集古成家的路数作详细探讨,沿着他由近及远的大致走势,一步步重返魏晋。米芾对古人技法的深刻理解,植基于持之以恒的揣摩临习,古来从末有哪个书家,可以与元章的刻苦自励相匹敌。他说:

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

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有一好萦之,便不工也。

余亦以此为鉴,潜心临习米芾,学习其汲古之深,用功之勤。更学其“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感。米芾评褚书“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实乃自评耳。时人对米字技法具体分析相关文章颇多,见诸于各类文章报刊,除对其技法关注之外,笔者更关注其书法发展生成之路。元丰五年,米芾过黄州听从苏轼的劝导改学晋人之前大多都学唐人。其主要取法颜真卿欧阳询、沈传师、段季展和褚遂良。时过境迁,无独有偶,有唐一代,予独爱颜清臣、褚河南。遂于楷书临习《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诸碑帖,以求古雅俊严、疏朗萧散之味,追寻瑶台青璅、窅映春林之姿。虽未及古贤万一,但一直心往神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交通不便,仍有下马观石、骑驴访友之美谈。今世车船便利,信息畅达,外出求学之便为我辈之福音。工作之余,遇名贤题墨、丰碑大碣,必先前往。曾于天津、河南博物院见董思白之真迹数卷。方知其用墨之精妙,今人恐难望其项背耳!又于京津之地获观朱耷徐渭王铎、傅山等人真迹,大饱眼福。然感触最深者当数参观故宫博物院特展——起居佳胜,有幸见苏轼《新岁展庆帖》与《人来得书帖》二帖,此二帖合装为一卷,卷后有董其昌跋。二帖下笔自然流畅,劲媚秀逸,笔笔交代分明,精心用意。虽为书札,却写得非常精致。睹帖思人,神接千载,穿越时空,如面坡翁作文属稿之场景,如李之仪所记:

握笔近下而行之迟,然未尝停辍,涣涣如流水,逡巡盈纸。或思未尽,有续至十余纸不已。议者或以其喜浓墨、行笔迟为同异,盖不知谛思乃在其间也。

以前读此论,并无多想,只觉李氏评论些许夸谈,见此坡翁信札真迹,方知自己肤浅。难怪连黄山谷亦加慨叹:

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武英殿内驻足良久,感慨万千。古人名帖真迹皆归秘府,民间纵有,也大多为贵戚勋臣所据。世人难观一二,然古贤得真迹数行,便可名世。今人刊印技术精良,碑帖资料浩如烟海,信息繁冗,但难出佳作,或有技法稍佳者,诗文终为蹙脚。不知为何?古人以书道为小技,读书乃终身修为,诗书互为表里,文质相称。右军“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诚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王书只有《兰亭》《告誓》为己言,以至涉乐方笑,言哀已叹。东坡书必己出,立于此二帖前,初为其笔墨形态引目,再看实为坡翁疏疏密密、随意缓急,书随意至,意寄书达之境界所震慑,使观者良有气定神闲、解衣磅礴之感,坡翁曾言:


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虽为作文之论,然物一理也,书法亦然。今人尚技尚式,于诗书多有偏颇,书录文章随意断行,信手错字,文不对题者时有所闻,虽为时弊,亦为己鉴,记于此,是以自勉。应知字外乾坤大。诚如逸峰师所言:于书法学习而言,读书与写字,不可偏废。从传统文化视域观照书法,将书法置于整个大的文化语境之中,发现书法是一棵树,文化即土壤,欲使根深叶茂,土壤必厚沃,越是深入这层文化土壤,越是感觉传统的博大深广与个人的狭隘浅薄。虚心读书,用心读书,多读经典,庶几可乎!

为了寻找心中的魏晋风流,畅想梦中的秦汉盛世。初触江左风流而退之,止步宋人,沿着东坡对南宫的余论,重返魏晋,站在汉长城脚下,梦想秦汉。然目前仍未得宋人脚汗气耶!










《粮院帖》米芾



临摹作品



创作作品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