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书法国展 » 国展隶书作品

博瞻约取 ——王继涛书法作品欣赏

2019年01月10日 10:29:286394人参与0

王继涛书法作品欣赏

▲王继涛

王继涛个人艺术简介:

      1977年1月生于河南省永城市。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兰亭书友会会员、河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原印社副秘书长、永城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永城市书画院副院长兼篆刻委员会主任、芒砀印社社长、永城市政协委员、永城市科技文化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专家。

       书法作品先后获第二届“鄱阳湖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河南省第三届篆刻展最高奖、纪念玄奘法师1400周年国际书画展唯一金奖、《书法报》2012年度佳作银奖等。

       书法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全国首届“小揽杯”书法篆刻大奖赛,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大展,全国第二届草书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全国首届篆书展,全国首届书法长卷展等。

王继涛十届国展书法作品欣赏

王继涛十届国展书法作品欣赏


博瞻约取 ——学习篆隶的点滴体会

文/王继涛

       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我觉得应先追求入古,继而才能是风格的探索。入古就是对古典书法资源的解读、把握、转化能力。入古不仅仅是手段和过程,也是目的和习常。入古程度决定出新能力,入古过程即是出新的过程,它是同体同步的。风格是指当代书家主体意识和实践体验。风格不仅仅是形式倾向,更是每一位当代书家应有的抱负和责任,也是生存于当下,耕耘于书法的价值体现。风格除了艺术性之外,还包含了思想和情感。

▲隶书:勤守旧书城,常游新艺苑

       篆隶书年代久远,根据金石拓本的审美经验,不能准确地反映书写的真实状态。我选择了楚汉简帛为自己的学习方向。原生态的书写墨迹我们感受到古人的真实书写状态。“原生状态”旨在区别于承习与变法,直接进入上古的篆隶世界,寻其历程,体会原汁原味的种种探索和创造。1993年吾乡芒砀山相继出土西汉梁国汉墓群,墓道塞石6000余块,大部分均刻有纪年、方位、工匠姓名等,为我的篆隶学习提供了更为新鲜的营养。

▲《文心雕龙》中句

       通过不断学习与研究,我真切地感受到徜徉于篆隶原生态中的愉悦和收获,通过大量临习,反反复复,亦古亦今,直到现在仍在继续这种学习和探索。学习篆隶,我主张博瞻约取,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临任何一种碑帖,皆要清楚其目的,就是要从中汲取什么。

▲《孝经》第六章文

       我学习篆隶,先取其常,辅以奇变,变者先形后笔,但切忌险怪与夸饰二途,通过消化整合,兼收并蓄,既求奇变,又求和谐统一。现在仍以溯源战国、秦汉早期篆隶旁及金石砖瓦、镜铭、简帛等取法皆古,即使暂时吸收和消化得还不够好,还有些生硬,但不影响我目前的选择和今后的进取。

▲篆书:高林来好月,野竹上青霄

        创作篆书上,我始终追求用笔坚实,或古朴浑厚、或精劲爽利,朝着古人那种“铁石陷壁”、“锥画沙”、“屋漏痕”、“刚画银钩”的境界努力。

        隶书上,则期盼能在“沉着痛快”中存古拙,尽其变化而不逾矩,为了步子坚实,富有成效,又大量临习过渡时期的书体,并杂糅、掺和其中,以增加见闻和体验,则有利于学习和探索。在各种书体中,古文字学篆隶的学术性最强。所以需要多写多看,能精微才能知味,知味才能入道,多看眼界亦宽,眼高则有识鉴。

       在篆隶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决不可以盲目地轻视、排斥传统,也不能以为习古临帖即有了传统。书法艺术直美有许多内容是不分古今的,而这些美无不系之于传统。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