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行草书作品

晋人风韵 如见眼前——李聚精书法作品网展

2019年01月13日 18:06:0710521人参与0


晋人风韵 如见眼前

——李聚精书法作品网展


李聚精

李聚精,男,苗族,1984年11月出生,贵州麻江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黔东南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获展

2012 首届“同龢杯”书法大赛 特等奖 (贵州省书法家协会

2005 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 一等奖 (国家教育部)

2005 首届贵州省大学生艺术展演 一等奖 (贵州省教育厅)

2012 “兰亭雅韵”第二届北兰亭电视书法大赛 优秀奖 (北兰亭)

2012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 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 中国第三届西部书法篆刻展 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 “墨舞神州”全国电视书法大赛 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 中国.贵州“百里杜鹃”书法作品展 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 第一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奖赛 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 首届“国粹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奖赛 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 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 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 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 “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 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3 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奖赛 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李聚精十届国展书法作品

李聚精十届国展书法作品


名家议评

张旭光老师评价李聚精

张旭光导师编著、北兰亭出版社出版的《翰墨春住——2012届北兰亭驻会研修生结业作品集》一书序言中,对李聚精作了这样的评价:李聚精,来自贵州黔东南,最年轻。他是写二王的,晋人气很足,而功夫到位。我为他如此年轻,如此艰苦,而又如此的书法才华而感动。不但暂免了学费,而且作为人才积极向当地省市文艺部门推荐。这次我给他确定的道路是“深入晋人,超逸高远”,这也是我的一个课题。他最大的本事,就是临摹到七成,创作能到八成,一反常人之道。然而一年下来,也反我教学之道,超拔高远没见效,更多了开张和厚重,纸墨相发,更苍浑、更丰富了。这当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收获,或许这正是走向高远的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


走进经典超越自我的李聚精

文/黄仁龙

书法是中华民族众多艺术门类中最抽象的一门艺术。笔墨烟云,无声胜有声。书法家以水墨点线的运转来抒发情感,营造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书法青年李聚精做到了,他在书法道路上走进经典并不断超越自我!

近两年来,聚精在书法展事上收获颇丰:继首届"同龢杯"全国书法大赛特等奖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两年之内相继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赛事中三次获奖、八次入展。在省内、国内实属罕见他的书法笔走龙蛇、淋漓酣畅、一气呵成,在传承了书法经典的同时又新意倍出。精湛的笔墨艺术带出一幅幅流动的诗篇,令人心旷神怡。



聚精学习书法很苦,家境情况不是很好,母亲在家里面务农,父亲在乡下一个小镇上班,工作闲时他也偶尔挥洒笔墨,非常爱好书法。幼时的聚精很是好动调皮,于是每天在报纸上写500个大字便成了他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他今天能在书法上能有这样的成绩,在应该感谢父亲的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功不可没。聚精来黔南读大学时,虽学的是物理,却在学校里兼任兰亭书法协会主席,课余时间经常参加书法活动、展览。开阔了眼界的同时又结识了省内和黔南本地的书法名家。有了这些老师的悉心指导加上他本身的勤奋刻苦。聚精的大学四年,在笔墨技巧上有了质的提高。

一份辛勤换来一份收获!2005年初获得贵州省教育厅主办的首届贵州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之后,又获得2005年国家教育部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2005年7月份,聚精毕业分配到黔东南麻江县龙山中学任教,一呆就是七年。这七年是他潜心修炼的七年,在山区工作,没有多余的消遣、没有多彩的夜生活、没有喧哗的车水马龙。只有寂静的山林和广袤的星空陪伴着他。在他不足20平米的简陋教师宿舍里,一张杉木小桌,就是聚精心灵寄托的精神家园!点上一支烟,拿起一支笔,临写创作,废多少纸、秃几多笔,只有他自已才能数得清。

二王一路帖子是聚精的最爱,他能写一手漂亮的王字。但他不仅仅满足于此,怀素、张旭一直是他研习的课题。这两年来他又在日本传统名家藤原佐理、空海、以及假名书风上找灵感。坚实的传统书法根基以及敏锐的艺术思想让聚精在书法表现上的风骨逸韵和自然笔势如幽谷琴音婉约雅致。

当代青年书家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同时,面临一个首要任务,哪就是要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和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从聚精近年来创作的的作品看, 我认为,他值得我骄傲!他确实可称得上对继承和创新具有融合之功的青年书家,也是当今书坛少见的、有独到见解的、并具备个人鲜明风格的青年书家。

时逢壬辰中秋国庆双喜之际,因为书法,聚精又添二喜:一是从麻江县20多公里的乡镇龙山中学调到麻江县教育局上班,写字的条件和环境更好了;二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先生面向全国招收三名入室弟子,通过数百名国家级会员的海选,聚精以其个人出色的书法创作实力,得到张老师认可,打动了张老师,并成为了张旭光先生面向全国欲招收的三名入室弟子之一。

我衷心的期待聚精今后取得更大成绩!

聚精,明天会更好!







晋人风韵,如见眼前

                     ——李聚精书法印象

                                                                         文/甘典江

什么是书法?有人讲是写字,写毛笔字。而我宁愿说:书法是汉语书写艺术的交响式演奏,是墨点泪点汇集的狂欢。

说实话,人在边城,对于书法,我曾经绝望过:在某种意义上,一些艺术是无法自学的,比如乐器,而书法,似乎也在此列。从八十年代起,我就一直在自学书画,写字从临习柳公权的《玄秘塔》开始,至今,抄帖无数,依旧难窥书法之堂奥,只好继续低头前进,追赶那些渐行渐远的古人身影。



2005年,我从乡下入城,与学友南山道人重逢,得知他仍在探索书法艺术,并在草书上颇有成就。不久,他在闹市开了一间画店,悬挂许多字画,我也忝列其中。

一天,我又去画店闲逛,忽然瞅见一件书法小品:行草相间,寥寥数行而已。猛地,我被一股似曾相识的气息吸引住,不由凑近去细加察看,大惊失色:这不就是失传了的晋字么?竟然也会出现在我们这穷乡僻壤,怪哉。作者是谁?有何背景?

我重新识读内容,原来抄的是一则古代书论。又看落款是“聚精”,印章姓氏为“李”。我忙问南山道人,书者何人?答曰:李聚精,麻江人,乡镇中学教师,教物理,才二十多岁。

我更吃惊了。如此年少,却直逼古人,肯定天赋超拔,而且会勤奋之至。不如此,不可解释。玩味再三,我问南山道人,这幅字,卖不?我想收藏。


南山道人说,小李是拿来装裱,送人的礼品,并不出售。我恋恋不舍,只好用相机把作品拍摄下来,怅然若失:佳作擦肩而过,惜哉惜哉!


从此,李聚精的印象,在我心田之间扎下根来。


去年夏秋之际,某天,南山道人通知我,李聚精从麻江驱车前来,邀请我等四人去乡下喝酒。


 一见面,聚精给我的印象,是高个,小平头,朴实而谦和。

 疾驰的车辆,把我们带到了清水江边,一处农家山庄。让我惊异的是,这山庄点缀着八棵巨松,相形之下,旁边的所有杂树顿时黯然失色,喑然失语。如此伟岸的松树,我只在古人的画册中参观过,想不到,此时此地,它们全部复活了,激活了我的记忆,唤醒了我的理想。于是,我脱口而出:此地当再造一亭,唤作“八松亭”。我建议店主,把你那俗不可耐的店名改了,再请这两位书法家重新题写,你这地方的品味也就有了。其实,我的言外之意是:懂行的话,今天可不要收我们的酒钱呀。谁能保证,我们当中没有唐伯虎祝枝山的转世啊!当然,店主是听不懂的,只是嘿嘿地傻笑,也可能是在嘲笑我们的穷酸。

趁空隙之机,我们去河边乘凉。我瞅见一块青石颇有些造型,便扛上来,想藏进书房观赏。

天,黑了下来,像漫漶的水墨。

我们回到“八松亭”,抬碗喝杨梅酒。聚精不喝,要开车,只管给我们倒。待到月色酣畅,我们才抬腿走人。在车上,我猛地想起那块奇石,痛哉。


聚精说,过几天,他就要去北京求学了:他考取了著名书法家张旭光的工作室。

我又被他的轻描淡写吃了一惊:张旭光,是中国当今最优秀的学者型书法家啊。在书画频道上,我看过他的讲座,他对二王的研究,的确精深,让我叹服。在技术的层面上,书法就是笔法的学问。不通笔法,实是胡涂乱抹。而笔法,又几乎是不可能自学的,离不开面对面的示范。

我们都祝贺他,学有所成。


一年过去了。


在网上,我看过聚精的几次博客,却极少更新,没有什么热闹的信息。我纳闷:莫非是在闭关修炼?不食人间烟火了?

上星期,我们受邀去麻江看收藏展,又见着了聚精。在所有的藏品中,以麻江历史上的状元夏同和墨宝最为珍贵,其次,就是聚精收藏其导师张旭光先生的一件小横幅了。

聚精说,他已经结业,正在联系新的去向。随后,他赠了一册学员的作品合集。我一一读去,大为畅快:与一年前相比,又上了一层,可谓是“每日精进”,导师表扬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够吃透古帖,并化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去,“纸墨相发,更苍浑,更丰富了”。


在众人的赞誉之间,聚精却淡淡地说自己很懒,有时几个月都不摸一下毛笔。众人愕然:因为这不合逻辑啊,凡是真正的天才,没有不疯狂练习的。



我理解聚精的言外之意,他是在自谦,也是“自傲”的另一种表达。于是,我笑道,至少,你离不开读帖

聚精点头默认。在形而上的意义上,艺术,其实就是心灵的事业。可惜,这个道理,很多人却不懂得,以为每天舞文弄墨,就是在附弄风雅了。作品的背后,都会站着作者这个人。作品的最后较量,是较量作者的人格与灵魂。如果人格卑污灵魂卑劣,甚至,写得越多,自取其辱就越多,也离大道越远。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