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打造精神高地
本报记者黄俊俭
黄俊俭:近年来,贵州省书协精心组织系列公益活动,动员广大书法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到人民中去,为人民创作,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营造健康祥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请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杨昌刚:首先感谢《书法导报》对贵州书法的关注,感谢黄副总编对我的采访。
自2015年国家实施大扶贫战略以来,贵州省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贵州书法紧紧围绕贵州的中心工作,坚持到人民中去,为人民创作,积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脱贫攻坚服务,推进书法“下基层,进万家”,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大型主题活动为载体,举办各类展览活动,弘扬民族文化,打造精神高地。几年来,省书协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书法活动,充分发挥了书法艺术在***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先后围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建党、建军纪念日,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等重大节点和主题,省书协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和省文联的中心工作,举办各类展览、笔会、座谈会等活动,营造和谐社会文化氛围,勇于承担书法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几年来,主办或参与主办的活动每年都达到30多场。比如,贵州省“茫父杯”书法双年展;“美丽湄潭·中国茶海”全国书法展;贵州省行草书大展;贵州26人书法精品展;姜澄清学术成果书画作品展;遵义会议放光辉·遵义国际商贸城杯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贵州省“恒安杯”篆书、隶书、篆刻艺术大展;“笃行致远——贵州省行书邀请展”;贵州省首届女子书法展大赛;“书香印江六百年”大型书法展;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首届“任可澄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其中,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是近两年我会的头号工作,现已完成作品初展和北京展,得到了全社会高度的赞扬和认可。
二是以学校、工会、社区展示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扩大书法的社会影响力。几年来,省书协先后举办和参与大赛和活动,使书法展赛活动走进了学校、工会、社区,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书法活动品牌。例如,贵州省中小学生“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书法、绘画大赛已连续举办了八年,已成为全省最有影响力的中小学书画展示平台。再如,“中天·未来方舟杯”颂祖国、爱家乡,共筑中国梦全国美术、书法作品网络大赛;“中天·未来方舟杯”贵阳市首届“社区小舞台,百姓大圆梦”社区群众书画达人大赛,使书法展赛活动进社区、成品牌。另外,省书协与省总工会共同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书法、摄影大赛,深入各级工会,形成品牌。这些展览赛事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为各行业、学校、社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气氛,又借助活动扩大了书法艺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审美需求,做到了配合中心工作和提高书法艺术两个方面的紧密结合。
三是以送文化下基层为依托,进一步践行艺术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几年来,贵州省书协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统一部署,积极响应文化“三下乡”、“三贴近”的号召。同时,落实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做好“送欢乐、下基层”,“送万福进万家”公益活动。省书协主席、副主席及广大会员经常深入厂矿基层、贫困乡村、美丽小镇,给广大群众义务书写他们所需求的书作,给书法爱好者传授书法技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集中开展了一系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轰动效应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省书协有数千人次参加活动,为基层书写书法作品。省书协在注重农村书法工作开展的同时,还把工作的面不断拓展,向机关、厂矿及各个产业系统推进,以丰富广大干部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他们自己的作者队伍。几年间,多次组织人员赴安顺、遵义、黔南、黔东南、六盘水、铜仁等地及部队、机关、厂矿,采用赠送书法作品,传授书法知识,举办书法讲座等多种形式,活跃和丰富了职工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这一系列活动,让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成为“三贴近”的自觉实践者,让全社会真切地体会到书法艺术的社会性、民族性和群众性,使书法艺术真正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让书法艺术走进了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之中。对于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基层群众的高尚情操,扶植和培养基层书法爱好者,提高创作水准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深切关怀,向社会展示了书法家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怀,展现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辉形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
黄俊俭:贵州省书协认真规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展览和培训”齐头并进,以促进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请你谈谈近年来贵州省书协举办了哪些重要的展览,又是如何开展书法培训、夯实基础、壮大队伍、提升素养的。
杨昌刚:在展览方面,贵州省书协主要抓“品牌展览”。有四大常规展。一是“茫父杯”书法双年展;二是“恒安杯”篆书、隶书、篆刻艺术大展;三是行草书展;四是贵州省中小学生“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书法、绘画大赛。这几个重要的展览涵盖各个年龄段和各种书体。“茫父杯”书法双年展已举办到第七届;“恒安杯”篆书、隶书、篆刻艺术大展已举办到第三届;贵州省行草书展已举办到第十届;贵州省中小学生“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书法、绘画大赛已举办到第八届。
通过这几个重点展览的举办,带来四点变化。一是书法新人辈出,几乎所有50岁以下的贵州骨干作者都是从这些展览中成长起来的,为贵州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有的作者已在全国崭露头角。二是带动了其他各种类型书法展览的举办,各市、县纷纷仿效举办书法展览,已成燎原之势。三是有力地推动了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大批作者创作了许多精品力作。四是通过重要的书法展览,让全国书法界更加了解贵州的书法艺术发展状态。展览中,我们还经常邀请省外书法名家参与评审,使展览评审更加公平、公正,更具学术性。展览的同时,举办网络展,向全省、全国介绍展览盛况,让公众更多更快地了解贵州的书法。
在书法培训方面,我们主要在普及和提高两个方面开展培训。培训可以使更多的人认识书法、了解书法、懂得如何欣赏书法、如何学习书法。我们通过讲学、讲座的方式开展。2017年我们先后到都匀书协、福泉中学、安顺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教师教育学校等基层组织,每次规模都比较大,受众二三百人以上。在提高培训方面,我们开设专题班和看稿会,如2017年开展的“全国第八届楹联展”、“全国第四届隶书展”,2018年开展的“全国第三届篆书展”专题培训班,每次“国展”都组织看稿会。近几年来,我省先后有千余人次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各项全国性、区域性的展览。除此之外,我们在人才培训培养方面,还通过“送出去”的方式进行。近几年来,我们选派学员近100人到“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中国文联研修院、中国书协培训中心进行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书法培训,使我们在培训和参展中不断发现人才,不断夯实壮大青年书法队伍,从点、线、面上全面提升我省书法人才的综合素养。
黄俊俭:贵州省书协精心组织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把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作为省书协的头号工作来抓。请你谈谈此项工程的意义,此项活动又是如何实施的。
杨昌刚:“双百”创作工程是我们这两年多来的头号工程。开展此次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正值推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在贵州经济增速连续几年位居全国前三位的态势下,坚守“文化自信”,以敢为人先的气势,大视野、大手笔实施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这是我省首次面向全国书画界开展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创作工程。本次创作工程内聚贵州力量,外示贵州形象,展示了贵州恢弘的历史发展进程,是贵州书画艺术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标杆之作,贵州用文化的力量吸引了全国和世界的目光,创造了又一个文化奇迹,有力地推动了贵州文化的发展。
“双百”创作工程从筹备到实施,历时两年多。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馆、中国书协、中国美协的大力支持下,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文联、省美协、省书协具体实施。第一期“双百”创作工程(书法)作品最终入选70件,其中包括特邀作品17件、定向邀约作品53件。省外作品55件、省内作品15件,楷书11件、草书25件、隶书9件、篆书4件、行书20件、水族民族文字书法1件;作品尺幅要求八尺以上,作品以精湛的技法和丰富的表现形式集中展示了贵州历史悠久、文化多样、物产丰富、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多彩风貌,高度契合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充分体现了“时代要求、中国精神、国家气派、贵州特色、全国一流”。
黄俊俭:今后几年,贵州省书协有何短期的安排与长远的计划?
杨昌刚:我们有八个方面的考虑:
一、坚持不懈地以新时代***思想为统领。审时度势,凝聚力量,全面学习、领会十九大重要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上来。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针,进一步发挥书法事业在构建新时代***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二、积极贯彻实施中国书协《中国书法发展纲要》。以此制定我省书法事业发展的具体纲要,多出人才,多出精品,不断推动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改善协会工作。形成一个民主、务实、精干的工作班子,把协会各项具体工作纳入有组织、有规划、有落实、有成效的正常运转轨道。
三、进一步加强组联工作,保证我省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联络、协调、服务、指导作用,不断增强协会的整体服务功能。
四、抓好我省的书法创作队伍建设。省书协除引导我省今后的书法创作方向外,还要想办法组织创作研讨,处理好书法创作中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丰富表现力,出作品、出人才,使我省书法创作水平跃上新台阶,切实抓出成效来。
五、继续加强对贵州书家的宣传,力争把贵州书家推向全国。贵州书家,不能藏在深闺无人识,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做好老一辈书法家的宣传和资料整理工作。同时,要特别重视近几年在书法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一批中青年书家的宣传,要让贵州书家勇敢地走出去。
六、克服困难,积极筹备办一本书法刊物,建设好贵州书协官网,管理好微信群和公众号。使之成为广大书家交流的便捷平台。继续做好会员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为我省书协会员和书法爱好者服务。
七、加强我省书法与省外、国外的相互交流。把我们的优势宣传出去,把别人的长处引进来。开展多种形式交流、学术研讨活动,提高我省的书法理论和创作水平。
八、做好今后的各项展览工作。除办好既有品牌展览和书协常规展览外,还要争取多办一些高水平的综合展、单项展,继续抓好妇女书法创作活动的开展和少儿书法展的各项工作,以此发现和培养妇女书法人才和青少年书法人才,使今后贵州的书法事业全面平衡发展。
黄俊俭: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祝愿贵州书法的明天更美好。
(访谈内容发表在2018年11月21日出版的《书法导报》第十版)
杨昌刚作品
———————————————————
黄俊俭,《书法导报》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新闻出版传媒委员会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微信号:1370087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