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北大艺术教育与大学书法教育——刘正成、徐寒关于大学书法教育的谈话

2019年06月10日 23:26:482551人参与0

北大艺术教育与大学书法教育

——刘正成、徐寒关于大学书法教育的谈话

(2019年5月31日上午11—11:40)

徐寒:刘先生好!好久未见了,看到先生精神这么好,容光焕发,真是越来越年轻了。我今天携夫人和昭昭来拜访你,昭昭说,去看伯伯,还特意重新调整安排好了工作。

刘正成:欢迎!欢迎!知道你们要来,今天比平时起得早。

徐寒:这是当年荣宝斋出版的《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展作品集》,不知你现在还有这本书没有?。这个学者展己有17-8年了。你看,参展的先生大都去世了,有时,还真怀念那些先生,也令人多生感概。

刘正成:是呀!那次学者书法展很成功,也很有影响。

徐寒:记得当时,策划这么一个学者书展,由北京大学来牵头,特别是得到了你和汪锡桂先生的支持,任继愈、季羡林、文怀沙、柳倩、徐邦达、启功这些老先生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么多大学者参加书法展,象任继愈、季羡林、文怀沙、张中行、罗哲文等老先生都是平生第一次参加书展,并且作品都写得非常认真,都提供了好多件作品。象启功、周汝昌、冯其庸、沈鹏欧阳中石,都是拿出了自已的精品。那天,是三月,北京还有沙尘瀑,但这些老先生都亲自来出席书法展开幕式,观众也特别多,展览期间的观众也非常多。乔石委员长题辞祝贺,杨汝岱副主席、戴秉国国务委员等都来参观了,北京的包括央视的各大电视台、媒体都作了大篇幅报导。可以说真正是盛况一时。在中国美术馆正大厅举办这么一次书展,虽然只有二十二位学者,可以说这么多当代有代表性的大学者参加的书展是首次,估计以后也再难搞起来了。

刘正成:今天,那我还想就借这个话题,聊一下高等书法教育。这个动因有,第一是我看你和郑总在永春办了一个书院,经常举办名家学术讲坛。我想,这个就是我们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我认为,除了官方,如国字监的以外,真正纯学术研究往往就是在民间书院。书院不把追求科举功名为主要目的,也不是强调培养干部的。这种很纯粹的教育,这在西方也是通行的,西方通行的读大学是不能为了哪个当个公务员,那是国民的基本素质教育。所以,依靠民间办的,那些很有特色的民间书院,对中国的教育和社会进步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作用也是巨大的。我也很荣幸,应邀去你那个北溪书院讲过几堂课,主要讲书法,大家也很感兴趣。但是我觉得我们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包括现阶段怎么样发扬和传承书法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今天,让我想起这个当下高等院校的书法教育问题。这本书上的学者,书法也好,有的后来还是书法教育的老师。象金开诚先生,他既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写过不少书法方面的文章。特别是金开诚先生、王岳川教授和你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那个创办的时间是2003年吧?!在2003年,在北大创办书法研究所,举办书法研究生课程班,这在高等书法教育方面,这在当时,全国还是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所以,我想通过这个回顾,聊一聊北京书法研究所的创办和大学书法教育问题。

徐寒:记得在筹备学者书法展期间,我和岳川就经常聊起北大的书法和艺术教育传统,也经常向季老、金老师、杨辛等先生请益,越来越觉得应该、也可以在北京大学,在加强书法教育方面,应该有所作为。比如,创办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这些想法,得到金开诚先生的高度认可。特别是金公,德高望重,许多重要决策和议题,他都给予指导,并亲自出面工作和协调。当时还没有成立艺术学院,还叫艺术系,还是哲学系主任兼任艺术系主任的叶朗先生,他是美学家,大美学家,他对书法所的创办,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工作指导,让书法所挂靠在艺术系。你和曾来德先生对书法所的创办也是积极建言建策,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我有幸参与了创办北大书法所的工作。至于我的作用,自有人心公论。我现在留下的,只有美好的记忆,其他的都不去想了。我怀念那些过往给予我帮助支持和教诲的先生和朋友,也要特别感谢金老师、叶朗先生、岳川兄的信任。还有艺术系彭吉象教授、陈旭光教授、郭晓红等老师给予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也要特别感谢你和来德兄对我工作的配合、指导和帮助。记得当时还有一种说法,北大书法所,王老师、你、来德,我忝列其中,誉为北大书法所四大导师。我觉得我们书法的理想是很纯粹的,有一种理想精神,不敢说没有功利想法,但至少大家很少有那种世俗的功利行为。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可以说都在奉献。当时,金老师任所长,王岳川教授任副所长,聘任我为教授,并且主要负责教学教务,还兼任这首届书法研究生班的班主任。

刘正成:教务长,班主任,一身三职,再加上出钱的。

徐寒:这大致是北大书法所在创办之初的格局,起点高但起步时困难多。但大家在一种理想主义和精神感召下,同心同德,克服了各种困难,硬是把书法所办得有声有色,产生了很好也很大的影响。虽然我现在历史系历史文化资源所,离开艺术学院好多年了,但碰到艺术学院的老师,他们还要说,徐老师主持书法所教学的那一届最好!同学们大都也有这么个评价,社会上也是这个评价。那首届研究生班,不仅学生素质高,水平也高,我们请的教授,也是当今享誉国内外的、响当当的、著名的教授、学者和书法家。那二年多,我虽然只给学生们上过一次课,四个小时,只讲了一个字:道。但我荣幸地是,我主持了研究生班的每一堂课,也认真听了每一堂课。有时,还往往在课前,在老师未到之前,我还尽量抽时间就书法艺术的学习与认识先讲十分钟一刻钟。至到今天,那些学生们也多有回忆,和我也很有感情,同事间、师生间难得的一种真情。当然,那些评价,不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我认为是对大家当年共同努力工作与老师们精采的讲课,以及课程教学安排的公允的赞评。

应该说,在书法所筹办和创立之初,我们就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讨论,并积极推进。季羡林先生、金开诚先生、叶朗先生、王岳川教授,都一直强调要了解认识和传承北大艺术教育、书法教育传统。我们大家也常常一起研讨如何更好地继承北大艺术教育这个优良传统,并落实在北大书法所的教学与工作之中。回过头来看,确实有些好的经验值得总结与思考。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自蔡元培先生1917年任北大校长之后就大力提倡美育,北大就形成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重视美学研究和艺术研究的传统。

刘正成:后来,沈尹默先生是北大文学院的院长,一直推崇书法教育。

徐寒:对,北大美育、艺术教育,是北大这些前辈,一代一代传承到今天。我们应当好好梳理一下这些前辈的书法艺术与教育思想。我觉得,我们办这个书法所,包括现在的大学书法教育,都可以从北大书法所创办,总结出一些经验,为书法教育与书法学习,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北大书法所从2003年创办到今天,也是17年多了,当然了,我们祝愿并期待书法所越办越好。但是,我们第一期的教学理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与学习等等,应该好好总结,应该为大学书法教育有启发意义的。

北大招收的首届书法研究生,就书法专业水平来讲,许多同学都有较高水平,也有成就了,不少,至少一大半都是中书协会员,有的还担任省市书协领导职务。那么,这些学生来到北大,学什么?如何学?老师教什么?如何教?又当如何安排课程?如何让学生们通过北大二年的研究生课程学习,能够,也确实大有提高,大有收获,等等,都是些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我觉得,北大书法所首届研究生班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成功和成绩,就在于我们当时很好地坚持、践行了北大美育、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突出并体现了北大艺术教育的特色。这主要体现三方面:一是,我们的教学与课程设置,也就是北大的书法教育有很鲜明的人文色彩和很强的学术性。二是,把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并有机的结合起来。三是,立足于中国文化,中西兼容,雅俗并包。可以说,这三点在北大首届研究生们的教学中体现得最好最充分也最有成就。

你看,为我们研究生班上课的,既有北大艺术系的叶朗教授、彭吉象教授、陈旭光教授、丁宁教授、朱青生教授、高译教授,也有历史系的阎步克教授、哲学系的朱良志教授、杨辛教授等等,书法所金开诚教授、王岳川教授,刘正成教授、曾来德教授更是每学期都安排课程讲课。我们还请清华李学勤教授、葛兆光教授,人民大学的陈传席教授,首都师大的欧阳中石教授,还有文怀沙先生、书协主席沈鹏先生、人美社总编程大利先生,复旦的沃兴华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的黄惇教授、浙江大学的马世晓教授,以及石虎先生、刘墨博士等都来为同学们讲课。我还专门组织学生去国家图书馆,请任继愈先生给学生们讲了一节课。这任老的秘书也说,这么请任老,这只有徐老师能做到了。我们设置的课程,既有艺术理论,有美学、讲中国传统文化,也讲西方艺术的理论与发展,也有书法创作书法技法方面的课程,还特别安排二次集中作品创作的课程,经常开展作品点评活动

刘正成:这个我补充一下师资结构的问题。当时还聘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最牛的书法专家来讲课,台湾傅申、薛平南,日本西岛慎一、樽本树村、高木圣雨,加上他们当时的助教邹涛先生,韩国的权昌伦、李敦兴、金炳基,英国的苏立文、吴芳思等。

徐寒:这些都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书法家,都是你亲自出面才请到的。

刘正成:当时请这些人,北大也没有什么投入。办个班还要请国外的教授讲课,这都还要花很多钱的。除了讲课费,还要给人家买机票,还要在北京住宿,还要吃饭,甚至还要安排一些参观考察和旅游活动。

徐寒:这确实应当感谢(刘正成)先生,面子大哟。也要感谢这些海外的教授,他们除了认真而精采地讲课,没有其他要求,也是在奉献。我觉得,我们请的这些中外名教授,在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学术和艺术精神,还有一种奉献精神,真让人感动。

刘正成:对!我们当时请了那么多国内外名家大教授,若按照经济来说,就不划算,收的学费那么低,不像现在收那么多,而我们却请了这么多的名家名教授。

徐寒:是,那时,就没想到过要赚钱,最多想想如何少赔钱。那个时候,你们说请谁,商定好了我就坚决照办,认真落实执行。

刘正成:钱是你出啊,你掏钱。

徐寒:我照办!不折不扣执行。

刘正成:还真不是为了赚钱,这真的是!

徐寒:刘先生,当时我们都是带着很纯粹的,一种理想主义精神。第一期的学生毕业已十七年多了,事实证明,那一届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最大,同学们和社会反应也最好。

刘正成:张公者、胡秋萍、王民德、吴国宝等等都是首届研究生班的学生。

徐寒:是!还有马子恺、唐书安、张俊东、刘智先、周剑初、唐朝轶、季乐胜、米启伟、凌征伟,陈雨、谭伯仲、马澜。。。。可以一直数下去,我觉得到那届学生都很优秀,很多同学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胡秋萍是王老师的访问学者。我和金开诚老师、彭吉象教授的访问学者有耿玉亮、洪亮、张录成、窦希铭、徐培栋、马子恺、赵宁、阚爱萍等,有十多位,现在都是很有成就和声名的书画家。

刘正成:那一期,我们每个教授都出了一本教材。现在大学设立一个学科,首先要有教材,大纲教材、教师、课程编制。现在一般的大专院校学习就是教你写字,这个我想请中国传媒大学的年青教师徐若昭讲讲,你觉得大学生的书法教育重不重要,包括对你们中国传媒大学这样的高校,你谈谈你的体会。刚才谈的是研究生,我们看本科生的教育怎么样。

徐若昭:我觉得关于中国书法教育,确实应该是从小就培养,到了大学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学校,特色主要在于传媒、影视,播音主持,包括动画数字艺术教育。而要学好这些专业,都应当学习与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学习与解中国传统艺术。比如,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和我们新兴的产业融合在一起,不仅能把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也可以做出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一些作品来。

近些年,像欧美、日韩的动画作品非常盛名,而且做的非常好,学生们会学习他们的这些内容。反观我们,如果能将中国书画元素、审美、以及民族优秀文化融入其中,就容易出新,而产生富有特色的优秀新作品。对传统文化与艺术,要有发现美的眼晴,通过美育、书画艺术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和素质,而这都是当下缺失的,也是急需要的。

在很多年前,有老一批的艺术家,像齐白石、李可染先生,他们会愿意致力于把自己的绘画和艺术注入到动画中,所以当时做了一批惊艳世界的优秀作品。比如说《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还有李可染先生画的《牧笛》,但是这些年,再没有了,也很难有这样优秀的作品了。所以,我们确实也要反思当下的本科教育,加强美育、加强艺术教育,加强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

刘正成:我有一个体会,最近你们中国传媒大学请我去给他们的博士生研究生上课,忽然我就想起中国的传媒现在主要是电视、网络,跟书法怎么结合起来,当然你也把你的本科生学生带来听。我在想到底讲什么呢,我想了半天,我原来想讲书法挂轴。我们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不能低估他们的水平,大学教育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流的,像这样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现在各个大学,包括中央美院在内,著名教授只带研究生。而且到了60岁就要退休,不给大学本科生上课,我觉得这也是很大的问题。这次,把你的本科学生叫来听听,来听一下好。

我的想法,在传媒大学讲书法,我的感觉有几个问题。第一个这几年的电视节目,书法与审美水平确实有待提高。《百年巨匠》做的还可以,但是我们的编导人员还要大大提高书法与审美水平。我们中国电视电影,有的拍得不错,但对于传统艺术,书法的水平就差了。那些片名题头字真是太差了。这个差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的编导人员他认为这个是书协主席,那个是副主席,这个名义大,但字确实很差,更没有学术。像刚才,北大书法老师的名单里,没有几个是当官长的,都是专家教授。我们怎么去选择这些优秀书法家,教育家来上课,这也是要水平的。

所以,我觉得传媒大学要加强书法教育,这非常重要。那些电视电影屏幕上的,网络上的,很多中国汉字,字好不好看是个问题,关键是写得太差太烂,一点美感也没有。现在的节目整个画面要打出中国字来的时候,普遍就是很呆板的,写的字都是片名,乱七八糟的。而这个画面是展示书法最多的窗口,反映出编导人员的审美和艺术素养。电视都要出字幕,你看英文的很多字幕,这个字怎么打上去,设计的非常好。这点,要学习,找找差距,我们的书法水平确实应当好好提高。

徐寒:我们说,国外动画作品那么好,其中有一点,不仅是它的技法水平高,表现形式新颖特色,还有就是他们的作品里面有着人文思想和精神、有文化,这个很重要。我们讲刘老师的课讲的好,并不是只讲你这个字如何如何去写,而是在刘老师的课里面富含着非常鲜明的人文色彩,很有学术性。凡是讲课讲的好的老师,都一定有很鲜明的,或者很深厚的人文色彩。北大的课,人文色彩非常鲜明,我们的课程设置既有专业的技法,也请了一些专家和学者讲文化。刘先生不仅讲技法,也讲理论,时有人文思想闪光,文笔也美。这是他根据在北大讲学期间的讲稿,而整理出了一本书《书法艺术概论》,已经好几版了,最后一版是商务印书馆出的。我认为,刘先生这本《书法艺术概论》,是我们这些年,所有讲书法的书里,最好的一部书。

刘正成:因为你是为研究生讲课。

徐寒:对,如果我们给小学生怎么讲,比如说我们从小,从小学、中学,要让孩子们热爱书法艺术,要有基本功训练,都是应该的。书法有书法技法的要求、这当然包括书法技法的学习,甚至基本功的严格训练。这一生都应该重视。但最重要的还是喜欢和热爱,要提高艺术审美水平与素养,知道什么是美的,要有文化。到大学了,我们研究生的教育方法就得改变了,不仅仅是教各种技法问题了。这和文化宫和各种书法培训班是不一样的了。在大学,尤其是在北大,更不能这样。我认为,大学的艺术教育从一开始就不能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而当自觉引导学生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去追求人生的完美化。叶朗先生讲,美育就是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我们面对的是什么,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它的内涵就是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所以,大学的艺术教育肯定就不能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我们应当自觉引导学生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去追求人生的完美化。只有通过这样的美育与艺术教育,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是更富有活力,更富有创造精神与进取精神,具有更开阔的胸襟与眼界,具有更深刻的人生体验,具有更健康和更高远的精神境界。

刘正成:北大书法所创办十七年了,我今天为什么提这个话题呢,当前的书法非文化,就是不把文化作为它的本身内在的内容。我也觉得书法就是不能专业。历史上一切优秀书法家都不是专业书法家,专业书法家就是抄书匠。

我现在主编《中国书法全集》也有深刻的体会。几千年来,各种风格,各种风采。你现在去到美术馆,什么馆去看那个展览,千人一面,都是临的《圣教序》、《书谱》。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书法文化演变成了泛文化,它走向了民俗文化。当年文征明谈到了科举,怎么成为书法家。在初中这批是学生最优秀的科举,30个人里面,从秀才、举人、进士,考了进士大概有五六十岁,30个人中间只有一个人能考上进士。这一个人考上进士,然后你做官,你才能够成为一个家。这倒不是一个,必须是门槛,就是他的理论素质,你说的人文素质达到这个程度,你才能成家。要说专业,你这个就是专业,像秀才你这个卷面写的不好,他们就不看了,到举人的时候,这不是专业,你必须这样。

徐寒:祝枝山第一次考科举,因为字不写好而没有通过。

刘正成:没有说书法家,那个书法家起码你要进士这个级别的学术训练。所以谁到中国来的,意大利的马可·波罗说,中国的官员都是学者。为什么呢,他从小到大就是写,讲数学,写策论,就是给皇帝写怎么治国的策论。所以每个人他认为都是学者。当年,西方的官员哪做过论文啊,大部分都是土匪出身的。

徐寒:当时或许是,现在不是了。

刘正成:书法家这个专业是什么呢,它所有的课程,人文综合素养就是他的专业,你不走这个路就休想成家。就像我们今天说的,书协的培训班培训出来你是书法家了,那个书法家叫批量生产,一年起码上千个书协会员。所以高等书法教育是一个书法家的标准的示范的教育,如果你不是谈中国的文化与学问,你就不具备书法家的这一文化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谈什么专业!对,北大最有名的,都是那些学者教授,蔡元培啊,鲁迅啊,沈尹默啊,你能说他们是专业书法家吗,就不能这么说专业书法家。他要叫他们是书法家,呸,我才不是书法家呢。

徐寒:启功也从来不自称,也反对别人叫他书法家。

刘正成:原来我在中央党校讲过书法审美,我就利用这个机会让大家听的人能清楚书法是怎么回事。我讲审美是分三个层次,在视觉层次,第二个是精神层面,第三个是文化层面。然后再讲讲当代书法怎么看,怎么看当代书法。这个直接是大众书法的普及和理论教育。

我们现在的书法界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当代社会书法的泛艺术化。书法原来是精英文化,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政治、经济、军事,整个历史,整个人物,都是很优秀的,这样中间产生的书法家。所以我们是用这个标准,传统书法怎么进入传统,这个就是传统。这个涉及到当前的小学书法教育、中学书法教育、大学书法教育问题。今天徐老师和徐若昭老师两位的观点我非常欣赏,我们抛砖引玉,给大家谈一谈,把大家的观点提到这个上面来。现在全国多少书法系啊,我觉得现在书法系主要的目的是训练写书法,不讲书法基础理论,也不讲中国文化,就把书法作为一个抄书匠来培养的,参加展览是高级抄书匠,这是对中国书法片面的继承。不能否认那个技术,但是技术是为什么服务,如果你没有目标,你就是一个写字匠,我认为和甘肃地区的剪窗花、绣鞋底是一样的,是一种功夫,所以不是一种文化的精英艺术。所以说书法教育怎么样,国家教育领导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师,教育的实践情况去研究,抓好这些工作,可能对书法的发展是有利的。

(结束)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