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于钟华老师讲解《书法中的线条与线段》书法视频讲座

2019年01月09日 10:21:407778人参与0

于钟华老师讲解《书法中的线条与线段》书法视频讲座

于钟华老师讲解《书法中的线条与线段》书法视频讲座.jpg

于钟华简介

1974年生,亳州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老师。2007年创办“于钟华书法魔鬼训练营”,成为国内高端书法教育机构之一。至今已举办八届,培养全国各地学生近千人,其中很多人在全国大展中脱颖而出,摘金夺银。被书坛誉为“魔鬼”“魔头”“魔鬼教练”。

于钟华老师讲解《书法中的线条与线段》书法视频讲座2.jpg

于钟华老师讲解《书法中的线条与线段》书法视频讲座






于钟华老师讲解《书法中的线条与线段》书法视频讲座




于钟华老师讲解《书法中的线条与线段》书法视频讲座3.jpg


关于“百家讲坛”:更希望听到深刻有见地的批评


记者:大家把您的粉丝称作“鱼翅”?您经常跟鱼翅互动吗?鱼翅们的构成是怎样的,大多都是书法爱好者吗?您统计过鱼翅的数量吗?

于钟华:我不是很赞成粉丝什么的,但不知怎么回事,莫名其妙地,我也竟然有了大批的粉丝,具体是什么时间有的我也不知道。很多人问过“鱼翅”这个问题,主要是觉得这个称呼很奇怪。等我的所谓粉丝越来越多后,我就开始正视这个事情,了解了一下,“鱼翅”这个名称还是有个说法的:一是我姓于,于、鱼同音,所以一开始叫做鱼粉,后又改成鱼丸,据说和于丹的粉丝同名。最终改成鱼翅,是因为鱼翅看似粉丝,但要高级很多,取这个名字以自励。

就目前我所知道的鱼翅来看,基本上是以书法爱好者为主,但也很复杂,既有书法专业人士,也有业余学习书法者,还有喜欢书法但并不练习的,数量不少,但总的一个特点在于这个群体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这个群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普遍学历较高,本科、硕士、博士较多,还有不少的高校教师,是一个高知群体。数量没有详细统计过,与我本人有直接联系,关系比较密切的大概总有五六千人吧。

和娱乐界的情况不同,鱼翅群体很多都是和我有过师生之谊的,自大一点说,很多都是我的学生,他们所谓的追随我主要目的在于学习书法,提高水平,不是像娱乐界那样被动地一味地单向崇拜,所以这里没有刻意的互动,有的是联系、交流和切磋。他们经常会发微信、寄作业过来让我看,希望我能提点有用的建议,这个你到网上会看到很多。也有很多朋友要加入魔鬼训练营学习(简称“魔影”),但魔影每年招生人数有限,很多在排队。

最近也碰到一些麻烦,就是鱼翅群体越来越庞大,每天有几百条上千条微信,信件也越来越多,实在忙不过来,很遗憾不能够一一回复,满足每一位朋友的要求,对不起大家!我也正在寻找解决的策略,比如说建一个专门的网站,把大家集中起来进行学习、交流和提高,尚在筹建中。

记者:您登上百家讲坛后,在网上看到一位鱼翅的帖子:“咱看看于老师,形象好,看上去青春,有活力,激情四射。讲课内容更是不落俗套,谁也想不到是这样讲书法的。你可以不同意于老师的观点,但你不得不承认,你坐在那里十年也想不出这样的书法,这是真正的严肃的书法研究。”您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在百家讲坛上的表现?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于钟华:粉丝看偶像咋看咋舒服,这个不能信!实话实说,百家讲坛第一次录制书法类节目,从编导到各方面人员对书法都不是很了解,所以相互间磨合了很长时间。加上前面曾有过几位老师录制的失败,整个团队都是比较慎重的。而我更是第一次做节目,对电视节目的要求完全不懂,因此感觉非常不适应,表现真的是差强人意。就节目本身而言,虽然现在各方面的评价还不错,但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是相互之间的沟通不够造成的,有的则是我自身的原因,比如个别字的发音,还有一个引文的出处错误等。

我想不管怎样,节目播出了,好坏由人评论吧。我能做的是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下一部片子做的好一些,改进才是目的。

记者:自从走入央视的百家讲坛,您的影响力更大了。我看到最近网上人们对您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一些人对您的关于书法的观点推崇备至,另外一些人则表现出非常不屑。您如何对待那些批评的声音?

于钟华:鲁迅先生说:“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有推崇备至者,有反对者,这于我而言应该是非常幸福、幸运的事。中国人的做事方式,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当面骂你、指责你的,所以在我的耳边,听到的更多的是赞同的声音,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我更加感谢那些批评的声音,这些声音才能使我看到真相和真情,这样才会促使我进行思考,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研究。一个人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是:学术无止境,真理永远是在追逐的过程中。任何认为自己已经掌握真理的想法和念头都是走向真理反面的开始。而且,一个人在批评中才能成长,赞扬声中没有真正的成熟。对于我这个年龄,我个人更希望的是听到深刻有见解的批评。

当然,我不赞成一些并不了解我的研究,就随口发泄自己的不满,侮辱谩骂的方式也不能提倡。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