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于唯德:试论书法创作的内运动 于唯德

2018年03月31日 23:00:512920人参与0

试论书法创作的内运动

 于唯德


    书法艺术,同音乐、舞蹈、绘画艺术一样是通过一定的物化形态来表达创作者思想感情的。而表达得生动、准确、深刻与否,主要取决于创作者对传统、对生活、对情感的理解、加工、提炼得充分与否。这种理解、加工、提炼的过程就是书法艺术的内化运动。

    内化运动对于书法创作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心理活动,也是书法创作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然而,由于每个人的内化功能不同,其艺术作品在形与质的表象上就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也就有了“颜筋”与“柳骨”之说,有了“抄书匠”与“变法者”之别。所以,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讲,内化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书法创作是怎样进行内化运动的呢?


一、内化运动的过程


    书法创作是一项复杂的劳动,创作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通过刻苦地学习传统、艰苦地感悟生活,并且不断地内化传统、内化生活、内化情感,从而“使自己与对象完全融合在一起,根据他的心情和想象的内在生命去造成艺术体现”(黑格尔《美学》)。


    (一)内化传统


    书法以其独特的表现工具和丰富的表现对象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诸如线条、结构、用笔、用墨、章法和布局等等,掌握这些方法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在学习优秀传统方面进行刻苦的艺术实践。然而,只知道继承传统是远远达不到艺术创作高峰的。古往今来,凡独树一帜的书法家无不在刻苦学习前人的创作技法的同时,还着意体味各个优秀书法家的思想和精神,并通过主体的内化运动,使之在思想中交织、融合,从而形成了似你非你,似他非他的创作个性。在内化传统方面,宋代书法家米莆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在《海岳名言》中说自己:“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这句话道出了继承传统与内化传统的甘苦之谈。事实上,艺术创作不是为了再现传统,而是为了发展和变革传统。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传统不等于王羲之,不等于《兰亭序》……传统不是在‘知其然’,而是在‘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中得到体现的。”(金鉴才《再论艺术的觉醒和基础的危机》)而内化运动,就是“知其所以然”的心理活动,只有内化得越充分,才能表现得越深刻。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确的是:传统是我们内化运动的基础。学书者读帖、摹帖、临帖的过程,都是对书法形象、特征的感知过程。通过感知在大脑中留下了众多的字形和笔法的主要特征。如果这些特征不经过内化运动而表现出来,其表现形式就如同米带所说的“集古字”。只有经过创作者充分内化后再表现出来,才能“使他的材料及其形状的构成体现他的自我,体现他作为主体的内在的特征”(黑格尔《美学》)。


    (二)内化生活


    张怀灌《书断》说:“善书者乃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固不取乎原本,而各逞其自然。”书法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精神现象,它和一切由意识活动所产生的精神产品一样,不是主观自生的,它根源于一定的客观现实,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这种产物是自然和社会生活现象经过艺术家充分的心理活动—内化运动而表现出来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高明的书法家总是善于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如传说怀素看到夏日的云峰,从中启发了书法创作的灵感。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称张旭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这段话告诉我们,艺术创作不仅要注意观察自然,体验生活,而且还要学会内化自然,内化生活,通过内化运动,这些自然万物在创作者心目中就会变得有思想、情感,然后,通过艺术手段,把这种美好的情感传达出去。也只有通过内化运动,客观事物才能经过创作者的筛选,排除了一些芜杂、分歧,与自己的情感不协调、不一致的成分,使得那些契合自己情感的东西,经过内心的调整、提炼、升华,变成了代表自己思想意识的表象。值得注意的是,书法家经过内化运动所传达出去的不是原来观察到的自然万物的原形,而是带着自然万物的那种美好的感情的线条。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师宜官书如鹏羽未息,翩翩自逝”;“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等等,是不是这些人的书法作品画出了鹏鸟、龙虎、美女?当然不是。而是经过书法家内化运动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书法线条。


    (三)内化情感


    艺术创作,不仅是现实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同时也是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表现。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艺术家思想与人格的表现。”翻开王羲之的《兰亭序》,不用看文章的内容充实与否,我们只看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就足以叫人感到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自然风韵,真是好比一首抒情的乐曲,恰有“杏花春雨江南”之醇美;看看颜真卿的《祭侄稿》,笔墨淋漓,无处不体现他内心沉痛悲切之情,仔细品味可察其铁笔生风的韵味,可观其血肉化成的刚正气节;再领略岳飞的《满江红》,其遒劲有力的墨迹,充分表现了爱国将领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这些艺术作品真称得上是“不表现什么形式,线条和颜色再也找不到了,一切都融化为思想和灵魂”(葛赛尔《罗丹论艺术》)。虽然情感作为主体心灵的一种流露,是不带任何强制性质的,就像王若虑所指出的:


祭侄稿.jpg

图:祭侄稿


  “哀乐之真,发乎性情”,“经营过深,则失其本”。不过,艺术品所表达的创作者的情感毕竟不同于原发状态的情绪,而是一种经过艺术家审美观念的内化运动,与艺术家的审美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情感。人是感情动物,见物生情是人之本性,但是要把这些情感通过一定形式传达出去,并且要表达得直观、充分,甚至丰富、新颖,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书法家能够把情感和表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结合得巧妙,结合得自然,这完全取决于书法家的内化功能。

如果内化功能强,艺术家的情感就“不只体现在看得见碳履得着的某种特殊的物质媒介上……而是体现在激发美感的形式中:韵律、色调、线条和布局;以及立体感的造型”(卡西尔《人论》)。否则,其艺术作品就难免会显出匠人习气,它的艺术价值也就有限了。


二、内化运动的作用


    历代书法家在创作实践中,都经过了继承与创新的艰苦过程。然而,由于每个人内化功能的差异,加之生活阅历的不同,其艺术作品的表象就有相当大的区别,从而形成了书法艺术园地百花齐放、妮紫嫣红的局面。由此可见,内化运动对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体现时代精神


    尽管历代书法家都以汉字为表现对象进行艺术创作,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其艺术表象就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也就有了“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冯班《钝吟书要》)之说,有了“秦碑力劲,汉碑气厚,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于一代之人与文者”(《艺概》)之评论。那么书法艺术如何能够充分展现时代风貌,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呢?这就要靠书法家的内化运动实现了。艺术创作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离不开艺术家个人的感觉、体验和思想,都脱离不了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书法家通过自身的内化运动,把自己的独特的情绪和对时代的理解折射出去,就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二)有利于形成艺术个性


    由于书法家内化功能的差异,对传统、对生活独特的感受方式、理解方式、加工方式和表达方式,决定了他们对自己的生活领域,自己所掌握的对象的体察与觉悟,形成了与他人的艺术创作迥异的风格,从而赋予了自己的作品一种独特魅力白l }}?风貌,当我们看到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时,“我好像一个生来盲目的人,由于神手一指突然获得天光,我认识到,我极其强烈地感受到我的生存得到了无限的扩展”。而内化功能差,或根本不经内化运动照抄照搬别人东西的艺术创作,是绝对不会让人感到新奇和振奋的。


    (三)有利于产生创作激情


    艺术创作需要激情,激情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内化功能强的人,对眼前瞬息万变的生活具有一种超常的兴趣和敏感,并善于抓住自己的印象,不断地内化成自己心灵的歌唱与呐喊,并汇成创作的源泉,一但心潮涌动,就会激情奔放,达到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之所以《兰亭序》、《祭侄稿》能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和“天下第二行书”,很大原因在于它是艺术家的真实感受与创作激情熔于一炉的结果。


三、内化运动的条件


    一个艺术创作进人成熟期的书法家,标志着他的内化功能已达到至高至深的程度,然而这种功能无不凝结着艺术家艰苦实践和勤奋探索的心血。因此,要实现内化运动的深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要有深广的实践基础


    既然书法艺术首先要内化传统,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必须进行刻苦的实践。只有系统地、广泛地认识传统,掌握传统,才能在内化传统时有的放矢,有所创新。否则,内化运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不在学习传统艺术方面进行过刻苦的实践。传欧阳询行路时见索靖书古碑,先驻马观之,再去而复返,又下马伫立,最后干脆席地坐观,夜宿碑下,三日乃去。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兰亭序》,半夜里起床把烛学习。古人学习前人法书,和我们现在相比条件相去甚远,但功夫却强我们百倍,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二)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


    黑格尔说:“艺术家创作所依据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实践也证明,书法家只有把自己融于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包括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其他艺术样式的作品)捕捉和提炼属于美的现象和情趣,并使之成为自己艺术创作深厚的生活积淀,才能在内化生活时,形成丰富的艺术情感,并最终获得创作的成功。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刚满周岁父亲就去世了,由于生活艰苦高中没毕业就去教书以养家糊口。一生中,他当过“记名”的小喇嘛,当过中学教师,当过大学教师,还“当”了十几年右派,艰苦曲折的生活经历,无不成为启功先生艺术创作最宝贵的财富。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三)要有广博的学识修养


    黄庭坚说:“学书必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李白的书法“雄逸秀丽,飘飘然有仙气”,这和李白的气质、修养是分不开的。只有学识广博,修养深厚,才能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生活体验,内化成独到的艺术见解,并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此同时,其学识修养也会通过其艺术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现。正如刘熙载(艺概》中所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四)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


    书法家是通过作品把自己的情感传播出去的。这种情感是高尚的、美好的,还是庸俗的、低级的,是有节制、有尺度的,还是盲目、放纵的,这完全取决于书法家的思想境界崇高与否,因为艺术家思想深度在其作品中总是直接表现为情感的深度。书法家的思想境界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时,就能够把自己对生活中喜怒哀乐和美丑善恶的观察和体味经过自身的内化运动之后,再借助艺术作品表达出去,从而使人们能够受到艺术家思想的浸润和熏陶,使自己的思想变得高尚优美。


    总之,书法艺术的内化之功,是书法家进行艺术创作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凡是学习书法的人,都不能做纯经验主义者,或者是纯理性主义者,因为“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他们只是收集起来使用,理性主义者好像蜘蛛,他们从他们自己把网子造出来”。而应该做蜜蜂,因为“他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他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培根《新工具》)。蜜蜂“他自己的一种力量”不正是书法创作者应该具备的吗?

    内化运动就是我们进行书法创作的一种力量。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