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有东观察之绍兴论坛随记

2019年05月28日 23:52:212290人参与0




2019年5月25、26日,我有幸作为中国书协展览部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系列活动。26日上午是“绍兴论坛”第三场,主题为“纵横的维度”,丛文俊老师主持了本场论辩,丛文俊、黄惇、刘涛、张天弓、李一、朱培尔、薛龙春等专家、学者先后作了主旨演讲,我在论辩环节就黄惇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了应答,并追问了黄老师一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应答。

Q


黄惇老师问:

从汉语拼音、简化字学习汉语起步的一、二代书法家,能否解决好自作古诗文、题跋等问题?

A


于有东回答:

据不完全可靠信息(微信链接),石开老师说,“古文、诗词格律的写法其实远没有我们想象的困难,如果有好的老师指导,加上个人用心、努力,是完全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的”。我倾向于赞同这个观点,尤其是对于书法专业群体而言,只要像中国书协这类的权威组织指挥得当,给予作者足够的动力,调动起作者的热情、积极性,很多人都有可能做好。非专业群体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因为他们需要面对更多的干扰。正如沙孟海先生所说的:“一般书人,学好一种碑帖,也能站得住。作为专业书家,要求应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章传记,或是金石考古……。”梁实秋先生曾经感言:“由学校出身的人,哪里有那么多闲工夫练习写字?社会生活如此忙迫,哪里有兴致欣赏书法?”如此看来,大多数人,能把字写好,就已经很好了,不必责备求全。

我也趁着这个机会,就“书写实践”相对容易出成绩并带来实际利益,而理论学习和研究成效相对迟缓这一现实,请教黄老师在培养书法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时,是怎么引导他们理性对待“书法理论”与“书写实践”?

黄老师首先肯定了我的回答,对于当代书家在古诗文领域可以达到的高度则心存疑虑。关于理论与实践,黄老师坚持认为要“手抓,两手都要硬”,提醒我们不要走向日本书法发展的格局(理论与实践分野),认为是否参加全国展并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把字写好。

27日返程途中,我又选录了以下言论,以作备忘


01


叶培贵教授

当代书法可说是用四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本应一百多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从恢复、普及,到职业化、学科化、市场化,可谓前所未有。


02

白谦慎教授:南社成员多数确实“写”得不好,但五十年后,世人可能会记得南社成员,买他们的“作品”,却早已忘了你(指某位优秀青年书家),你不服不行。


03

白谦慎教授:整体而言,美国的老师在读书、备课方面,比我们中国大多数老师要更多、更充分。


04

刘涛教授:绝大多数人都将灰飞烟灭,纸张承载的笔墨痕迹是有时限的,不要老想着永垂不朽。


05

邱振中教授:不能够传承百年数百年乃至永垂不朽,我就不玩书法了。


06

邱振中教授:读书与写字,直接的关系,一点都没有;间接的,息息相关。


07

黄惇教授:据说,日本书法已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分野,我希望我们不要重蹈覆辙,我要求我的学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否参加全国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好。


08

白谦慎教授:做个展览,请来若干师友同行,相互吹捧,那就是研讨会吗?



09

洪厚甜先生:不要小瞧技法,我们对技法的研究还很不够。


10

李双阳先生:将小字拓而为大,我认为怀素小草《千字文》要比孙过庭《书谱》好很多。


11

朱培尔先生:自古以来,所有可运用的技术技法,都曾作用于临摹与创作,不要排斥设计、制作,关键是看效果。


12

薛龙春教授:书法的魅力,最根本的,在于作者其人,“人”没有意义,书法的意义无从谈起。


13

薛龙春教授:古人学习的范围,常常远小于我们的想象。比如王铎,比如翁同龢。


14

陈洪武先生:在历史文脉的长河中,真正的艺术永远不是“是”的重复,而是“似”的超越。


15

刘洪彪先生:盛妆书法,让书法住别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