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画赞》又称《画像赞》、《像赞》、《画赞》,是西晋夏侯湛为汉武帝时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东方朔画像所撰写的赞,东方朔其人在《史记》、《汉书》中皆有记载。四库全书《文选》卷四十七“赞”之部收录此文,题为“东方朔画赞一首并序”。此赞前半部分为序文,后半部分为四言韵语。
现今传世的《东方朔画赞》书迹,除了唐人墨迹临本外,刻本主要有宋代《宝晋斋》本、越州石氏本、《戏鱼堂》本,明代有《停云馆》、《余清斋》、《戏鸿堂》、《玉烟堂》、《快雪堂》诸本。除《宝晋斋》本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唐人墨迹临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和越州石氏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两种。
《乐毅论》 小楷,梁模本有题款“永和四年十二月甘四日书付官奴”。据说原石曾与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说《乐毅论》之书在武则天当政时散人太平公主家,后被人窃去,因惧来人追捕,遂于灶内焚之。王羲之《笔势论》中对王献之说:“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臧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诸友。”他用自己精心创作的《乐毅论》作为范本,又以《笔势论》作为理论,从虚与实两方面启发王献之的悟性,导引其进入书学的正轨。从现存的本子中还可看到笔画是灵动的,横有仰抑,竖每多变,撇捺缓急;结构上或大或小,或正或侧,或收或缩;分布则重纵行,不拘横行。从整体上言,在静穆中见气韵,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