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毛笔隶书书法入门学习引导(专业版)

2018年11月15日 09:53:373835人参与0

毛笔隶书书法入门学习引导(专业版)

中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崔胜辉老师推荐隶书入门法帖《礼器碑》,所以今天我们隶书入门就从《礼器碑》的学习开始。

有图文与视频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这里可能不算系统,建议找个专业的老师系统学习,这里只是引导大家学习隶书基础的东西。

先看看下面课程:

崔胜辉先生《礼器碑》教学视频(含笔法结字)

贺进先生视频临写示范《礼器碑》《西狭颂

高老师临摹示范汉碑《礼器碑》书法视频

庞岩先生临摹示范讲解隶书《礼器碑》书法视频


引用一篇文章:

论《礼器碑》的用笔特点与临习提要

作者:邓懿媛、漆晓雯

    摘要:《礼器碑》是东汉隶书极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其用笔瘦劲刚健,结构端庄凝练,清通典稚且变化多端,富有高古的庙堂之气,历来书家们时此碑的评价都很高,清翁方纲等夸此碑为汉隶第一,被当做是学书入门的最好范本之一。文章主要分析了该碑的笔法特点,并根据笔者多年的学书经验,归纳总结出了一些学习方法和临习要领。

    隶书源于秦,盛行于汉,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隶书的起源,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和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所记,是因为当时“官狱职务繁”“以趣易约”产生的。从战国到秦汉,战事频繁,有大量的政令和文书需要书写,而复杂难识、结构规整、笔画粗细一致的篆书己经很难适应人们的书写需求,于是便对篆书进行简化处理,形成了“隶书”,也称“佐书’,“八分’,或“分书’,,势相背之意.秦末至西汉初年,隶书日渐成熟,替代了小篆成为官方文字。隶书的出现,使文字的书写摆脱了古文字的象形成分,大大提高了书写效率,开创了秦以后两千年来的近代文字,是文字演变的重要里程碑。

    西汉初期的书体是汉隶的雏形,介于篆隶之间,如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文帝时的帛书《老子甲本》,已有隶书意味,笔画多方折。至西汉中晚期,隶书己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东汉盛行树碑立传,把文字记载在坚硬的石头上,留下了大量的碑,绚丽多彩,风格各异。

      《礼器碑》是东汉时期成熟的隶书,是众多著名汉碑的典范之一。全称《汉鲁相韩勃造孔庙礼器碑》,亦称《孔修子庙器表》《韩明府孔子庙碑》《鲁相韩勃复颜氏蒜发碑》《韩幼碑》等。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刻,现藏山东曲阜孔庙,四面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此碑的特征:结体端庄凝练,清通典雅变化多端,一字一奇。其用笔瘦劲刚健,收笔处多见方折而又不乏高古。其线条刚柔兼融,张力十足且捺画粗壮。笔画波碟分明,结构内撅,风格方整秀丽。历来书家对此碑的评价都很高,清翁方纲等夸此碑为汉隶第一,下面我们就谈谈该碑的笔法特点和临习提要。

    一、用笔特点

    隶书发展至东汉,己经到达了最高峰,这时出现了很多流派,有的方正古拙、结构严谨、雄强肃穆、笔画厚实、具有拙朴之美,如《张迁碑》《衡方碑》《西峡颂》《鲜于磺碑》:有的奇特异变、带有草意、奇纵态肆,如《石门颂》《景君铭》《祀三公碑》:还有的秀逸健劲、点画平稳、结体匀称、笔力圆润、波碟分明、富有庙堂之气,其中《礼器碑》就是这一派的代表。概括来说,《礼器碑》的用笔具有如下特点:

    1.笔画瘦劲

    清王澎《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又说,“唯《韩勃》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礼器碑》的用笔,大多都是比较瘦的,但瘦而不弱,瘦劲如铁,纤而能厚,起笔收笔都干净利落,庙堂高古之气油然而生。线条刚柔相济,收笔处多方折、粗壮,轻重的反差,给人以很强的节奏感。结体严谨,规整平实,令人赏心悦目。(如图)

礼器碑.JPG

礼器碑

毛笔隶书书法入门学习引导(专业版)


    2.富于变化

      《礼器碑》笔画富于变化,从笔画长短、粗细、蚕头、波碟、方圆方面分析,线条凝炼而不失流动,秀雅中又灵动多变。清刚而不乏苍劲,严谨而不乏自由。“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在《礼器碑》的笔画结构中随处可见,如作为主笔画的“横画”,在碑中出现了很多次,各有不同(如下图),碑中的“古”“下”“圣”字,蚕头、燕尾和行笔处无一雷同,均有变化,可谓静中寓动,变化之中见统一,显得非常之潇洒灵动。其中,“古”字的横画细若铁画银钩,坚挺有力;“下”字的横画粗如刷帚,却又韵格灵动,不显呆板,线条起伏变化;“圣”字的横画富有动感,有俯仰,规整中见律动。

《礼器碑》的笔画结构.JPG

    3.波磔分明

      和《曹全碑》的柔美秀润、流利婉畅,《张迁碑》的方劲古拙、雄厚朴茂相比,《礼器碑》较《曹全碑》更俊挺劲健,比《张迁碑》更瘦劲飘逸。从线条可以看出,作者书写的时候是很有节奏的,果断而又有弹跳力(如下图),如“秦”字的捺画,起笔、运笔的时候都是细瘦的,收笔的时候重重的顿下、再提笔,既有静谧之美,又灵动生趣,颇具自然飘逸之感。

《礼器碑》的笔画结构2.JPG

    该碑用笔变化丰富,笔意清新劲健,瘦劲有力,线条刚柔相间。其中“雁尾”多呈方形,如“心”“作”字,且用笔较重,和大多数劲瘦的笔画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上去古朴强劲。笔画结构以左右舒展的横向取势,字行多呈扁行,于平正中见险齐,变化丰富。

    二、临习提要

    传世的东汉碑版有170余种,《礼器碑》是东汉隶书极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临习《礼器碑》,第一步应该先读帖,仔细观察字帖中的用笔、结体、章法,体会字里行间的气息与神韵,将他们入之于眼,铭记于心,然后再开始临习。先读再临临的过程中也应该时不时的停下来,仔细对照原碑,找出哪些没有临到位的地方,反复临习,直至和原碑一样。初学时可以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笔画临习,如把典型的横、竖、撇、捺、点等的写法熟记熟练,先把典型的笔画学会了,再学习其他的笔画,以求变化。也就是先练好一个字,再练其他的字,如若通篇写下来,那么没掌握好的笔画也是反复的写,等于是重复错误,无异于抄书。

    在用笔方面,着重要练习笔力,其笔画,以方笔为主,笔势开张,横画大都比较瘦劲,波碟则较其它笔画稍粗,多呈方形,收笔处停顿后挑起,且不能甩,而要送到位,使笔画遒劲而又高古。要写出力透纸背的线条,中锋运笔很关键,而篆书大多是中锋运笔,所以,若是有篆书的基础,对于学习《礼器碑》是很有帮助的。

    以笔者的经验,临习《礼器碑》,用偏硬毫笔较为合适,因为硬毫笔笔毛比较有力度,弹性较好,笔按下去,提起来后可以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比较好把握。如写横画,藏锋起笔,中锋运笔,在行至雁尾处按下,借硬毫的弹性挑起,容易写出呈方形的雁尾。

    从当代的毛国典耿自礼等书法大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出其取法《礼器碑》的痕迹,跌宕有致、非常有节奏感,端庄典雅而又富有变化。《礼器碑》笔法纤而能厚,结构新奇多变,历来都被当做是学书入门的最好范本之一,我们应该细细地体会原碑字里行间中的韵律和气息,掌握其笔法、结构特点,从中汲取精华,继承和繁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毛笔隶书书法入门学习引导(专业版)

推荐阅读:

2018年12月全国书法征稿启事大全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不会发表评论(点这里)
微信