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贺进:我入于古 西周金文临摹实验

2019年01月07日 09:17:3410826人参与0

“我入于古”的尝试

贺进/文

从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小篆的学习上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浸淫于小篆的学习,从秦汉到唐宋,紧紧抓住小篆的碑版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因此,对于笔法的渊源有了不断的认识,然后又结合隶书行草书的临摹,逐渐看到了笔法的流变,再返回小篆的学习,以期增加一条线内的某些变化。小篆的学习让我最受用的还是空间,在看似平淡的小篆字形中我看到了“波澜不惊”的小篆体势与字内空间的各种变化,这些变化让我在创作中对于空间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王友谊恩师多次告诫我,学习篆书如果仅仅盯在小篆上是远远不够的,他建议我多写金文,尤其是西周时期的金文,西周时期的金文对于认识线的风度变化与空间变化很有帮助。后来,我也在商周时期的金文中有了更多的关注,但是几乎都是东周时期的金文为主。

近期在河北美术学院指导学生毕业创作,在同学桌上放有西周金文的书籍,我拿来翻看,果然大吃一惊,那种气息是迎面而来的,青铜铭文的视觉冲击如此强烈,金属的质感与摇曳生姿的字形如此美妙,让我对西周金文有了全新的认识。由此想到了恩师对我说的话,果然,西周金文让我认识到了线的变化与空间的丰富性。

然而,看到与做到只有差距的,能看出来不见得能做出来,于是也进入尝试临摹。西周时期中,中期是西周青铜文化趋向成熟的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青铜器在组合、器形、纹饰、铭文内容和字体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以爵、觚为核心的酒器组合最终被以鼎、簋为核心的食器组合所替代,青铜盨等器型的出现丰富了食器组合的种类;器形方面以鼎、簋等器类为代表,形制流行垂腹造型。铭文字体和书风在西周中期同样发生着嬗变。西周早期的铭文字体明显受商代晚期的影响,字形大小参差,个别笔画中间粗肥,首尾出尖,捺笔多现波磔,字体浑厚,书风豪放,气势不羁。西周中期以来,上述这些特征已不多见,而呈现出规矩整饬、端正典雅的风格。

因此,在选择西周金文作为临摹对象中我选择的都是少字数的铭文,字数少但是空间最强烈。我用两个方面去临摹,一是重用笔的忠实,那么在空间表现上就是更重于原形态的表现,力争通过借助王福厂、胡小石等用笔方法,以金石碑版之法去还原青铜的拙与厚。其次还借助于秦简的某些笔法,快速书写表现与之相反的形态。二是重空间的夸张训练,粗细、点线、穿插等关系都进行了夸张,从庄重到恣肆,呈现出动态的表现力。

这些作品是我临摹的十二件作品,没有挑选,也没有删减,临摹一定是不到位的,正是因为不到位,所以给自己留下更多的进步空间,刚进入西周金文临摹,还是有很多不足,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尺    寸:90cm*32cm

材    质:云南粗皮纸

临帖心得:刻意去掉粗细的对比关系,将线进行均匀分布,凸显更宽阔的字内空间,“以白胜黑”的大空间表现疏朗的线的交叠!

尺    寸:90cm*32cm

材    质:安徽泾县净皮宣

临帖心得西周取肤盘铭文字数不多,且非常狭小,我将圆的关系转变成方的关系,且强调方的关系大于圆的关系,并有意掺入部分圆转,大字临摹重点放在了“疏”,而将“密”弱化!在空间与线质表现中选择了线质,而在空间上则表现不到位!

尺    寸:90cm*32cm

材    质:云南粗皮纸

临帖心得此铭文只有两行,取铭文章法,放大临摹,重在线的表现与铭文字形的表现,不敢懈怠,恢复铭文的庄重气象,款识落在下端,取西汉篆书及隶书笔意,其恣肆与正文形成一定对比!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